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洋畲村的鄉土之旅

我的家鄉在龍巖龍門,依山傍水。老家屋後是美麗的森林,院子前有條彎彎的小河,河對岸是319國道和海西汽貿城,還有廈蓉高速公路入口。小時候,我們經常坐在院子裡,抬頭遠望,小河對岸再遠處,有一座形如金字塔的山峰巍然屹立,高聳入雲,稜角分明,叫做尖筆山。看著它,常常想,這樣高大的山裡,會有什麼呢?在蒼松勁柏之下,是堅韌的峭壁,只有鳥兒在樹梢飛過;還是鬆軟的泥土,各種小動物在林中玩耍?

今天,我來到尖筆山腳下,只見一大片灌木叢向著山麓綿延,帶著勃勃的生機向山頂攀援。我們坐在車裡,沿著蜿蜒的道路前行。路邊樹林茂密,山谷幽幽,溪流淙淙,還有草木間掩映著古老的小村落。爬上一道又一道山坡,拐過一個又一個彎,終於來到了大山背後。回頭望去,大山巍峨,樹影婆娑,往前看去,還有層疊的群山,滿目碧色。打開車窗,吹進來的風是涼爽的,帶著清新的草木味道,沁人心脾。

在群山環繞之中,便是此行的目的地——龍巖龍門洋畲村。只見山腰上開闢出三級階梯,原本老舊的村莊,近年來,已經建設成一座新村。每層大階梯上是一幢幢三四層的房子,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嶄新的樓房。淺黃色的外牆,水紅色的屋頂,房前有綠植,屋後有鮮花,無不昭示著村民幸福的生活。

村口的小廣場上有一個花壇,

花壇中有一角紅旗的雕塑,上寫著“革命基點村,洋畲”。紅旗邊有兩座人物塑像,一位是衣著樸素、身姿挺拔的軍人,另一位是衣衫老舊、肩背佝僂的老農。老農身邊倚著一把鋤頭,微微抬起頭,彷彿能看到他滿眼的希冀,盼望著革命早日成功!軍人面容堅毅,有力的雙手與老農緊緊相握,他的眼中是革命的堅定信念。他們雙目對視,在視線交會中,彷彿展開了一幅未來的美好生活的幸福畫卷。

村口道路邊,有一棵亭亭如蓋的大樹,樹下有個土地祠,祠前有個小水池,池邊立著一個葫蘆狀的燒紙爐子,池中有錦鯉正圍著閃閃的硬幣遊動,水波里的樹影也搖晃起來。從樹下的臺階拾級而上,來到一個小公園,地上的小徑鋪著鵝卵石,可以繞著小山包走一圈。走到北面,可以眺望國道和高速公路上的車水馬龍,還可以看到到我家的村子呢。

小公園南面的馬路對面,有個小池塘,池塘裡的水車吱溜溜地轉。在淺淺的水中,有隻石雕老黃牛,牛背上坐著一個吹笛子的小牧童,耳邊彷彿傳來悠揚的牧笛聲,和著嘩嘩水聲,伴人觀景。池邊連著池邊小走廊,再與三曲小橋相接。質樸的欄杆上方,纏繞的瓜藤垂下無數莖葉,一簇簇小花點綴其間,引來蜂蝶追逐。

沿著村道走,道邊是條小水渠,清澈的山泉水泠泠流淌,和渠底的沙石碰撞,綻開亮晶晶的水花。渠邊上就是一片片果園菜地,綠油油的葉菜,紫瑩瑩的茄子,烏溜溜的葡萄,豔黃濃綠相接的小葫蘆······讓人恨不能盡收眼底,嘆一眼看不盡。

房屋和田地之間有個大廣場,還有一排小攤正做生意呢,有賣農家紀念品的,有賣田園零食瓜果的,有賣雞鴨魚肉的,還有賣生活用品的,最呱噪的還是那用喇叭循環的叫賣聲:“拖鞋,拖鞋,男女拖鞋,統統十塊錢!”經過這些小攤子,來到居民房屋前,看到門前的廣告招牌,許多人家都開起了農家樂餐館。午飯時候,村民們忙著殺雞宰鴨,擇菜切瓜,炊煙裊裊。

餐桌上已擺好一壺米酒,只待菜端上了桌:看這一盆鹽水鴨,再看那一盤薑絲走地雞;看這一碗筍乾燜肉,再看那一缽紅姑米粉;看這一甕山藤老鴨湯,再看那一鍋豬肚燉雞湯······最讓那個人興趣盎然的卻是這一碟炒菜和那一簍炸物,它們的食材,是木槿花!剛才在籬笆邊就看到過的淡紫色花朵,團團簇簇,開得十分熱鬧,現在竟能成為盤中餐。這種木槿花的花瓣很多,重重疊疊,一口咬去,口感綿密,順滑多汁,因此當地人叫它“肉花”。吃飽喝足,我們在村裡散步。近看人家門前籬笆,有苦瓜、茄子、絲瓜,有地瓜葉、空心菜、菠菜,還有各色的辣椒直指天際。籬邊的牆上,還有些漂亮的圖畫——叢林中的小鹿,睜著溼漉漉的大眼睛,看著開放的花朵,已不知這花朵是牆上所畫,還是籬邊所長。有一戶人家,把自家外牆當成了畫板,繪了好大一幅畫,暖暖的太陽照耀著溫馨的小山村,近處的田野和遠處的山巒,都披上了暖色的薄紗,真是一幅美麗的“山村晴天圖”。又一戶人家,在外牆上畫了一個酒架,架子上擺著各種好酒,架子下放了一條靠背椅,也許是是給暖酒微醺的人小憩用的吧。走著走著,我發現地上也有小驚喜——村道上的下水道井蓋,也成了一個個畫板,畫著卡通畫,還寫了二十四個節氣,趣味十足。

走到村子西邊的梯田上,站在山脊出,可以看到整個村子。連綿不斷的濃綠山林,把黃牆紅瓦的新農村圍繞,嫋嫋的炊煙和人們歡樂的笑語,讓崇山峻嶺變得更加生動起來。迎面吹來的風,裹著山野的清涼,驅散了夏日的炎熱,帶來了天邊的雲朵。看雲朵越積越多,一場山雨不久就要到來,於是我們驅車告辭。

回到山腳下,回頭望,只有濃雲之下的重巒疊翠,而不見小山村,但會記得,在這群山懷抱裡,在那蒼翠掩映中,獅子山下,這個昔日的革命基點村,在人們的辛勤勞作之下,正變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