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物聯網入口策略(一)

單純靠硬件賺錢的生意模式,越來越難以帶來可持續的盈利。對硬件/物聯網行業的人來說,一直都非常渴望能從數據、運營和服務端去收費。很多人都想這麼做,但是能成功的公司其實不多。強如小米,也沒有跳出這個圈。

要擺脫單純靠硬件的收入模式,大家想到的都是以硬件/端作為物聯網的入口,依靠雲平臺,打通雲管端,端這個點帶來的數據價值,以及運營及增值服務產生可持續收入。這個概念對大家來說已經不陌生,包括智能家居、車聯網、智慧酒店、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新零售、VR/AR、可穿戴等。

「分析」物联网入口策略(一)

硬件設備的物聯網化,本身賦予了設備新的功能,對用戶來說是新的體驗。同時,原有互聯網紅利正在消失,由原有互聯網產生的數據價值也挖掘的差不多了,新的物聯網入口帶來新的維度的數據價值,這種價值更多是基於物聯網入口周邊及眾多設備協同產生的價值,與原有純線上互聯網的維度有很大的不同,帶來新鮮血液,會產生新的商業機會。

成功者案例不多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1)在端這塊資產太重,投入產出比來說前期太大,而從端的收入又無法有效的cover到開支,而數據價值、運營及增值服務短期內又無法變現;2)端的資產過輕,或者稀缺性不夠,無法撬動物聯網的整條產業鏈;3)數據的價值其實沒有想象中大,無法給整個行業帶來積極的變化;4)客戶的買單意願或者能力,沒有想象中那麼高;5)產業鏈條比較太長,對公司內部及外部合作組織整合的能力要求跟不上;6)沒有考慮好各個點的價值,包括硬件價值、軟件價值、數據價值、運營及服務價值,如何有策略的變現,哪些需要合作方一起推進,哪些需要自己去啃;7)涉及到行業間的融合,需要硬件供應鏈思維,軟件思維,服務思維,垂直領域的行業知識,以及與不同領域合作伙伴合作的能力,團隊的思維無法跟上;8)同行業間的惡性競爭。。。

本文的目的是想從一些商業案例的角度,來學習一些東西。

小米生態鏈企業商米,是一家專注於智能商用硬件領域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從2016年到2019年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商米先後推出手持、金融、臺式、自助、無線等眾多智能商用產品,暢銷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100多萬戶商家。以強大的實力受到了眾多O2O互聯網平臺軟件開發商、中小型商戶的青睞。

「分析」物联网入口策略(一)

商業時機:2014、2015年支付寶、微信開始推廣線下支付,帶動了移動支付的消費習慣,為商業手持設備帶來新的機會。

硬件+軟件+應用市場:裁剪了原生Android系統中於商業無用的模塊,如瀏覽器、地圖、GooglePlay等,把寶貴的空間留給更符合商業用途的系統應用,如應用市場、系統升級、使用指南、用戶反饋、硬件管家等;優化界面,內置“商米桌面”,選擇了3x2的六宮格設計,讓各個圖標所佔面積變大,同時採用了偏灰的底色,低調內斂,烘托業務軟件的icon,讓商用用戶可以輕鬆找到想要的業務軟件;開發應用市場,到目前為止,商米已經有後臺註冊的開發者超過8000個,上傳的商業的應用已經超過5000個,覆蓋了近100個細分的行業,應用的下載超過了1500萬次。涵蓋團購、外賣、訂座、排隊、支付、收銀、iBeacon營銷、會員管理、進銷存管理、微商、酒店預訂、停車等數個領域,基本做到了商用場景的全覆蓋。

業務定位及邊界:只專注做硬件及服務,絕不做業務應用,所以與眾多企業合作,帶來生態效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