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風骨 醫者本色

南山風骨 醫者本色

鍾南山

鍾南山

事蹟簡介:

鍾南山,男,漢族,中共黨員,1936年10月生,福建廈門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抗擊“非典”中,他不顧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主持制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主動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為奪取應對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白求恩獎章。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蘇越明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攝

2003年,67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奮戰在抗擊“非典”最前線,以其敢講真話、敢涉險灘成為家喻戶曉的“抗非典英雄”。這位至今仍堅守在臨床一線的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也一直奮鬥在創新前沿,“啃硬骨”、謀創新。

鍾南山院士尊重科學、醫德高尚,實事求是。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8年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還曾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白求恩獎章”等榮譽。

鍾南山的名字,和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緊緊連在一起。2003年初,“非典”疫情突如其來,他不顧生命危險應對災難,夜以繼日地工作,曾一連38個小時沒閤眼,由於過度疲勞,累倒在工作崗位上。他的態度很明確:“病人的生命重於一切。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面對肆虐的非典疫情,他臨危不懼,主動請纓:“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集中收治到我們這裡來!”

在“非典”病因不明的情況下,他以客觀事實和臨床經驗為依據,不贊同“衣原體是病因”的觀點,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堅持真理,最終證實“非典”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精心制定治療方案,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最終使廣東成為全球“非典”病人治癒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區之一,表現了一個科學家嚴謹求真的治學態度。

“科學只能實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則受害的將是患者。書本上沒有的,只能在實踐中摸索。”鍾南山如是說。

通過“非典”事件,他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積極倡導與國際衛生組織合作,主持制定了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標準》,探索出了“三早三合理”的治療方案,在全世界率先形成了一套富有明顯療效的防治經驗。這套經驗,是鍾南山院士領導的治療小組全體專家的智慧結晶,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認為對全世界抗擊非典型肺炎具有指導意義,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多年來,他堅守在抗擊疫情第一線,還帶領團隊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呼吸道重大傳染病防控體系,建立了國際先進的新發特發呼吸道重大傳染病“防-治-控”醫療週期鏈式管理體系,為推動我國建立公共衛生防治體系、提高重大疫情偵查監測能力和效率、加強應急隊伍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至今,鍾南山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00餘篇,出版各類專著20餘部,獲發明專利60餘項。“再好的東西,如果沒法在社會上廣泛應用,就沒有走完創新的過程。”在鍾南山看來,創新搞科研,既要“頂天”也要“立地”。“頂天”就是要抓住國際前沿理念、攻關國家急需的項目,“立地”就是要能解決老百姓的需求,研發出對老百姓有效、安全、價廉、方便的器械和藥物。

他率領團隊打造了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學研體系,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藥物及早期防治新戰略,發現了能顯著減少慢阻肺急性發作的有效安全且價廉便利的羧甲司坦及N-乙酰半胱氨酸,並已被全球慢阻肺防治指南推薦列入選擇治療藥物中,該系列研究成果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藥明康德生命化學學者獎。

特寫

堅持把聽診器焐熱放在患者身上

在鍾南山的人生字典裡,從來沒有“停步”二字。他一刻也不閒著,還有很多事情在規劃中。他始終堅持醫生為病人服務的根本。

無論冬夏,鍾南山都會把聽診器焐熱了再放到病人身上聽診。一些外地病人過來看門診,鍾南山會關心,“有沒有親戚在這邊?有沒有地方住?”

幾十年如一日,每週堅持出門診看病人、查房,會診、科研、帶研究生,樣樣不落,已成習慣。

他自詡是“80後”,這位“80後”院士正在帶領團隊研發一種抗癌藥,該項研究已經做了26年;他還希望再奮鬥20年,建設亞洲最大的心肺呼吸研究中心,包括對疑難病症的科研、培訓、治療,打造一個產學研中心。他從教數十年,堅持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創新,注重國際視野,成立了“南山班”,培養了一大批拔尖人才。他深情寄語學員:“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英語流利、卻去國外實驗室做高級打工仔的人,而是創新型的中國醫學實用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