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上個世紀70年代,因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北京搬到了安徽。隨後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中國科大紮根安徽,潛心教學和科研,不但自己得到了快速發展壯大,也進一步提升了安徽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

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1970年初的時候,中國科大幾經輾轉,遷至合肥......

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正在講解那段歷史的是中國科大曆校史館的學生講解員。根據校史記載,中國科大南遷先後用了70多次貨運列車,裝載了35000箱儀器、圖書,前後耗時近10個月才完成了整個搬遷工作。

當時的安徽也是全力支持,並專門騰出了原合肥師範學院的校址來安置中國科大的師生。

即使這樣,受困於當時的困難條件,中國科大在搬遷過程中在各個方面都出現了較大的損失。

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中國科大學生講解員 段秋婷

南遷過來以後,損失是非常慘重的,學校的設施設備損失了三分之二,教師流失二分之一以上,當時學校住房也是非常緊張的。

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由於當時物資嚴重短缺,原合肥師範學院的校舍面積只有不足6萬平方米,不僅沒有地方搞實驗,許多儀器設備都在露天晾著,師生門的住宿生活條件也非常艱苦。就是在這樣的艱難條件下,1971年春,老科學家們帶著一批30歲左右的年輕助教、講師在校內建磚廠,運泥,燒磚,搭建校舍。

與此同時,為了支持學校建設和發展,安徽省也專門給中國科大安裝了首條供暖線,並且在電力不足的情況下,合肥將中國科大列為優先於政府的供電單位。一年後,學校正式恢復教學科研。1977年中科院專門召開中國科大會議,新華社也專門撰寫文章《一定要辦好中國科技大學》,隨後,按照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學方針,中國科大的“二次創業”走向了新徵程。

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中國科大校史館 館長 劉明

1977年,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專門召開了中國科大工作會議。同年,新華社以“一定要辦好中國科技大學”為題的新聞報道發表在人民日報頭版顯著位置,並配發了短評。秉著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中國科大開始了在全國高校首創研究生院,創辦了少年班,創建了國家大科學工程,同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率先開放辦學。

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通過先進的辦學理念和一流的師資隊伍及日益完善的教學科研措施,中國科大在國內高校中迅速脫穎而出。通過老一輩科學家們的艱苦奮鬥,中國科大逐漸成為我國擁有國家實驗室、國家研究中心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最多的高校,並建立了適應不同類型科研活動特點、跨學科層面的科研創新體系。先後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矚目的科研成就,特別是在量子通信、鐵基超導、納米材料等領域還搶佔了全球制高點。

安徽新聞聯播:70年安徽大事之中科大千裡南遷

隨著中國科大的遷入,合肥從“科教之城”向“創新之都”跨越的步伐也進一步加快。眼下,圍繞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自身“雙一流”建設,中國科大正在朝著“爭創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闊步前行。


來源2019年9月12日《安徽新聞聯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