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王張作霖曾擁有一艘航母,後來這艘航母的下落如何?

詹TT--


中國直到2012年,才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終於結束了沒有航母的歷史。

其實,早在民國時期,當時的海軍總署陳紹寬就曾向蔣介石提出了造一艘航空母艦的想法,可惜蔣介石認為航空母艦造價太高,技術很不成熟,否定了陳紹寬的想法。


在陳紹寬之前還有一個強人,他不僅有造航空母艦的想法,而且付諸行動了,最後還真的搗鼓出來了一艘超級簡易版的航空母艦。

這個人就是軍閥頭子張作霖。

張作霖是一個很有眼光的人,別的軍閥忙著搶地盤、造槍炮、搶糧食,只有張作霖忙著造航母。

張作霖之所以熱衷於造航母,源於其之前的一次遭遇。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激戰正酣,張作霖為了鼓舞士氣,親臨前線指揮,結果敵方一發海軍炮彈落在了指揮部附近,炸出了一道大坑,張作霖差一點兒就交代了,十分後怕。


從此之後,張作霖萌生了建造軍艦的想法,後來他花重金聘請了曾在日本學習海軍技術的沈鴻烈。一年後,沈鴻烈通過德國同學的關係,搞到了一艘失去戰鬥力的德國海軍運輸艦。

這艘海軍運輸艦排水量2700噸,航速可以達到12節,在當時算是比較先進的了,可惜的是,德國一戰失敗後,這艘艦武器系統被拆除了,賣給了一家海運公司,改頭換面成了一艘海洋運輸船。

沈鴻烈又通過日本的關係,在位於旅順的日本海軍基地為這艘船裝上了武器系統,這艘軍艦又恢復了原來的模樣,張作霖十分高興,親自給軍艦取了個霸氣側漏的名字—鎮海號。


有了軍艦之後,離航空母艦距離就更近了一步,現在就缺幾架飛機了。當時的法國水上飛機比較先進,財大氣粗的張作霖一下子訂購了八架。

但是,鎮海號甲板太小,還是放不下飛機,張作霖又花重金請來了外國技術專家,對鎮海號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兩年之後,可以搭載兩艘水上飛機的鎮海號“航空母艦”終於面世了。

其實說它是航空母艦,不如說它是能夠搭載水上飛機的母艦,這艘“海空母艦”的最大缺陷是,水上飛機若想起飛,必須先把軍艦徹底停穩當了。


然而,軍艦倘若“停穩”了,無異於成了其他軍艦的活靶子,所以說這艘“航空母艦”,對於真正的航空母艦來說,簡直就是玩具一般。

那麼,鎮海號最終的結局如何呢?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當時時任東北海軍總指揮的沈鴻烈為了鞏固防線,將鎮海號鑿沉於港口內,意圖拖延日本海軍進攻的腳步。

這艘“航空母艦”永遠沉沒在了海底,也算為抗日發揮餘力了吧!


一半秋色


曾經擁兵自重的“東北王”張作霖竟然擁有過航母?很多人可能對此表示懷疑:航母作為大國重器、水上霸主,割據一方的軍閥怎麼會裝備呢?但歷史上還確有其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922年,此時的張作霖已經利用日本人的幫助,剷除了自己稱霸東三省的唯一對手孟恩遠。北洋政府也將東三省的軍政大權盡數交由張作霖負責。當年8月,張作霖下令組建成立一支海上力量,即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其目的是與其他軍閥派系抗衡。

彼時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沈鴻烈被張作霖委以重任:專職負責航警處的籌建事宜。由於是海防力量,軍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裝備。但受制於自身工業水平有限,且購買外國成品軍艦耗資巨大;這些都成了航警處籌辦路上的巨大阻礙。

不過沈鴻烈另闢蹊徑的想出一個辦法:購買價格相對便宜的大型商船,然後再改建!於是,沈鴻烈從煙臺一家輪船公司購買了一艘名為“祥利號”的商用船。這是一艘原產自德國的海軍運輸船,滿載排水量2708噸、最大航速12節。

