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到家”与“达达物流”双剑合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2019年两家企业合并后亏损已大幅收窄,物流业务已实现盈利。曾经亏损的两家企业如今已经为投资人创造了惊喜,那么接下来的企业发展还会发生什么?

达达物流成立于2014年,主营物流以外卖快递为主,再当时的外卖快递代表有饿了么、美团、百度等大企业竞争最为激烈,而当时也正赶上外卖行业的野蛮生长期,一致导致将外卖物流推向风口。

过了2年达达物流已经扩充配送员130万人次,日送订单超过百万,从而获得了红杉、DST等多家公司的融资,融资额度高达7亿美元。但由于业务发展过快达达的亏损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随着外卖行业的不断整合,配送与外卖依存关系,所以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达达与外卖企业合并的结果。


“京东到家”与“达达物流”双剑合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2016年4月,京东集团以京东到家的资产换取新达达,预计金额为2亿美元,即占达达与京东到家47.4%的股份成为大股东,而蒯佳祺出任达达-京东到家CEO。通过合并后业务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快递由原来的外卖快递转变成为了京东、沃尔玛、永辉等利益关联方的订单快递,而外卖快递业务逐渐被放弃。

而外卖市场也同样是硝烟弥漫,同年么收购百度外卖,一年后又被阿里收购,全面采用蜂鸟配送,美团自建配送体系,几乎外卖公司的快递业务全部饱和没有第三方企业的市场额度。

1.达达物流舍弃外卖物流

2014年,外卖大战如火如荼,来自美团、饿了么、百度、口碑等公司的订单量爆炸,配送员急缺。承接了大量订单的同时,资本持续向达达输血,帮助达达顺利搭建起了自己的网络平台。不到两年,达达的日均订单量冲到了百万级。

到2016年,淘宝能与通达系共生共赢地成长,因为淘宝的力量和规模无法做全国性的快递网络,快递公司也没有对淘宝形成任何威胁。随着外卖格局的基础奠定,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市场进入了通过整合提升效率的第二阶段。2016年后,各家越来越在意品质,成本、效率变得重要,用户粘性逐渐形成。这时,仅靠粗暴的补贴已经难以留住用户,整体体验成为决胜的关键。其中,配送的时效又是重中之重。

2015年4月,美团上线美团专送;同年5月,京东到家上线了众包物流业务;同年6月,饿了么推出了社会化物流系统蜂鸟配送;当年7月,百度外卖上线了百度骑士。到2016年,留给社会化众包配送公司的空间已经急剧收窄。每送一单,达达就要补贴8到10元。

当外部环境变得严峻时,亏损已非长久之计。一边寻找着合适的合并对象,一边还要舍弃外卖快递业务。

2.选择京东的理由

2015年底当时,市场普遍猜测,达达首选的联姻对象将是阿里或美团。但美团、阿里、百度都无法满足达达这样的期待。“美团是一家很强势的公司,一路走来什么事情都自己干。阿里非常慷慨,但如果并入阿里,就会成为菜鸟的一部分吧。

2015年,京东到家,在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说:“京东到家的任务就是打败京东。我对京东到家的期望犹如腾讯对微信的期望,目标是要打造一个高频APP。”

“京东到家”与“达达物流”双剑合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但现实远不如刘强东期望的那样美好。 京东到家建立后不久就遇到了配送履约的问题,品控进而变得难以掌握。上线相当长的时间里,京东到家的用户体验都不如人意。达达是个双边网络平台,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正好满足京东到家的配送要求。

2016年春节前,刘强东与蒯佳祺见面深谈后当即表示,希望双方达成合作。最后双方对这宗交易都相当满意,推进的节奏也十分流畅。2016年4月15日,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接系统;2016年“6.18”期间,达达就已经协助京东物流做起了配送。

3.赋能商超

过去3年里,除了持续提升达达的配送效率,达达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如何深耕本地零售,为零售商做全方位的赋能。

由腾讯入股的永辉超市是达达-京东到家最早的合作对象。最初,永辉只想将门店做简单的数字化,选出了1000个SKU放到了京东到家上。当订单进入永辉,工作人员要去满场拣货,“一个货拣半小时,如果一个门店一天来两百单,这个店就崩溃了。”

