“王文明诗文楹联翰墨展”在天津举办

“王文明诗文楹联翰墨展”在天津举办

“王文明诗文楹联翰墨展”在天津举办

“美学是书法的灵魂,书法当以美学为根基。汉字书写是中国承继传统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其正确传承与弘扬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自然使命与责任担当。”人民网天津频道运营中心主任、中外名家书画院副院长王文明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艺术再创作的书法作品应坚守“心正笔正、原创为本、恪守经典、意在传承”的艺术理念,自觉确立主流价值观,构筑社会的 精神家园,从而真正弘扬中华文化,强化文 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王文明诗文楹联翰墨展”在天津举办

七十年风雨兼程,恰是风华正茂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过精心筹备,“2019 王文明诗文楹联翰墨展”于 9 月 29 日在天津华夏石雕艺术博物馆举办。

“2019 王文明诗文楹联翰墨展”展名由田蕴章题写。开幕仪式由主持人郑洁主持。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人民网原总编辑余清楚,天 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天津市统战部原副部长、天津市工商联原党组书记李广文,知名翻译家、教育家肖兆华,《歌唱祖国》词曲作者王莘之子王斌,知 名收藏家、华夏石雕艺术博物馆理事长、华夏石刻艺术发展研究院院长王书玉等领导嘉宾参加了揭幕仪式。

王文明发表感言说,28 年的艰苦劳作,30 年的书法情结,汇聚成今天 70 幅原创作品,是半生的小结,也是对祖国和社会的汇报。70 多幅作品,70 多个祝福,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好。他表示,准确讲是71 幅展品,多出的这一幅具有特别的记忆。九十年代的时候,他为当时的《华商报》题写了报头,因为它给予了自己信心和勇气,因为它才有了后来的媒体人生。此刻的心情汇聚成六个字:感恩、感念、感谢。感恩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启蒙,才有了后来的成长进步;感念人生与岁月抗争,与时代同行,磨砺了心智,义无反顾地求学求进;感谢好友的鼓励,领导同事的支持。书法是慢艺术,欲速则不达。未来的岁月,会一如既往,写好书法,写好人生,创作更多精品力作。愿与艺术同在,与你同行!

王文明不仅擅长吟诗作文,而且擅长楹联巧对。“七十载复兴梦想,五千年济世文明”“雅言播撒文明,善学积储宝藏”“激扬青春热情,创造美好生活”“大美无言瞻气象,艺德有品见精神”“居高落差汇涌泉,日夜咆哮身难安;初心之旅何处去?胸怀大势纳百川”“读书习字三十载,今日方知学问浅。踏石留印终不悔,守正创新永向前”……等大部分作品都是王文明原创诗文楹联并亲自书写的书法作品,无论是隽秀多彩的诗文楹联,还是习书涂鸦的点滴心得,字里行间都映透着作者的家国情怀、人生感悟、乡谊友情与不凡经历,其翰墨刚柔兼济、法度谨严、开合有序、意趣妙生,此 次展出精品力作70 余幅,寓意“70 幅字、70 个祝福、祝贺新中国70 华诞”,以实际行动向祖国献礼、向社会祝福、向亲友汇报。

早年间王文明主编出版过《中国硬笔书法家作品精选》《中国乡土风情诗选》一、二辑; 编辑出版《中国书法作品选》《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集团》二、三辑;执行主编《跨世纪的中国四川》专辑等;担任中国报业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期间, 编辑出 版《中 国报业》(上、下)四年;曾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论坛等报刊发表过新闻、纪实报道、人物专访、诗歌、论文、书法、楹联等作品上百篇(幅)。

王文明除了在九十年代初为四川省委主办的《华商报》题写过报头,还为《中国合作经济论坛》题写过刊头,也曾题写“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天津市重走长征路纪念碑”“三碗面”“小火炉”“玖拾居”“玖拾院”“池上”“夜津城”“四圣康源”“恩明五色” “中华心拳”“龙头马酒”以及河南西峡一高 “不敷衍不作弊”校训等匾额,其书法作品亦被当作国礼或高档礼物赠送美、日、法、德、泰、蒙古国、荷兰、西班牙、菲律宾等国家或地区的政要人士及国际友人。

王文明少时随父习书,磨砺 30 余年, 耕耘勤悟不断,宗法二王大脉,言行崇德向善,不随流俗,不事张扬,严守经典,承继传统。其书五体皆能,擅长行楷草篆,法度严谨,刚柔有度,清新俊逸,流韵溢美(王文明新作见四版)。

王文明倡导书法艺术最应该恪守“守正创新”,守正是前提,坚持守正才能创新。一直以来,他也是这样做的。譬如他开发使用的书法表情包很有特色,很多朋友看了都非常喜欢,在网上广为流传,就是守正与创新的巧妙结合。 (据人民网报道)

“王文明诗文楹联翰墨展”在天津举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