船買回來後,張作霖也沒有條件和能力改裝,於是不得不再次尋求日本人的幫助。就這樣,“祥利號”在旅順的日本海軍基地進行了軍事化改造。沈鴻烈將這艘改裝後的軍艦命名為“鎮海號”。這個名字並無特殊意義,完全是為了討好張作霖;因為張作霖曾被北洋政府授予“鎮威將軍”。

改裝後的“鎮海號”配備了兩門119.4毫米的火炮和四門75毫米的輔炮,同時還可以搭載兩架“史萊克”FBA-19水上飛機。雖然“半路出家”的“鎮海號”比起日本、德國的正規軍艦有所遜色,但卻對張作霖的軍閥戰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其實,當年在購進“祥利號”的同時,沈鴻烈還購買了一艘日本產的商船“廣利”號。該船同樣也被改建為一艘飛機母艦,為呼應“鎮海號”而取名“威海號”。

客觀而言,“鎮海號”飛機母艦雖然是張作霖內鬥的工具,但對我國後來的海軍發展還是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義:“鎮海號”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航母雛形、而且也促使海軍航空兵應用而生;同時,“鎮海號”也是當時全國範圍內噸位最大的水面艦艇。

至於“鎮海號”最終的命運,也可以算得上是“為國捐軀”!1937年底,為阻止日軍艦船駛進青島,“鎮海號”和其它多艘艦船被沉於青島小港碼頭。(注:因“鎮海號”留世照片太少,配圖並非本艦)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在北洋時期,奉系的實力非常強大。有自己的儲備人才庫——東北講武堂;有整個亞洲第一的兵工廠——瀋陽兵工廠。

瀋陽兵工廠光外籍的技術工程師就有1500名,每天可以生產日產13式79步槍130枝,槍彈41萬發,全年出17式輕機槍300挺,13式重機槍50挺。一天的產量可以裝備1個營,一個月產量可以裝備1個師。此外每月還可以生產80門150mm口徑的新式迫擊炮;甚至還可以有限生產各種山炮、野炮以及大口徑重炮。除了自己生產,主要還以礦產資源抵押,從德國和日本進口了大量的武器彈藥。

更關鍵的是奉軍是海陸空三軍齊備的軍閥,也就是說張作霖不但有強大的陸軍,還有自己的空軍和海軍。

1928年東北易幟前,東北空軍還有260架左右,其中光戰鬥機就有150架。要知道不要說其他軍閥了,到了1931年,日本全國的戰鬥機也只有300多架,所以奉系的實力究竟什麼概念?

除了空軍奉系甚至還有自己的海軍,不但有海軍,還有自己的“航母”。

海軍的元帥是由張作霖後來張學良兼著的,但是真正管事的是副總司令沈鴻烈。沈鴻烈早年在東洋留學,是有一整套完備的海軍建設的理論基礎的。他不但完備了整個海軍各部門體系,還專門在葫蘆島建立海軍學校,培養東北的海軍人才。

1928年以後,也就是奉系吞併了直系的渤海艦隊之後,達到了全盛時期,擁有巡洋艦“海圻”號、“海琛”號、“肇和”號,驅逐艦“同安”號,炮艦“永翔”號、“楚豫”號等大小艦隻27艘,約32200餘噸,要知道當時全中國的軍艦也只有42000噸,東北就佔了76.7%,東北海軍官兵有3300餘人,而全國的海軍只有5400餘人,東北就佔了61%。

我們要說的"航母"叫鎮海號,不過張作霖的“航母”是要打引號的,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算航母。

因為鎮海號排水量2708噸,航速10.8節,雖然巨大,但是遠不及航母的要求,關鍵是它不像現在的航母,既沒有飛機彈射器,也沒有飛行甲板。但是在當時從理念上來講已經非常先進了。因為他它可以艦載兩架水上飛機。就是飛機要起飛的時候,先得把飛機推下海,讓飛機在海面上滑翔起飛。,麻煩是麻煩了點。但是在當時的戰場而言,威力很大,效果很驚人。“鎮海”先是和從渤海艦隊偷來的“海圻”號(“海圻”號在日本維修,被沈鴻烈“偷塔”了)一起偽裝成商船,長途奔襲了吳淞口閩系海軍,打的對方措不及防, 損失很大。關鍵是“鎮海”號還第一次使用了艦載飛機空襲了海石、新浦等地,雖然效果裝彈量有限,沒有造成太大的戰損,但是對對方的震懾力還是比較大的。

