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位於中國華東,建省於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安徽兩個字是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安徽省地跨淮河和長江南北,歷史源遠流長,鍾靈毓秀,人才輩出:明太祖朱元璋、曹操、周瑜、管仲、華佗均為安徽人。截至2019年,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8個縣級市。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2000年,中國皖南古村落西遞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中經過,西遞村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源於公元11世紀,已有950多年的歷史,現有十四世紀到十九世紀的祠堂3幢、牌樓1座,古民居224幢。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西遞村以一條縱向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為木結構,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西遞的石、磚、木三雕,堪稱西遞三絕。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西遞,舊稱西溪、西川。是一個由胡氏家庭幾十代子孫繁衍延綿而形成的古村落。西遞胡族,其先本姓李,唐昭宗李曄之幼子,至婺源避難,後改姓胡,取名昌翼。北宋年間,胡昌翼之五世孫胡仕良途徑西遞,認定西遞是一塊極為難找的風水寶地。一年後,舉家遷來西遞居住。西遞胡家從1465年起開始經商並取得成功,在西遞村大興土木。17世紀中葉,胡家人從經商轉向官場,使得西遞村得到空前發展。18世紀到19世紀,西遞的繁榮達到最頂峰,當時村裡有大約600多座華麗的住宅。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追慕堂,是西遞胡氏祭拜先人的祠堂。建於清朝甲寅年間(公元1794年),胡貫三追思慕念祖父丙培公,父親應海公而建。堂內有李世民的功臣畫像和供奉著李世民塑像。追慕堂八字型大門樓,門外設有木欄,風格獨特,極為精美壯觀。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祠堂青石板鋪地,巨石立柱,廊子上有李世民英勇作戰故事圖。屏風上記載著胡氏家族歷史。胡氏一族遷移到西遞後,人丁一直不是很興旺,歷經270餘年37代,都是一脈單傳。據說,後來胡家找來一位頗有聲望的風水先生,把祠堂門前的門神更換為秦叔寶和尉遲恭後,胡家開始興旺發達起來。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胡文光牌坊

位於月湖邊,牌坊建立建於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牌坊高12米,寬近10米,仿木結構。歷史上西遞曾有十三座牌樓,而直接由皇帝恩准敕建的牌坊獨此一座。胡文光,荊州王府長史。明萬曆六年(1578年),皇帝批准建了這座功德牌坊,以表彰胡文光對民眾做的善事。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胡文光刺史坊與徽州各地的牌坊式樣不同,這座牌坊有5個層次分明的樓閣,叫“樓閣式”,所以稱之牌樓。石雕古樸精湛,造型富麗堂皇。正樓匾的上方雕的是“恩榮”二字。這座牌坊雄偉挺秀,幾經滄桑,仍屹立於村口,宛如一名忠實的守衛者,見證著古村的歷史。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瑞玉庭

是一座極有代表性的徽州住宅,由商人胡時虎(當地的六大首富之一)始建於清咸豐年間,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瑞玉庭古宅為前後背向三間二樓建築。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正廳前有小庭院,小巧玲瓏,雅緻得趣。庭院有一門洞,洞額為“履道含和”四字。進入前廳正堂,雀替上有描金透雕四季圖,藻井彩繪豔麗,兩廂隔扇鏤空嵌有書畫小品及家訓格言等,堂前有古聯。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大理石雕刻廳堂上的柱子上是懸掛的楹聯:“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也是一副錯字楹聯,那“辛”字多了一橫,而那“虧”字又多了一點,寓意“多一份辛苦,多一份收穫”;“多吃一點小虧,可賺大便宜”,房屋主人的人生哲學,表達得淋漓盡致。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桃李園

桃李園建於清咸豐年間,由正屋和庭院組成,是徽商胡元熙的舊宅。園主建房以後,請學者黃元治等在此講學授課,延續多年,是西遞古村唯一的私宅與書館 (私塾)相結合的古建築。後人為表彰其奉獻精神命名為“桃李園”,意喻桃李滿天下。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正屋為三間三進二樓結構,二進樓上設有獨特的"樓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線充足,空氣暢通。而且,樓上木雕扶欄板供小姐偷偷觀看來往家中的男青年,挑選如意郎君。二三進之間用粉牆相隔,中間有門相通,門上有隸書"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橫額。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後進廳堂兩側有12塊雕花木板,上面鑲西遞風景圖,有書法漆雕《醉翁亭記》全文,出自康熙年間古黟書法家黃元治之手,十分珍貴。在通往街面的小門上刻有小篆"桃李園"三字,寓意"桃李滿天下"。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西園

