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过国民党特务,化名李德胜,他下令中共中央放弃延安


瞒过国民党特务,化名李德胜,他下令中共中央放弃延安

转战陕北时期的毛泽东

李德胜就是毛泽东!

为换取全国解放,在国民党围剿下,中国共产党放弃延安,从窑洞走向全中国。

1947 年初,党中央决定将中共机关撤出延安。当时毛泽东曾说:“我们不可能固守一城一池,今天放弃延安,就意味着将来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全中国。现在守延安则失延安,暂时离开延安则得延安。”

为了保密,毛泽东就用“离开才能取得胜利”的意思,取“离得胜”的谐音“李德胜”为代号。

敌人追兵已近。“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是毛泽东信心的源泉。“枣林沟会议”启动应对重大危机的应急预案“三路分兵方案”,将党中央化整为零。最终,中央工委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中央后委挺进晋西北,毛泽东继续北上,布下了与国民党决战天下的战略格局。

“流寇”毛泽东

毛泽东哪里去了?

这是1947年3月,胡宗南部攻占延安之后,蒋介石发出的疑问。

没有人会质疑“革命圣地”延安对于共产党的神圣意义。

1947年2月上旬,蒋介石将握有重兵、长期坐镇西北、围困着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召到南京,确定了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基本设想。


瞒过国民党特务,化名李德胜,他下令中共中央放弃延安

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动用34个旅23万人大举进攻延安

当山东战场激战正酣时,蒋介石就发了狠心,严厉要求部属一定要对“匪军老巢”延安实行“犁庭扫穴,切实占领”。

3月,胡宗南率二十多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延安发起重点进攻。

此时共产党四面受敌,放弃所有大中城市,被迫实行战略撤退,转入内线农村和山区作战,稍有不慎可能重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苏区沦陷的历史悲剧。相比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初,解放区面积锐减将近一半,人口减少百分之四十。

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成为中国内战的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全面优势已臻顶峰。

国民党军事发言人宣称:今年之内将彻底消灭共产党,实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总参谋长陈诚也雄心万丈地对记者发表谈话:我看三个月到半年左右就能完全剿灭共产党。

胡宗南则在延安对记者宣布:毛泽东已成流寇,我国军正在大举进剿,消灭陕北共匪指日可待。

25日,蒋介石送走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收到国防部送来的一份陕北战场的紧急电报,正在全力追击共军的第一军一部在延安以北青化砭遭到伏击,正、副旅长失踪,旅部及一个团共两千余人被歼,仅有少数官兵逃回。

蒋介石打电话给延安前线的学生胡宗南,胡宗南回答道:根据可靠情报,毛匪已经逃向北面的瓦窑堡,其余共党匪首也可能聚集在那里。学生保证,他们一定逃不出我军围剿。

蒋介石严厉地命令说:彻底消灭他们!无论死活,我要见到照片!

李德胜,离得胜

“离得胜”常用来解释“李德胜”的含义。

毛泽东一生中用过的名字不少,除了“毛泽东”这一正名,现有记录的还有26个,但“李德胜”这个名字不同一般。他对女儿毛娇娇说:“我曾用过许多名字,但特别喜欢‘李德胜’这个名字。”因此给两个女儿取名李敏、李讷。

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枣林沟会议后,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以及警卫部队共八百人组成四个大队,统归“直属司令部”指挥,由任弼时任司令,化名史林,陆定一任政委,化名郑位,毛泽东、周恩来分别用李德胜、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战争必胜,中国革命必成。“直属司令部”以“九支队”为代号。


瞒过国民党特务,化名李德胜,他下令中共中央放弃延安

毛泽东撤离延安后转战陕北

毛泽东为什么取一个姓“李”的名字呢?

最广泛的解释是,“李德胜”即“离得胜”,即离开延安,赢得胜利。毛泽东说:“我们不可能固守一城一池,今天放弃延安,就意味着将来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全中国。在胡宗南的强大攻势下,现在守延安则失延安,暂时离开延安则得延安。”

在转战陕北起初的半年里,由于使用“李德胜”的化名,机关行动又极其保密,许多当地百姓和部队指战员并不清楚毛泽东仍在陕北。往往毛泽东住在老乡家里几天,房东还不知道他就是毛泽东。

关于毛泽东放弃延安的决定,一开始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

许多指战员就曾表示“愿与延安共存亡”,要求“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决不让蒋介石占领延安!”

但是形势十分严峻。当时,在陕北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只有正规军一个纵队(辖两个旅),还有两个旅,加上三个兼警备区(军分区)的地方旅,全部兵力约三万人,同进攻的国民党军相比,兵力上装备上都居绝对劣势。

在得到国民党军队即将发动进攻的情报后,毛泽东召开了几次中央会议,对局势作了分析:蒋介石这次进攻,丝毫不是表示国民党统治的强有力,而是显示国民党的军事、政治、经济都已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中。为了抽调兵力组织这次进攻,胡宗南在右翼的山西地区只留置四个旅,协同阎锡山进行防御,在后方的陇海铁路以及从西安到兰州的公路上兵力也很空虚,完全是“孤注一掷”,“带着慌乱精神”。