基于这个痛点,达达-京东到家做了第一个重要尝试——帮门店建立店内仓,仓内匹配拣货和库存管理系统,并帮拣货员开发了手持APP、人员调动系统等一系列产品。

最初,永辉的店内仓只有几十平米。店内仓收效良好,面积也不断扩大到了一两百平米。现在,与京东到家合作的大卖场已普遍建设了店内专属仓,并将拣货时间从平均30分钟缩短到了3分钟。

接下来,达达-京东到家开始着手与沃尔玛做履约合作。首先,公司为沃尔玛开发了工具引擎,帮沃尔玛动态从线下的几万个单品中选择出适合上线京东到家的商品。


“京东到家”与“达达物流”双剑合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目前,国内300多家沃尔玛门店上线了京东到家,山姆会员商店也在2018年4月上线了京东到家平台,首批上线的城市是深圳和上海。沃尔玛社区店有5000多种商品上线京东到家,山姆会员商店则是首个开启即时送达服务的会员制商店。

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陈文渊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沃尔玛与达达-京东到家的协同相当好,“2019年7月,沃尔玛在京东到家上的销售额比2016年上线之初,增长超过了13倍。”

2018年8月,沃尔玛宣布向达达-京东到家增加大约3.2亿美元的投资,加深双方合作,同时强化沃尔玛在中国的全渠道服务。

4.继续“滚雪球”

现在,达达-京东到家已将零售赋能运用得更加娴熟。通过与永辉、沃尔玛合作,达达-京东到家开始进一步为商家开发管理数字化顾客和CRM的工具,打通会员体系,实现线上数字化,并通过CRM管理系统,为商家提供有针对性的会员营销方案。

除了服务于成本效率最优的商超客户,达达-京东到家也开始服务于越来越多的KA客户,如瑞幸咖啡、真功夫、德克士等。2017年开始,达达-京东到家向个人客户和长尾商家提供服务,通过与有赞、微盟等平台合作,将商铺通过API方式接入平台。

在订单不断增加的同时,头部零售商户需要更为完善的ERP系统管理线上生意,并对接到过往使用的线下ERP系统中。为此,达达-京东到家又设计了数字中台系统。

在品类层面,从最早涉足高频、刚需、粘性强的生鲜品类,到容易形成口碑传播的医药品类;再到电商渗透率高的美妆和母婴品类,达达-京东到家在不断延伸着自己的边界。目前,万宁、屈臣氏、名创优品等美妆和生活用品门店都已上线京东到家。

城市扩张和渠道下沉也在同步进行。到2019年年底,达达-京东到家将覆盖超过150个城市,到2020年,会再覆盖超过100个城市。

通过对商家的赋能服务、品类扩展、渠道下沉,达达-京东到家的订单来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达达-京东到家外卖订单的占比已经很小,但整个物流规模却增加了数倍,毛利也在不断增长。与2018年相比,达达-京东到家的亏损率收窄了近一半。

如何实现未来持续稳健地盈利?蒯佳祺认为,在选择好品类的前提下,最关键的还是产品技术的运营效率,“物流到最后,就是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效率。一小时内可以派送更多的订单、跑更多的距离,采用更科学的算法优化。”

不过,与3年前外卖市场的激战相比,当下的到家服务市场业态更为复杂。2019年,美团闪购、买菜功能上线;饿了么也开始与便利店、星巴克等展开合作。

对此,廖建文认为,最终,一切的比拼都要落实到消费者体验和供应链上。“社区团购、拼团等从来不是新生事物,关键是前端有没有业态创新,能否打造出一条供应链。若只是满足消费者短期图便宜的需求,并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蒯佳祺也认同上述观点:“任何生意的根本都要依靠口碑。”3年前,打开京东到家APP,主要的合作商家只有永辉,用户很难有更多的选择,留存、转化也就变得很难进行。

“这就像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蒯佳祺比喻,“当用户有越来越丰富的选择,口碑和粘性建立起来,我们就会为头部商家带来更大利益。今年,我们已为一些商家贡献了几十个亿的销售额,他们自然会因此更看重我们的平台,希望一起把平台做好。而实现了这个闭环后,原来是你一个人在做,最后大家就会一起来做。”部分观点内容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