因為鎮海號原本只是一個運輸船經過改造後變成的“航母”,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戰果,所以如果能夠不斷加以改進發展,弄不好到了二戰時期,我們也能躋身擁有航母國家,弄得好還參與了自主研發。

但是很可惜啊,奉系表面光,實際豆腐渣。雖然人才很多,但是同心同德的少,烏合之眾太多,內訌不斷。所以東北海軍很快出現了"海圻"、"肇和"、"海琛"三艘主力軍艦叛沈南投廣東,實力逐步下降。918事變之後,“航母”鎮海駐紮在青島;"蘆溝橋事變"後,為了阻止日寇登陸青島,“航母"鎮海號把艦上的火炮、重機槍卸載下來,裝備其他有戰鬥力的艦船,讓這些艦船轉移到湖北去了。而笨重航速已經被淘汰的鎮海號和其他沒有戰鬥力的艦船全部自行沉沒、堵塞港口,為抗日作出了貢獻。

比起918事變時,躺在東北軍軍火庫裡的飛機大炮和無數的槍支彈藥,“鎮海”號算是非常壯烈了 。





炒米視角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張作霖確實有一艘軍艦能裝載2架戰機,名叫“鎮海號”。

但那玩意不是真正的標準航母,嚴格講叫作水上飛機母艦。

偽裝成商船大昌的鎮海號

1,世界第一艘服役的真正航空母艦是日本的鳳翔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將要結束時,列強開展了第一次航母軍備競賽。

1918年1月15日,英國皇家海軍開工建造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日本人不甘示弱。

1919年12月16日,日本人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鳳翔號航空母艦。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1923年才第一次成功在鳳翔號甲板上降落飛機。

鳳翔號滿載排水量1萬噸,航速25節,可以搭載14架飛機。

2,張作霖的鎮海號。

張作霖後期比較重視海軍,奉軍的海軍也是當時各路軍閥中最強大的一支海軍。

鎮海號排水量2708噸,航速10.8節,是奉軍的第一艘大型軍艦。

鎮海號有2門119.4毫米主炮和4門75毫米副炮。

鎮海號沒有長甲板和彈射器,只能使用水上飛機,起飛和降落在水面上進行。鎮海號加裝了一個起重機,在水上飛機起飛前,用起重機的吊臂將飛機吊入水中。水上飛機降落在水面上,然後用吊臂將飛機吊入鎮海號的飛機倉庫裡。

水上飛機有很多弱點,飛行速度慢,風浪大就無法在海面起飛。

1924年12月,張作霖向法國購買了施來克(Schreck)FBA-19型水上飛機。施來克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上飛機之一,航速每小時180公里。

3,購入和改裝鎮海號。

1922年8月,張作霖組建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實際是奉軍的海軍。張作霖任命曾留學日本的沈鴻烈為航警處少將處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召開的華盛頓會議限制各國軍艦出口。

購買先進軍艦需要大量經費。

沈鴻烈決定用商船改造成軍艦的方法,用性價比最高的辦法迅速給奉軍打造一支強大海軍。

1923年7月,沈鴻烈從煙臺政記輪船公司購買了商船“祥利”號,此船原來是德國海軍的運輸船,航速為12節。經過改裝後成為鎮海號。

4,鎮海號艦載機的戰績。

1927年7月22日,奉軍派出鎮海號偷襲北伐軍的連雲港。

鎮海號放出一架水上飛機,對海石、新浦等地的目標投下了炸彈,雖然沒有太大人員傷亡,但造成了當地的巨大恐慌。

1928年5月3日,鎮海號炮擊吳淞口,派出兩架水上飛機對高昌廟和浦東投下了多枚炸彈。北伐軍駐滬海軍總司令部派出“甲三”、“戊二”兩架國產水上飛機攔截,“甲三”號的機翼被鎮海號的水上飛機擊傷。

