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百姓說事點”社會治理大舞臺

“我在村裡年紀大、輩分高,誰家有大事小情都讓我出面主持,我說話大家也都願意聽。”年過七旬的老劉,是吉林省舒蘭市小城鎮下營村人,他開的食雜店不僅是“百姓說事點”,也是“人民調解工作站”。

像這樣的“百姓說事點”在吉林共有17253個,覆蓋了所有社區、村屯。近年來,吉林省司法廳努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吉林樣板,在城市社區、村屯群眾經常聚集的地方創建“百姓說事點”,讓群眾通過“嘮家常”的形式,把矛盾糾紛、百姓訴求等社情民意在“說事點”反映出來,並通過信息員反映到有關部門,使許多矛盾糾紛和百姓合理訴求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解決。

矛盾糾紛化解點

今年4月,延吉市建工街道延青社區“百姓說事點”根據群眾反映,主動出擊,成功解決了涉及轄區270戶居民的高電價問題。

傳統矛盾糾紛排查都是調解員或信息員走村入戶進行摸排,由於外出或農忙經常找不到人導致漏查。在群眾經常聚集的地方建立“百姓說事點”,“點”上的信息員通過傾聽百姓閒談,能夠在第一時間捕捉、收集、反饋各種矛盾糾紛信息及不安定因素。

“百姓說事點”為群眾搭建了說事、議事、調事的便捷平臺,是暢通百姓訴求表達的渠道,吉林省開展創建“百姓說事點”工作以來,由於信息反饋及時,使大量矛盾糾紛得以化解。

吉林省司法廳將“百姓說事點”作為人民調解工作化解矛盾糾紛、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在全省推廣,逐漸規範形成了“事前問事兒”“隨時說事兒”“及時辦事兒”“定期議事兒”“事後查事兒”五個工作環節。

在此基礎上,吉林省司法廳努力打造“百姓說事點”新時代升級版,把工作著力點由注重矛盾糾紛化解延伸到社會治理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域。

各地把“百姓說事點”建到了小集貿市場等更多群眾更為密集的地方,許多基層司法所把業務用車裝備成“流動調解車”作為“流動百姓說事點”為群眾“說事”。一些縣(市、區)司法局建成“網絡百姓說事點”平臺,做到了矛盾糾紛件件有人管、項項有辦理。

社情民意收集點

長春市寬城區群英街道北七條社區有一個體彩點的“百姓說事點”很熱鬧,來的人不光是買彩票,也為了說說事兒。信息員通過定點聯繫、隨機走訪、集中問詢等方式,解決了村民王某與顧某兩家的土地邊界糾紛,解決了樓上樓下鄰居之間的噪音糾紛,由於介入迅速,避免了因自來水管道爆裂大面積停水而一觸即發的群體性事件發生。

“百姓說事點”的由來要從2010年說起,彼時舒蘭市司法局開展矛盾糾紛排查,發現很多群眾喜歡“扎堆”在小商店聊天,聚在一起發發牢騷、說說煩心事。

為何不利用小賣店設立一個專門的說事點,正確引導村民把訴求說出來,讓群眾通過“嘮家常”的方式,把看到的、聽到的社會問題、矛盾糾紛、訴求意願等社情民意在“百姓說事點”上反映出來,此舉受到了百姓的歡迎。

2011年,吉林省司法廳召開“百姓說事點”現場會,將“舒蘭經驗”在全省推廣。“百姓說事點”不僅建到了社區或村屯的小賣店、棋牌室、彩票站,也“流動”到了集貿市場和室外的晨練點等百姓聚集的地方,隨時隨地為群眾解答諮詢、提供服務。

長春市寬城區將“百姓說事點”設置在戶外民生亭中,形成民情驛站和協商驛站;長春市南關區長通街道龍興社區黨委書記路亞蘭創建“用情、用法工作法”,為轄區居民調解矛盾糾紛;公主嶺市“百姓說事點”與基層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聯繫……3年來,“百姓說事點”呈星火燎原之勢,在全省遍地開花。

公共法律服務點

“百姓說事點”除了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和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外,還成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陣地和平臺。

吉林省司法廳以在城區打造10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為目標,將司法所和司法局機關人民調解、普法宣傳、法律服務三大工作職能下沉“百姓說事點”,為群眾面對面答疑解惑,引導廣大村民依法有序表達合理訴求。加快“百姓說事點”信息化建設步伐,把“百姓說事點”與司法行政機關、法律服務機構以及公檢法機關相關載體、平臺互聯互接,實現資源共享。

同時,吉林省司法廳利用信息化手段,為群眾提供及時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市、鄉鎮(街道)、村以及每一個“百姓說事點”都建立和完善微信群,發揮好信息化紐帶作用,提升參與社會治理能力。

截至今年8月,吉林省“百姓說事點”共收集民情信息50多萬條,調解各類矛盾糾紛40多萬件,為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加強和改進社會治理髮揮了良好功效。(記者 劉子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