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四品官胡文照的私宅。胡文照曾任河南開封知府,所以這家的門樓為“八字門樓”,這也是徽派民居建築的特點之一,充分顯示了主人在此的顯赫權勢和地位。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西園是典型的園林式建築,其絕妙之處在於房子與庭院相呼應,庭院與自然相貫通,造園手法及石雕藝術頗有代表性。進門為一個200平方米的花園,中間用磚雕漏窗、月洞門隔為前、中後三個庭園。主體結構為一字排開三幢樓房,各自為間三進二樓。兩廂有花飾隔扇。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進入中院的門額上嵌有石刻“西園”二字篆書。中院住宅大門兩側牆上各 嵌有一個石雕漏窗,是“徽州三雕”中的代表作品。左邊是“松石圖”;右邊是“竹梅圖”。西園庭院建築以漏窗借景傳情。在鄉間村居這種建築格局並不多見。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中院住宅大門門罩上有一塊民間極為罕見的石雕,刻著西周時期“周文王訪賢”的故事,圖中清晰可見姜子牙在河邊釣魚,周文王下馬後,由武吉(下跪 者)帶路,恭敬的拜跪姜子牙並懇請他出山為相,輔佐執政。“西園”呈現出徽派建築“三雕”之精華,仔細品賞極有觀賞價值。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西遞東園

東園建於清朝雍正年間(公元l724年),距今280餘年,為胡尚燾所建,現在胡貫三的後裔居住。 大門上有畫軸形門額,上方有扇形漏窗,與左首屋牆上的秋葉形成漏窗相應,寓意“抬頭行善,落葉歸根。”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門楣形似打開的書卷,胡星閣自題東園二字,並寫跋:“顏以東園,志古也。古昔街之西名西園,柳下其東則曰東園。今人見此屋以居均忘乎其所自矣,故著而存雲,俾訪古者一覽焉。屋後有井名東園井,是其一證雲。星閣氏跋”。大意是:在門楣上題寫東園的宅名,是為了記住古代的事。過去橫街西面叫西園,當時街中有株柳樹,柳樹的東面為東園。現在人住在這裡,都忘記了它的來歷,所以寫下讓以後的訪古者觀覽。屋後有口井叫東園井,就是一物證。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東園包括涼廳、正廳、前廳三進,正廳為厚光堂,用於接見貴客之用;前廳為接待親眷內賓,涼廳為書廳。涼廳左邊廂房房門為六邊形,右邊卻是圓形,突破了原傳統式的對稱建築結構。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六邊形門上雕刻“五蝠捧壽”的圖案,五隻蝙蝠意喻多福長壽;右邊廂房房門為圓形,是一幅冰梅圖(俗稱“冰裂”圖),冰塊稜角分明,香梅花瓣清晰,冰稜寓意“十年寒窗”,香梅象徵“梅花香自苦寒來”。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大夫第

為知府胡文煦故居,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磚雕門罩上磚刻"大夫第"三個大字,因胡文照官封四品,因而有資格在大門額上嵌刻“大夫第”。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四合院二樓結構,正廳高大軒敞,廳前設天並。內天井四周均為木雕冰梅圖案,取十年寒窗之意。 二層為通轉走馬樓,欄板外雕刻綿密的雲彩。大夫第正廳天井可謂無處不雕。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廳左利用隙地建有臨街綵樓,俗稱繡樓,玲瓏典雅。樓額木刻隸書"桃花源里人家",為清代黝縣書法家汪師道所書;木刻小額"山市"二字,為清進士祝世祿手筆。樓下邊門有石刻隸書"作後一步想"門額。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三畏堂

“三畏堂”是清代嘉慶乙亥年間(1815年)一個三品高官所建。五間二樓式結構,堂前軒敞,天井寬大,是一座“四水歸堂”式的徽式民居建築。大廳高懸“三畏”兩字匾額,“三畏”指畏天命、畏聖旨、畏祖先。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西遞古民居內大都設有“天井”,是徽派建築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設置,一般三間屋在廳前,四合屋在廳中,起到採光、通氣諸功用。因過去徽商巨賈為了藏富防盜之需,其往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閉的屋牆,很少向外開窗。設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戶,也可見天日。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商人以積聚為本,總怕財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歸堂”,即四方之財如房頂上的雨水,彙集於天井內,不致於外流他家,俗稱“肥水不外流”。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四水歸堂結構特點