在北伐期間,奉系海軍17次襲擾蘇、浙、閩三省口岸,完全控制了制海權。

投奔北伐軍的福建海軍完全龜縮在內河航線。

鎮海號為奉軍做出了巨大貢獻。

東北易幟,然後抗日戰爭爆發。

1937年12月26日,為了阻礙日本艦隊的航線,第三艦隊司令謝剛哲主持沉船工作,鎮海號等艦自沉於青島小港碼頭。

鎮海號為中國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事業做出了最後的貢獻。


沂藍書院趙月光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是不是很意外?是不是很驚喜?張作霖居然有一艘航母,名字叫“鎮海號”,是一艘商船改過來的,只有兩架名字叫“史萊克”的水上飛機,雖然這艘航母本身是比較簡陋,但是在當時也算是一艘航空母艦了。

張作霖作為“東北王”,本來對海軍這塊不太感興趣,但是因為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慘敗,張作霖才開始意識到海軍的重要性,就計劃要建立一支自己的海軍,於是就把黑吉江防艦隊參謀沈鴻烈挖過來,任命他為航警處少將處長,沈鴻烈曾經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江田島士官學校,對於黑吉江防艦隊的實力他很有感觸,力量太薄弱了,必須要儘快購買幾艘艦船,但是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張作霖一下子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加上當時世界各國對華武器禁運,購買起來就更加困難,最後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購買舊商船,自己改造。

東北軍建立了“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沈鴻烈從煙臺購買了一艘一戰時期德國的海軍運輸船,這艘船被一家輪船公司購入後改為“祥利號”,沈鴻烈購買後由於技術問題,只能把船開到旅順口日本海軍基地去改造,改完之後就是“鎮海號”,當時東北軍也有威海號等幾艘艦船,

張作霖向法國訂購了八架“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而當時這個型號的飛機一共就只有九架,還對飛機進行了動力改進,馬力由原來的向後推進式改為了300馬力伊斯帕諾—斯維薩,張作霖還在葫蘆島建立了陸上場地,並聘請了飛機師做中校隊長,率先建立起了海軍航空兵部隊。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原本吳佩孚有強大的渤海艦隊和當時中國最大的的巡洋艦“海圻”號為主力,但是因為馮玉祥的叛變,導致吳佩孚腹背受敵而失敗,張學良的奉系贏得了戰爭,沈鴻烈後來也陸續把海圻號,海琛號和三支渤海艦隊組成了東北聯合艦隊。

“鎮海號”的動力裝置是把燒煤的鍋爐改成了往復蒸汽機,航速為12節,後來東北軍從國外購買了水上飛機,鎮海號也改成了水上母艦,遺憾的是艦上沒有裝備飛機彈射器,飛機起飛的時候需要用艦上的起重機把飛機放到水裡。

不過船上配置了兩門4.7英寸口徑的阿姆斯特朗海軍炮,4門三英寸口徑的陸軍炮,憑藉強大的海軍力量,讓張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大獲全勝,這海好也成為民國時期我國最大的水上母艦。

後來,鎮海號成為東北航警學校的練習艦和實習艦,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的海軍人才,還曾經搭載海軍學校的學生到過臺灣省,但是隨著日軍侵華腳步的加快,青島在淪陷之前,沈鴻烈採取了堅壁清野嗎方法,鎮海號為了阻止日軍登陸的腳步而被迫自沉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是不是很意外?是不是很驚喜?張作霖居然有一艘航母,名字叫“鎮海號”,是一艘商船改過來的,只有兩架名字叫“史萊克”的水上飛機,雖然這艘航母本身是比較簡陋,但是在當時也算是一艘航空母艦了。