毛泽东正确地作出判断:蒋介石组织这次进攻的军事企图是“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割断我党右臂,并且驱逐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其各个击破之目的”。

根据以上分析,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定下了“必须用坚决战斗精神保卫和发展陕甘宁边区和西北解放区”的决心,并据此确定:

急调晋绥军区第二纵队王震部(两个旅约万人)自吕梁地区西渡黄河,加入西北人民解放军序列;

西北人民解放军必须从长期战争着眼,依靠自身的力量部署一切;

在当前,应诱敌深入,必要时主动放弃延安,同胡宗南部主力在延安以北山区周旋,陷敌于十分疲惫、十分缺粮的困境,然后乘机集中兵力逐次加以歼击,以达到钳制并逐步削弱胡部,从战略上配合其他解放区作战,最终夺取西北解放战争胜利的目的;

驻延安的党政机关及群众立即紧急疏散。

毛泽东谈自己准备留在陕北时,说:“我们在延安住了十几年,都一直是处在和平环境之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老百姓?所以,我决定和陕北老百姓一起,什么时候打败胡宗南,什么时候再过黄河。我不离开陕北,还有一个理由,现在有几个解放区刚刚夺得主动,如果蒋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别的战场,那里就会增加困难。中央留在这里,蒋介石就会多下些本钱。这样,咱们负担重些,就能把敌人拖住,不让他走,最后还要消灭他。”

沙家店战役打响,陕北战争“过坳”了

沙家店是毛泽东和彭德怀为胡宗南军队精心设下的一个局。这次战役锁定的目标就是势头正猛的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

在沙家店战役发起前,毛泽东率中央纵队进驻距沙家店20里远的梁家岔。

当连接野司总部的电话线接通后,毛泽东一把抓起电话:“喂,我是毛泽东!”

李银桥回忆说:“恰似一声响雷,窑洞内外震动了,沸腾了。‘我是毛泽东!’那声音响亮坚定,饱含着力量和信息。撤离延安以来,五六个月的时间听不到这声音了。毛泽东一直使用代号,今天又用了这个真实的名字,说明形势已经有了根本的转变。”

曾有学者评价:沙家店战役的胜利是解放战争时期陕北战场的转折点,更是西北野战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西北野战军采用运动战,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战役的胜利,并乘胜包围了塞上重镇榆林。

胡宗南见状,急命国民党整编第36师组成“快速兵团”赶赴榆林救应。国民党整编第36师是胡宗南的王牌,其师长钟松是黄埔二期生,“最喜欢擅自发挥”,曾鼓吹要“一战结束陕北问题”。

在受命援救榆林时,钟松深知胡宗南身边潜伏有中共谍报人员,于是他擅自改变行军路线,出长城,沿着沙漠行军,从而避过了西北野战军主力的伏击区,快速抵达榆林城南郊。


瞒过国民党特务,化名李德胜,他下令中共中央放弃延安

彭德怀在延安保卫战前作动员

西北野战军虽未攻下榆林,但达成了吸引西北国民党军的战略目的。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为了迷惑敌人,摆出一副东渡黄河的架势。

胡宗南果然上当,他认为共军正在“仓皇逃窜”,命令各军要“迅猛追击”,“勿失千载良机”。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经过长途急行军,沿途掉队人马很多,到达榆林时部队已经疲惫不堪,但第二天就接到胡宗南“迅速南下”的命令。

虽然师长钟松认为部队非常疲累,建议修整,但被拒绝。当时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苦无粮食,只得临时向榆林的银行借钱买粮。胡宗南答应立即从西安运来补给。于是钟松把部队的运输队和辎重队全部留在榆林等待补给,自己带着师部直属部队和第123旅、165旅的四个团轻装追击。

见钟松孤军深入,彭德怀集中西北野战军8个旅的部队,在沙家店设伏,于8月18日发布“以伏击姿态歼灭该地36师”的命令。

8月20日拂晓,敌人已经进入西北野战军的包围圈,彭德怀下达了总攻令。而这时毛泽东正在距离战场不远的地方,听战场的枪声、炮声。

20日午后,参战部队在沙家店向敌全线猛攻。战至18时,西北野战军毙伤、俘敌6017人,钟松与165旅旅长李日基化装逃走。

瞒过国民党特务,化名李德胜,他下令中共中央放弃延安

沙家店战役中,我军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

沙家店战役胜利后的第三天,太岳兵团由晋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切断陇海铁路,潼关告急,西安吃紧。胡宗南急电董钊、刘戡收拾败军南下。西北野战军主力乘胜追击,转入内线反攻,发起黄龙、延清战役,解放延安东北的广大地区,开辟黄龙山新解放区。

沙家店战役是扭转陕北战局的关键一仗,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高度评价这一仗对全国战局的重大意义,指出:“经此一战,局势即可改变。”23日,西北野战军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到会向指战员们祝贺胜利。毛泽东说:“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

【参考文献】

刘延兵,毛泽东别名漫谈

周连春,毛泽东趣谈姓名

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金冲及主编

邓贤著,大转折——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

贾晓明,扭转西北战局的沙家店战役,人民政协报,2014年11月27日

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关键一役,沙家店战役,榆林日报,2016年6月27日

综合 :凌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