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密织牢保障网 助力贫困残疾人脱贫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强调,各级民政部门要聚焦特殊群体,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重要指示和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民政部决策部署,编密织牢残疾人民生保障网,助力贫困残疾人脱贫奔小康。

树牢“一个理念”,切实增强做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思想自觉

安徽省各级民政部门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两个格外”的理念作为推动残疾人保障帮扶工作的方向指引、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坚定不移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集中心思和精力,将这一特殊群体的保障帮扶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以落实。厅党组会、厅长办公会多次研究部署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在第二十次全省民政会议上,将残疾人脱贫攻坚列入重要内容,提出对贫困残疾人,适当提高“两项补贴”标准,对需要护理的重度残疾人,研究出台集中或社会化照料护理政策措施。全力加大保障性扶贫,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与开发式扶贫,加快推进贫困残疾人小康进程。

打好“两大战役”,加快形成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是高位推动,打好“攻坚战”。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省委副书记信长星、分管副省长张曙光等领导多次在讲话、调研或批示中,对残疾人脱贫工作高看厚爱,加强调度。安徽省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加快实现小康步伐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到2020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到100%,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均不低于80%,加快推进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同时强化对地方党委政府的考核,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康复服务”“贫困精神残疾人服药补助”纳入省33项民生工程实施,将残疾人“两残补贴”和“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列入贫困县退出考核范畴。

二是细化政策,打好“持久战”。2016年,安徽省研究制定了两残补贴实施办法,明确了资金来源、补贴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护理补贴扩大至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2017年,率先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范围。印发《关于落实的通知》,建立省级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专家库,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2018年,印发《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到2020年50%以上县区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场所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印发《安徽省残疾人之家(工作站)建设实施办法》,推动“残疾人工作站”村居全覆盖。2019年,印发《贫困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关于开展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着力提升困难残疾人保障和服务水平。

兜紧“三条底线”,积极推动贫困残疾人保障帮扶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严格标准兜实底。严格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健全保障机制,推进资金及时足额发放。2019年1-9月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66亿元,惠及困难残疾人84.2万人;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31亿元,惠及重度残疾人79.2万人。2016年1月建立“两残补贴”制度至今共下拨资金38亿元,惠及两残人员572万人(次),两残补贴覆盖率和补贴人数全国领先。2016年以来对有肇事肇祸风险且风险等级三级以上的精神障碍患者建立了“以奖代补”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每年给予2400元奖励,共发放监护补贴3.2亿元,惠及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近12万人(次)。目前,安徽省农村低保对象178.5万人,其中残疾人40.3万人,占22.6%。平均低保标准6540元/年,同比去年增长10%,月补助水平339元,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精准施策兜牢底。聚焦贫困残疾人实际困难,完善困难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优化核算范围和计算方法,对于家庭成员因残疾增加的刚性支出、必要的就业成本等,实行收入扣减。对于纳入农村低保的残疾人给予12个月的渐退期,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实行保户和保人相结合,对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不需要分户,直接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加快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转型升级,逐步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残疾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集中托养服务。

三是强化保障兜严底。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对照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目标,开展贫困残疾人保障工作突出问题检视,深刻查摆在“两残”补贴发放中“审批流程不规范、监管机制不到位”,信息比对不及时,动态管理滞后等慢作为问题;查摆纠正经办过程中作风漂浮、敷衍塞责、不敢担当等不作为问题,查摆纠正经办过程中执行政策“为我所用”,经办过程中不公开、不透明,人为分指标、定计划等乱作为问题。加大执纪问责力度,扎扎实实履行好民政兜底保障职能,切实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抓实“四项行动”,着力实现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抓试点促亮点,积极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坚持试点先行,推动亳州市开展“贫困重度残疾老人集中入住乡镇卫生院供养”、“医疗护理+生活照护”一体化,为贫困残疾人集中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万元。同时增强供养机构服务能力,完善服务设施,贫困重度残疾老人生活和医疗保障得到显著增强。

二是抓联动促合力,着力推动部门协同配合。印发《安徽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形成28个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截至去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57.8万,累计脱贫48.4万人。其中产业发展37.61万户,其他转移类18.76万户,智力扶贫11.34万户,健康脱贫39.6万户,易地扶贫搬迁0.41万户,金融扶贫23.51万户,生态保护脱贫5102户,到户基础设施建设19.39万户,兜底扶贫30.59万户,社会帮扶14.78万户,贫困残疾人“两不愁”基本解决,“三保障”加快推进。

三是抓协作促提升,大力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动员和引领社会力量关注残疾人弱势群体,参与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为其搭建平台,提供便利。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通过捐款捐物、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阜阳市星火志愿者协会“关爱残障儿童、感受生命热度”走进贫困残疾儿童家庭、界首市慈爱志愿者协会深入残障特教学校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活动已初具品牌效应。

四是抓典型促引领,深度宣传先进案例。

推出《残疾青年创业扶贫》《制度兜底助残疾儿童康复》《二次创业,帮助更多残疾朋友》《帮助更多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等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广泛宣传贫困残疾人脱贫典型、助残扶贫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出一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先进典型,潜山县黄勇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荣誉;砀山县李娟获得“中国好人”荣誉,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下一步,安徽省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关部署,持续为弱势群体做好“强势”的政策托举,进一步强化“普惠”加“特惠”的帮扶,协同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推动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