張作霖作為“東北王”,本來對海軍這塊不太感興趣,但是因為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慘敗,張作霖才開始意識到海軍的重要性,就計劃要建立一支自己的海軍,於是就把黑吉江防艦隊參謀沈鴻烈挖過來,任命他為航警處少將處長,沈鴻烈曾經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江田島士官學校,對於黑吉江防艦隊的實力他很有感觸,力量太薄弱了,必須要儘快購買幾艘艦船,但是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張作霖一下子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加上當時世界各國對華武器禁運,購買起來就更加困難,最後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購買舊商船,自己改造。



東北軍建立了“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沈鴻烈從煙臺購買了一艘一戰時期德國的海軍運輸船,這艘船被一家輪船公司購入後改為“祥利號”,沈鴻烈購買後由於技術問題,只能把船開到旅順口日本海軍基地去改造,改完之後就是“鎮海號”,當時東北軍也有威海號等幾艘艦船,

張作霖向法國訂購了八架“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而當時這個型號的飛機一共就只有九架,還對飛機進行了動力改進,馬力由原來的向後推進式改為了300馬力伊斯帕諾—斯維薩,張作霖還在葫蘆島建立了陸上場地,並聘請了飛機師做中校隊長,率先建立起了海軍航空兵部隊。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原本吳佩孚有強大的渤海艦隊和當時中國最大的的巡洋艦“海圻”號為主力,但是因為馮玉祥的叛變,導致吳佩孚腹背受敵而失敗,張學良的奉系贏得了戰爭,沈鴻烈後來也陸續把海圻號,海琛號和三支渤海艦隊組成了東北聯合艦隊。



“鎮海號”的動力裝置是把燒煤的鍋爐改成了往復蒸汽機,航速為12節,後來東北軍從國外購買了水上飛機,鎮海號也改成了水上母艦,遺憾的是艦上沒有裝備飛機彈射器,飛機起飛的時候需要用艦上的起重機把飛機放到水裡。

不過船上配置了兩門4.7英寸口徑的阿姆斯特朗海軍炮,4門三英寸口徑的陸軍炮,憑藉強大的海軍力量,讓張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大獲全勝,這海好也成為民國時期我國最大的水上母艦。



後來,鎮海號成為東北航警學校的練習艦和實習艦,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的海軍人才,還曾經搭載海軍學校的學生到過臺灣省,但是隨著日軍侵華腳步的加快,青島在淪陷之前,沈鴻烈採取了堅壁清野嗎方法,鎮海號為了阻止日軍登陸的腳步而被迫自沉。


琅琊利劍


早在1909年的時候,浪漫的法國人就發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提出了飛機與軍艦結合的設想,這應該是最早的“航空母艦”相關的理念的出現。

到了三年後的1912年,英國人們開始試著將法國人的想象變為現實。他們把一艘破舊的巡洋艦進行了改造,變成了可以供水上飛機起落補給的平臺,這時候飛機是水上飛機,只能從水上起飛和降落,而不是利用戰艦的夾板,所以只能叫做“水上飛機母艦”。

到1922的時候,日本人建成了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可以供飛機在戰艦甲板上起飛降落的航空母艦,並且為其命名為“鳳翔”號,汪洋大海中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乘風破浪的航空母艦。

當東洋和西洋人都在研究航母,希望搶先一步掌握制海權的時候,中國國內的各個大帥們也很忙,忙著搶人搶糧搶地盤,海軍?那是什麼?但是,還真有那麼個例外,那就是張作霖張大帥。

張大帥重視海軍的發展,很可能與他的一次遭遇有關。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雙方交戰正酣,張作霖為了解戰況進展親臨前線,但是結果在途中遭到了敵方海軍艦炮的持續火力輸出,張少帥差點提前接班。不久之後,張作霖就挖來了人才沈鴻烈。沈鴻烈早年曾經留學日本正好讀的就是海軍培養相關的專業,沈鴻烈自己也是關注著世界上興起的航母熱。

1923年,沈鴻烈為張作霖搞到一艘好船。這艘船原來是德國海軍的運輸艦,排水量高達2700噸,航速也是相當的快可以達到12節,可以算得上是當時相當先進的軍艦了。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這艘運輸船上的武器裝備被全部卸下,賣給了商用運輸公司當普通運輸船。沈鴻烈搞到這艘船後,在旅順口的日本海軍基地對其進行了改裝,重新配備上武器系統,還起了個很霸氣的名字叫“鎮海”號。

