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富二代”,应当休矣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教育孩子的报道。先看看一些富人们是怎么做的:

一个14岁的男孩,他的父亲是上市公司高管,家境比较富裕,为了去国外读书,担心体力跟不上,跟同学玩不到一块儿,于是,每天早晨6点起床,搭公交、转地铁,再步行到训练场拼命锻炼。训练完毕,帮教练收拾好器材,去另外一个场地打篮球。晚上,还要回家给父母做饭,供全家人吃。有人问孩子的父母,怎么舍得孩子吃苦。他们惊讶地回答:“怎么叫吃苦!这不就是日常生活吗?”

寒门“富二代”,应当休矣

前不久,香港豪门霍启刚夫妇带着孩子到香港二澳村栽秧,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要让孩子增强适应和战胜环境变化的能力。更为难得的是,他们没有仰仗不菲的身家,一味的在孩子身上砸钱,一家三口衣着朴实,甚至有媒体拍到郭晶晶在路边摊买东西。有意识、有目的让孩子到条件差一些的地方,去生活一段时间,既让孩子感受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又能锻炼孩子吃苦的能力。

再看看这样一个事例:我的一个街坊,一家三口,经营着一家小店,女儿在上大学。由于网购、资金不足等原因,生意很艰难,有时候一个月忙下来,连房租都交不起,两口子一天三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咸菜下饭,有时晚上炒一两个小菜,一个月难得吃几回肉,就这样勤巴苦挣、省吃俭用。

女儿上了大学后,第一个假期回来,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要爸妈买苹果手机。无奈之下,她父母暗地里,去找人借钱,给女儿买了手机。

在中国像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他们收入并不高,却不顾家庭条件的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家庭不宽裕,他们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于是这些孩子都过着有求必应、安然享乐的生活:最时新的电子产品,品牌衣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正如一个副漫画所讽刺的:一些大学生,呼朋唤友,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KTV里,一边频频举杯,一边高唱父亲你辛苦了。

虽说关爱下一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弘扬,但万事都要有个度,太过溺爱就走向了极端,父母的过度“呵护”,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

寒门“富二代”,应当休矣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并非危言耸听。事实证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挨穷挨怕了的父母, 因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后尘, 继续穷下去,宁愿自己苦,也不苦孩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从小到大,什么家务活也不让干,只需专注读书,结果养出了“白眼狼”和“啃老族”。

不曾吃苦、也不能吃苦的孩子,由于从来没有体验过劳作的辛苦和挣钱的艰难,已经变得好吃又懒做,饭来张口,所要伸手,更为可叹的是,这些成为理所当然,只顾享乐,不仅没有担当,更不知到感恩。即使长得牛高马大, 也依然是“伸手”将军,依赖父母和他人的供养。

年轻人,永远是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最强的,他们永远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助推器!如果这些寒门“富二代”,长此下去,不仅仅毁掉了自己,使自身家庭变得更加穷困,而且社会的进步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我一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很是不解地说:“以前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上进心,现在穷人家的“富二代”,普遍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让同事们意见很大。现在简直不敢招这种人!”仔细分析起来,出现这些问题,其主要原因:

一是补偿心理。十年以前,穷人还勇于面对现实,向孩子亮明家底,教育孩子: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而今,各种速富论、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那些不富之人,却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等等。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包括读书学习也认为是一种苦,让孩子认为吃苦可耻!

二是眼界差异。现在穷人的家庭,一般都是让娃娃一心一意读书学习。在此情况下,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家里来了客人,也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无关。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了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幻想后面有为自己收拾战场的家长。

寒门“富二代”,应当休矣

三是自尊教育。一些人认为,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馆打工是赚零花钱,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贫穷的父母,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馆打工。

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拼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四是教育差异。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过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将越来越穷。

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家长开始,正视贫穷、反思贫穷的成因,端正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别让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继续下去,让孩子真正明白家庭的处境,让孩子为改变这种处境,去努力读书、努力工作,让改变这种处境,成为孩子努力奋斗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