1.四水歸堂式住宅的個體建築以傳統的“間”為基本單元,房屋為三間或五間;2.每間面闊3--4米,進深五檁到九檁,每檁1--1.5米。各單體建築之間以廊相連,同院牆一起圍成封閉式院落;3.為了利於通風,多在院牆上開漏窗,房屋也前後開窗。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惇仁堂

建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為村中徽商泰斗、“江南六富之一”胡貫三晚年居住的地方。房屋呈五開間兩廂二樓結構,寬大明亮,氣勢軒昂,現為胡貫三嫡系三十世兒孫居住。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房大屋亮是惇仁堂建築的顯著特點,中間廳堂十分寬敞,目前在西遞明清古居中數第一。兩側各兩間為臥房,兩間臥房相通,古稱"聯珠房",類似現代的套間。設計者專門在兩側房間的窗戶上方,設計了一束見方的小天井,俗稱"子"天井,以供採光之用。同時在兩梢間又裝有隔扇門分隔,關上隔門,是三門兩廂式樣,而打開扇門,就一眼能看清並列五間房和兩側類似天窗的小天井,另有一番天地。其建築結構非常特殊,在西遞眾多的古民居中又獨樹一幟。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敬愛堂

敬愛堂原為西遞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後毀於火。清乾隆年間重建時,他的三個兒子為表示兄弟間互敬互愛,將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愛堂”。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敬愛堂中設祭祀大廳,上下庭間開設大型天井,左右分設東西兩廡;後為樓閣建築,樓下作為先人父母的享堂,樓上供奉列祖列宗神位。 宗祠,是議商族事之室,兼作族人舉辦婚嫁喜事,教斥不孝子孫的場所。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敬愛堂後廳有一斗大"孝"字,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書。集字畫一體,字中有畫,畫中有字。上部象一個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長輩的俊俏後生,而後面則是一個猴子的嘴臉。能敬孝長輩則為爭氣兒孫,反之就是返祖,退化為猴子。充分體現了"敬老尊老"、"兄弟互愛"的中華美德。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履福堂

建於清康熙年間,胡積堂故居。整座宅居古風盎然,書香撲鼻,具有中國古代典型的書香門第風貌。是一座分前後廳,三間三樓結構的民居建築,高大寬敞,雅秀古樸。前廳掛有一幅很大的“松鶴”中堂畫,中堂上方懸掛“履福堂”匾額。中堂兩側和東西列柱上,掛有木製楹聯。板壁上掛有程蘭舟楷書、黃元治書法木雕、鄭板橋竹黃貼畫和“貓戲蝶”圖等。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後廳右側牆上掛有一把木質古扇,上刻“清風徐來”四個古隸字,一扯動繩子,板扇即輕輕來回擺動。天井兩側各有十二扇木門,在每扇門中段各雕了一則孝義故事,合起來恰是一幅《二十四孝圖》。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青雲軒

青雲軒建於清朝同治年間,是西遞村整體民居的一個書廳,又叫便廳,至今已有130年曆史。整個結構類似四合青院,二樓結構,兩側平房,環繞一小庭院,格調優雅。最為奇特的是半個大海蚌化石,歷史約1億年以上。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廳堂正中地面上有一個小圓洞,上面放著石蓋,冬天掀開,暖氣上升;夏天掀開,涼風送爽,如同一個天然空調。圓洞與地下洞道相通,梅雨季節洗刷地面的水可以進洞流入陰溝,設計非常出眾。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膺福堂

膺福堂建於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胡尚熷的故居,胡尚熷是胡貫三的長子,也是履福堂主人胡積堂的父親,現為其後裔居住。膺福堂門樓,顯示了非同一般的官第型制,其構型與胡文光刺史牌樓相似。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進入大門有高高的門檻。古時門檻是衡量一個人官職高低的標誌,二品官門檻比大夫第的高得多了。文官從右側進,武將從左側進,七品以上的官員才能開大門、跨門檻而進。屋內木雕的蓮花門,可見當時屋主人的豪華氣派。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篤敬堂

亦為胡積堂的舊居。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為四合院二樓結構。正廳堂前高掛有彩繪祖先容像,容像上共有一男三女,最上方中央的男性,即為胡積嘗。其他三位婦人,中間左右兩人為大小夫人,下方正中為妾。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西遞古村,因原住民的自然生息而保持著很地氣,沒有因為是旅遊區而顯得過於唯利;村民相對友善樸實,沒有因為是旅遊區而在待人接物上顯得生分;這裡依然保留著徽派所特有的味道,沒有因為是旅遊區而失了本心。

探尋安徽古建築:皖南古村落之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