1924年,張作霖又下了血本在法國訂購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水上飛機,據說這是法國人研究出來的號稱全世界最先進的水上飛機,第一批只生產了9架,老張一人一下提了八架。

有了飛機,又有了船,1926年,沈鴻烈開始了他的航母夢。沈鴻烈通過各種關係請來了外國幾乎是世界頂級的技術人員將“鎮海”號進行大改,最後把“鎮海”號改裝成了可以搭載上兩架水上飛機的簡易的航母,“鎮海”號也就成為了中國海軍歷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不過這個航空母艦不是現代意義上航母,而是“水上飛機母艦”。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了最大可能的阻止日本軍隊登陸,12月26日“鎮海”自沉於青島小港碼頭。


於史他說~碼字不易~點個關注唄~嘿嘿嘿~


一盤拉條子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張作霖確實有過一艘鎮海號,可以搭載水上飛機。不過它不能定位成航母,它不是航母,而是水上飛機母艦。

航母主要是搭載飛機用於軍事作戰,艦載機是主要的攻擊力量,數量眾多。

水上飛機航母則不同。它一般會和普通軍艦一樣配備大量火炮,但也可以搭載1到數架水上飛機,主要用來偵查,當然也可以空襲。

水上飛機母艦是不成熟航母時代的產物。

到了二戰,隨著航母的成熟,這種不三不四的軍艦就消失了,因為實用性不大。

當時的大型軍艦,比如巡洋艦、戰列艦都是可以配備水上飛機,用於偵查的。


說起來,鎮海號是張作霖東北海軍的第一艘大型軍艦。

它本來是德國海軍的一艘運輸艦,排水量2800噸,屬於中型軍艦,航速最高只有11節。

一戰後,德國海軍解體,該軍艦改為商船,歸屬煙臺政記輪船公司所有。

上世紀20年代,張作霖開始建立東北海軍,出資購買鎮海號作為練習艦。

作為練習艦,主要用於訓練海軍官兵,當然要什麼武器都有。

鎮海號裝備2門120毫米主炮和4門75毫米副炮,主要用於水兵的炮術訓練,當然也可以用於實戰。

後來鎮海號曾經用火炮多次海戰,和對岸攻擊。

當時歐洲開始流行軍艦搭載水上飛機,主要用於偵察,可以大大增強艦隊的偵察能力。

而東北海軍的鎮海號本來就是練習艦,因此也考慮配備水上飛機用於訓練工作。

1926年3月,東北海軍“水面飛機隊”於秦皇島成立,在葫蘆島設立了陸上場地,擁有8架史萊克水上飛機。

史萊克FBA-19型水上飛機是法國貨,性能平平。

該機有1挺機槍,可掛載2個小型炸彈,時速僅為180公里/小時。

同時,鎮海號被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

所謂的改裝,就是在軍艦上安裝一個吊臂(類似於起重機)。

水上飛機飛回來的時候,不能飛到鎮海號加上上降落的,因為根本就沒有甲板。飛機就降落在軍艦附近的海面,通過吊臂將飛機吊上軍艦。

起飛時候也是一樣,將飛機吊入海中,然後自行起飛。

這種起降水上飛機的方式,有很大侷限。海面稍微有些風浪,飛機就不能起飛,不能適合複雜氣象環境。


而且,由於鎮海號只有2000多噸排水量,只能攜帶2架水上飛機。

所以,按照西方標準,鎮海號不屬於水上飛機母艦,頂多算是可以搭載水上偵察機的軍艦而已。

從20年代開始,鎮海號主要用於水上飛機的訓練工作,偶爾也參戰。

只是,鎮海號水上飛機的戰績極少。

北伐軍開始全面進攻時,7月22日鎮海號被用來阻擋北伐軍,攻打連雲港。

當時鎮海號釋放了1架水上飛機,在連雲港投下了幾枚炸彈,沒有造成傷亡,倒是造成當地居民的恐慌。

9月3日,鎮海號又釋放1架水上飛機,轟炸了上海的江南造船廠。結果炸彈投到附近的田地裡,炸死了一頭耕牛而已。

