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 打通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

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袁达在回应媒体有关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提问时回应称,国家发改委梳理提出了2019—2020年拟推动实施的一批铁路专用线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项目建设资金以企业投资为主。据悉,为进一步摸清港口、企业和物流园区对铁路专用线建设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进行了全国性的调查,并根据项目运量可观、效益较好、前期工作推进较快的原则,梳理提出今明两年拟推动实施的一批铁路专用线项目。

有专家指出,推进铁路专线建设,解决好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促进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铁水联运比例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进港口、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数量严重不足,造成我国多式联运过渡依赖公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在今年5月举行的2019长江论坛“多式联运构筑交通走廊”专题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吴亮提出一个怪现象——我国每吨货物每公里运价远低于发达国家,水陆空运费和人力成本也低于发达国家,但物流成本却远高于发达国家。2012年至2018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从18%降至14.8%,而美国占比仅为9%。

“我们现在的多式联运发展是滞后的,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不足5%,发达国家一般是30%以上的水平。而每提高多式联运比重1个百分点,可以降低物流总费用约0.9个百分点。”在提及当前我国铁水联运发展水平时,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郑剑表示。

铁科院运经所研究员周凌云认为,2018年铁路货物周转量占货物周转量的18.8%,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多重因素造成铁路进港难

“铁水换乘距离从20公里缩短至2公里,一个集装箱成本下降500元。”武汉阳逻港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一个集装箱省500元,100万个标箱就是5亿元!

然而,阳逻港还没有实现真正的铁水无缝连接,从码头到铁路货场还有2公里距离,需要汽车转运。据介绍,阳逻港先有城后有港,起初并未规划多式联运,后期扩建拆迁协调难度极大。“像阳逻港这样的案例很多。”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地方政府在设计港口时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多式联运需求,公、铁、水等多家单位各自为政,互相不配合,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频出。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交通运输部划定的70个重要港区中,铁路进港率仅为37%,使得铁水联运存在“运输真空”,做不到无缝对接。

有专家表示,我国铁路专用线建设滞后也与其建造和运营成本较高的是分不开的。高成本使得部分有专用线建设需求的企业望而却步,部分专用线运营企业建而不用。由于企业生产力布局调整、运输结构转变、铁路专用线运营成本高等因素,目前无运量的铁路专用线数量占整个铁路专用线总数的比例约30%。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所长徐洪磊也表示,铁路修到企业“家门口”在推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铁路专用线的建设成本比较高,运维成本也比较高。传统意义上,铁路专用线建设和运维都是由企业自己出资的,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重的负担。比如,在山西、陕西等煤炭主产区,一些大型煤炭企业有实力修建铁路专用线直接通进企业里。但一些中小型的煤矿企业,无论是在资金实力还是前期工作上,都存在一定困难。另外,由于现在城镇化发展较快,铁路专用线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土地问题、线位问题,甚至环评问题。这些可能会导致铁路专用线建设比较缓慢。

多举措降低建设运营成本

要解决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推进时不我待。

我们要怎么做?首先政策引导很重要。今年9月,《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出台,提出2020年,一批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均达到80%,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基本引入铁路专用线。

周凌云认为,《指导意见》明确了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思路、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对深化运输结构调整、畅通铁路“最后一公里”、降低企业专用线建设运营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指导意见》从建设标准、收费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立体化、全方位降低企业专用线建设运营成本,有利于降低专用线企业建设运营压力,提高专用线企业建设运营积极性,提升铁路专用线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政府要予以适当的扶助。徐洪磊介绍,目前在河北,有的是政府出钱补贴修建铁路专用线,有的是政府组织一些企业联合修、联合用。例如唐山市制定了《唐山市钢铁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由市财政出资6亿元组建铁路专用线建设基金,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他认为,这两种模式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可以解决在铁路专用线建设过程中企业能力不足、手续办理程序复杂等问题,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此外,一些已建成的铁路专用线,可通过物流企业承接一些物流运输业务,借助市场化手段缓解资金压力。

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地方政府为发展铁水联运,都在积极行动。目前,湖北省沿长江,从宜昌港、荆州港到武汉港、鄂州三江港、黄石港均已开通铁水联运业务,建成疏港铁路10条,铁水联运骨架网初步成形。8月28日,国内首创的将铁路引上码头平台、实现铁水联运无缝连接示范工程—三峡枢纽白洋港疏港铁路工程在湖北宜昌正式开工建设。该路工程从设计上颠覆了传统铁水联运的转运方式,以国内首创的车船直取连续作业模式实现了铁水联运无缝连接、集装箱不落地直接装卸。该项目采用的车船直取连续作业模式将开启国内铁水联运新纪元。

相信随着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国铁水联运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