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孩子拒跟父母沟通:把同情心当同理心,沟通只能等于零

最近国内第一部零零后成长纪录片《零零后》引起了朋友圈里家长们的评论和思考,也给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启示。

里面有一集记录了女孩谈雨萌10年的成长。

故事从她13岁开始说起,进入青春期的她几乎和父母零交流:玩手机、逛街、打扮自己。甚至在小学五六年级起,她就更愿意和朋友待在一起。

父母的感觉却觉得正常,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有自己的主意。

但萌萌却不这么想,她坦言自己并不快乐,对未来很迷茫,没有目的,希望回到小时候。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和萌萌的父母一样,认为孩子小时候是个听话懂事的"小天使",长大后却变了一个人似的,不愿和自己沟通。

我们费尽心思想了解孩子,主动询问孩子的学习、朋友、学校,但孩子都以冷漠回应。

到底怎么和孩子沟通?

《零零后》孩子拒跟父母沟通:把同情心当同理心,沟通只能等于零

|两代人沟通的三大"不对称"

如果我们细心发现,就会我们这一代和零零后和孩子的代沟主要表现在三大"不对称"中。

  • 信息不对称

这点其实是很现实的,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而家长工作完回家后又已经很晚了,我们不清楚在学校的情况和经历,只能靠与孩子在碎片时间中的交流和谈话了解。

而其实大部分家长,都没有能和孩子进行高质量的沟通,回到家之后也是检查孩子是否完成了作业,或者是否有读书背诗,甚至有的家长让孩子一放学就去补习班、晚托班,回来后洗个澡就睡了,更没有办法和孩子交流。

  • 思维方式不对称

大人和孩子看待世界的眼光和角度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家长看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更多的是考虑那件事情的有用性,即"实用论",但孩子却更在乎好不好玩,开不开心。

而这样的思维差异就导致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就容易像是"鸡同鸭讲",双方都不理解彼此,当我们在抱怨和斥责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浑身毛病的时候,孩子自然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零零后》孩子拒跟父母沟通:把同情心当同理心,沟通只能等于零

  • 谈判地位不对称

再讲到纪录片里的萌萌,有天爸爸要检查她头天晚上的作业,可她不小心把书包落在姥姥家里了,她便想让姥姥帮忙把书包送过来。

但爸爸却不同意,要她自己想办法,并取消她去同学家里玩的计划以示惩罚。

而萌萌感到不公平,因为作业并不是老师要求的,而是爸爸要求的,而且昨晚她为了做完作业已经熬到很晚,却要因为自己忘带书包就惩罚她,这种"爸爸总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让萌萌心生不服,却没有办法。

这样的"不对等"在亲子关系中太常见了。在生活中,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要听父母的,他们没有获得选择和参与判断的平等地位,自然而然就很难获得平等的对话。

《零零后》孩子拒跟父母沟通:把同情心当同理心,沟通只能等于零

|倾听孩子应该以"同理心"给予回应,而不是"同情心"

  • "同情心"VS"同理心"

有时我们对孩子的不开心或者难过焦急流露出同情,你以为你就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上了,却没想到孩子哭得更厉害了,甚至对我们感到不耐烦。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同情心"和"同理心"。

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就像你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会气愤,看到感人的画面会流泪,当我们把这类情感流露出来时,就是同情。

但是仅仅表示同情很难引起别人的共鸣,尤其是有敏感的自尊心的人,更难以接受。

在《10-14岁青少年,你在想什么?》书中有一句话:

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得嚣张跋扈、叛逆任性。但其实,他们在这个阶段的自尊水平普遍不高,经常会感到空虚失落。一定程度上,孩子的自尊建立在父母对他们的尊重上。

《零零后》孩子拒跟父母沟通:把同情心当同理心,沟通只能等于零

同理心则是在同情的基础上,多一分思考和理解。

即"同情心"指理解别人的痛苦,但"同理心"是体会他人的感受。

举个例子,同情心是:

孩子跟你抱怨说学校的作业太难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总是熬夜。我很同情你,意思是我明白,熬夜很痛苦,你一定很不好受。

同理心是

孩子跟你抱怨说学校的作业太难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我很同情你,也很理解你的状况。意思是我明白熬夜让你很不好受,同时我也能想象作业的难度给你带来的困难。

如果我们用同理心去倾听和与孩子沟通,孩子就更容易感受到你的真诚。

《零零后》孩子拒跟父母沟通:把同情心当同理心,沟通只能等于零

|倾听与沟通,家长如何展现"同理心"

那么,有同理心的沟通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想自从语言和文字两方面谈谈。

  • 聊天

父母和孩子总是在抱怨对方的一个问题:"我没法跟他好好聊天。"

而在《零零后》里,萌萌爸爸和萌萌的沟通中有两个细节。

一次是吃饭时,爸爸看到手机里老师发来的信息,说萌萌听课不够专注,爸爸马上就开始教育她,而萌萌愤怒反驳,两人差点吵起来。

一次是在车里,爸爸跟萌萌聊最新的世界大学排名,而萌萌全程带着耳机没听见。

我们很多时候就像萌萌爸爸这种中国式父母,没办法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聊天,总是不自觉地参入说教、批评的言语和高高在上的姿态。

其实我们要知道聊天的精髓,就是"说废话"。

比如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在意自己的样貌了,你就可以这么开始:

-今年流行牛油果色,好多衣服和指甲油都是这个颜色,还挺好看的哈。

-你们班有没有同学谈恋爱啊,说点八卦听听。

-我觉得今天你们班上老师穿的衣服有点土啊。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不就是平时你和朋友的八卦内容吗!

没错,这样的聊天才能让孩子放松,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观点都说出来,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孩子困惑的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交的朋友是怎么样的,学习上的情况是什么。

不要怕暴露自己,不要维持自己的形象,只有我们暴露自己越多,孩子才会暴露自己越多。

《零零后》孩子拒跟父母沟通:把同情心当同理心,沟通只能等于零

  • 书信

这是个很有年代感的词,但适合不善于聊天的父母。

有些父母一聊天就容易把话题聊死,可能孩子本身是很有兴趣和你分享生活趣事的,但是一句话孩子就不知道怎么接了。

这时就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和孩子交流。

就像我有的时候也会和远方的朋友互寄信件,而我也发现,当我安静地拿起笔,坐在书桌前时,我的笔就开始挥舞,想说的话就像奔涌而来的潮水般写也写不完。

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傅雷家书》,作为一名学贯中西、游历丰富的大家,他其实脾气暴躁,但是在儿子20岁留学波兰,他开始给儿子写信的时候,他变的及其有耐心,情感细腻且克制。

而在信里,我们聊天的对象只能靠想象,因此语言也会更加平等,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孩子更能明白一封信的心血。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不要担心孩子拒绝沟通,换一种方式,理解孩子的处境,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平等交流。

《零零后》孩子拒跟父母沟通:把同情心当同理心,沟通只能等于零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