1928年5月3日,鎮海號又來騷擾上海,釋放了2架水上飛機。

然而,此次北伐軍有了準備,同時釋放了2架國產水上飛機攔截。

鎮海號艦載機發現有敵機,慌忙丟下炸彈返航。隨後,4架飛機發生追逐戰,北伐軍1架飛機受了輕傷,機翼上被子彈打了幾個洞。

這是鎮海號唯一的艦載機空戰了。

1個月後,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隨後918事件爆發,東北海軍也就解體了。

鎮海號此時已經老朽不堪,駐紮在山東作為訓練艦,不能再作戰了。

抗戰爆發後,鎮海號性能不足以和日軍對抗,強行出陣也是活靶子。而且水上飛機也已經嚴重老化,使用超過10年,連日常巡邏都是很危險的。

最終,鎮海號作為老舊軍艦,被自沉在青島以阻擋日軍登陸。

中國歷史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就這樣消失了。


薩沙



答:東北奉系軍閥張作霖擁有過航母嗎?

我們先來說說航母的定義是什麼吧。

所謂航母,是以艦載機為主要武器並作為其海上活動基地的大型軍艦。

一條最簡單的標準:即艦上運載有飛機,而飛機可以從艦上起飛和降落。

世界上第一艘航母是英國的“皇家方舟”號。

話說,1910年11月14日,勇敢的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Eugene Ely)駕駛雙翼機從巡洋艦“伯明翰”號前部加裝的長25.3 米、寬7.3米的木質平臺上實現了起飛。而在1911年1月18日,伊利又駕駛飛機又在停泊狀態的裝甲巡洋艦“賓夕法尼亞”號後部加裝的平臺上著艦成功,這就標誌著飛機在艦上起降具備了可能性,即航空母艦的構想由此誕生。

1912年5月2日,英國海軍上尉格里高利在戰列艦上起飛成功,飛機盤旋一週,又著艦成功。

於是,一個新兵種——海軍航空兵開始在英國海軍序列中。

英國海軍最先將一艘運煤船改建成航空母艦,該航母的名字就是“皇家方舟”號。

但是,以現在的眼光看,“皇家方舟”還算不上一艘嚴格意義上的航母,它其實是“水上飛機母艦”。

因為,“皇家方舟”號搭載的是能在水面起降的水上飛機,水上飛機並不直接在艦上起降。

起飛時,由母艦上的起重吊杆將飛機吊到水面然後起飛。

降落時,飛機也是在水面降落,再由起重機將其回收到甲板上。

艦載水上飛機這種起降方式麻煩、費時,而且起重機吊來吊去,難免磕磕碰碰,輕者對飛機傷筋,重者對飛機動骨,非常落後。

因此,“皇家方舟”很快就被英國另一艘由客輪改裝成具有全通式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所代替。

“百眼巨人”號的整個飛行甲板非常平坦、空曠,幾乎看不到任何上層建築,因此被稱為平原型航母。

美國人借鑑了英國人的成功經驗,於1922年成功地把一艘運煤船改裝成了美國海軍的第一艘平原型航母“蘭利”號。

不過,還是日本人厲害,他們在1922年年底建造成日本帝國海軍的第一艘平原型航母“鳳翔”。

特別要說明的是,“鳳翔”不是改裝的,而是從一開始就按航空母艦設計建造的,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

八年之後,即1930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提出了要建造中國航母的計劃,但是,只是計劃而已,根本不可能成功。

時間推移到2011年8月,我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海軍通過改裝前蘇聯航母“瓦良格”號的首艘中國航母平臺橫空出世。

中國由此成為了世界上第十個擁有航母的國家!

話說回來,東北奉系軍閥張作霖擁有過航母嗎?

