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戈天下,万众俯首,辽宁博物馆中的馆藏珍品——燕王战戈

挥戈天下,万众俯首,辽宁博物馆中的馆藏珍品——燕王战戈

1967年,在辽宁省北票县的东官营子中,一把沉睡千年的青铜戈重现天日,当时在场的众人皆不知此为何物,只知道这是个古董,上面还有些看不懂的文字。直到省里来人,经专家一鉴定,大家才知道这把类似于镰刀的东西叫做“戈”,是古代兵器之一,而其上的文字则是古文,为“郾王职作御司马。”于是,这把青铜戈被视为国宝,入藏辽宁博物馆内。

挥戈天下,万众俯首,辽宁博物馆中的馆藏珍品——燕王战戈

▲燕王职戈,战国晚期器物,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戈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曲头兵器,受石器时代的石镰、骨镰等镰形生产工具的启发而产生。其形制为横刃,有柄,突出部分名为援,援上下皆刃,横击和钩杀,勾割和啄刺是戈的主要攻击手段,故此,戈在古代又叫做勾兵或啄兵,多是青铜制或铁制,在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是车战所使用的主要武器。《说文》中解为:“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挥戈天下,万众俯首,辽宁博物馆中的馆藏珍品——燕王战戈

▲戈流行于商至汉代,分为长、中、短3种,长戈用于车战,中、短戈用于步战。上图为戈的各部分图解。

辽宁出土的那把青铜戈全长27厘米、高13厘米、援长18厘米、内长9厘米。形体较大,中脊略微隆起,两旁有沟,胡刃有弧曲三,阑内三穿,直内一穿,内隅一穿,内上有虎形纹,胡上有七子铭文:“郾王职作御司马”。经解读,“郾王职”即为燕王职,是战国时燕国的第39任君主,燕王哙之子,姬职。作的意思为监督制作,御司马则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官职。这七个字合起来的就是燕王姬职督造制作此戈给当时的燕国御司马。根据此铭文,这把青铜戈的年份就可以确定在战国晚期(前3世纪),而它的名字,就被叫做”燕王职戈“。

挥戈天下,万众俯首,辽宁博物馆中的馆藏珍品——燕王战戈

▲燕王职戈的铭文直接铸在兵器上,与战国时期铭文多后刻的习惯有所不同。

燕王职戈并不是用于战争,而是燕王赐给手下官员,作为帝王权柄的象征。而且在同时,这也证实了在当时燕国强盛的军力。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官制基本沿用周朝制度,此戈上的“御司马”即是当时的最高军政官,大司马。按周制,获封大司马一般是要达到统兵十万的级别,所以在燕王职赐戈的时期,燕国的军力至少在十万以上。

挥戈天下,万众俯首,辽宁博物馆中的馆藏珍品——燕王战戈

▲战国时期,燕国的疆域图。

燕王职戈的主人,燕国御司马虽然位高权重,但却未见记载,而对于一代明君燕王职,他的平时事迹就全在史册上了。据载,燕王职在位之时,招贤纳士,总揽英雄,千金买骨(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比喻求贤若渴。)的典故正是出自于此。于是,国内动荡,尚处于弱势的燕国在燕王职的率领下渐渐强盛起来,重用乐毅、邹衍、秦开等一众名臣良将,在奋斗28年后,燕国国力大增,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挥戈伐齐,所率大军势如破竹,连战连克,在齐国巡行作战短短五年,便占领齐国七十多城。伐齐成功后,燕国名将秦开又却东胡取辽东,大破东胡、朝鲜、真番一众胡虏,令燕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步入列强之列,燕王职也因此跻身于战国七雄,成为当世最强大的国君之一。

挥戈天下,万众俯首,辽宁博物馆中的馆藏珍品——燕王战戈

▲燕王职为人礼贤下士,善待功臣,在乐毅、秦开等人的帮助下,造就了燕国一时盛世。

如今,燕国带甲百万,挥戈天下的场景已经成为历史,只余如燕王职戈这类的青铜戈存世,唐代诗人陈子昂有诗云:”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