如果英國的“皇家方舟”算是航母的話,那張作霖是擁有過航母的。

因為,張作霖的“航母”,就是像“皇家方舟”那樣的“水上飛機母艦”,而且不止一艘,有兩艘。

當時諸軍閥中,張作霖的實力最強,腰包最鼓,他在1922年接受了從日本海軍兵校學習畢業回國的沈鴻烈的建議,從煙臺一家輪船公司購買了一艘產自德國的海軍運輸船,在旅順的日本海軍基地進行了軍事化改造,在艦上配備了兩門119.4毫米的火炮和四門75毫米的輔炮,同時還搭載有兩架“史萊克”FBA-19水上飛機。

沈鴻烈將這艘“水上飛機母艦”命名為“鎮海號”。

這之後,沈鴻烈又購買了一艘日本產的商船“廣利”號,如法炮製,改建為第二艘“水上飛機母艦”,命名“威海號”。

1937年“七七事變”後,為阻止日軍從青島附近的海岸登陸,沈鴻烈下令包括“鎮海”艦在內的所有原東北艦艇自沉堵塞港口。

即中國歷史上曾最早出現過的“水上飛機母艦”,就這樣壯烈消失了。


覃仕勇說史


中國一直有一個“航母夢”,但是卻到了2012年中國完成了對以2000萬購自烏克蘭的“瓦良號”航母的改造之後,中國才算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

實際上,中國的“航母夢”始於近代。

1928年,時任國民政府海軍署署長的陳紹寬便已經提出了用2000萬元建造一艘飛機母艦的建議,只是沒得到蔣的同意。

可是到了1929年,他聽到蔣說要為海軍建造60萬噸的軍艦之後,便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構想,這60萬噸可以劃出一部分用於建造3艘飛機母艦,只可惜仍然沒得到蔣的同意。

此後,陳紹寬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他建造航母的“野心”,始終在致力於讓國民政府批准他的計劃,只是屢屢受挫。

不過,陳紹寬顯然不是第一個擁有並且迫切實現“航母夢”的人,張作霖才算得上是近代中國的“航母夢”第一人,並且他還付諸於行動。

張作霖乃是一代豪雄,從一介鬍匪打拼到一國“舵手”,能力不可謂不強,手段不可謂不厲害,眼光不可謂不長遠。

是的,張作霖的眼光確實看得很遠,當所有人仍然在埋頭髮展陸軍的時候,他卻投入了更多的財力、人力和物力用於建設海軍和空軍。

張作霖之所以捨得投入這麼多錢,正是因為他已經看到了海、空軍的重要性,一國之軍隊,絕不能只有陸軍,海、陸、空三軍缺一不可。所以,他在加強陸軍建設的同時,又拿出錢來去建設海軍和空軍。

1922年,張作霖讓沈鴻烈出面組建了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第二年便讓沈鴻烈花高價錢從煙臺政記輪船公司收購了“祥利號”運輸艦,這艘艦船曾服役於德國海軍,雖然已經退役,可是對於當時的奉張而言仍然很有價值。

既然要發展海軍,又怎能沒有軍艦?

所以,張作霖又拿出了錢讓人將祥利號運輸艦改造成戰鬥艦,1924年完成改造之後的祥利好被更名為“鎮海號”。

這艘“鎮海號”的誕生,只是奉系海軍發展的一個開始。

張作霖為了進一步擴充海軍的實力,讓海軍成為一支能夠用於作戰的軍隊,他決定建立一支能讓海、空聯合作戰的軍隊——海軍航空兵。

海軍航空兵的建立,是促使張作霖打造一艘“航母”的決定性因素。

1924年12月,張作霖向法國購買了8架“施來克”水上飛機,後於1926年3月成立了水面飛機隊,可是飛機隊的飛機停在哪兒?所以,張作霖再次下令讓人將鎮海號改造成為水上飛機母艦,也就是人們所說張作霖手上的“航母”。

但是,鎮海號雖然被改造成了飛機母艦,可說到底仍然算不上航母。

1922年2月,美、英、法、意、日五國曾簽署了所謂的“五國公約”,公約規定美、英、法、意、日各國不得建造排水量超過27000噸的航母。

然而,鎮海號飛機母艦的排水量卻只有2708年,這也就是說美、英等國手裡排水量最小的航母便可能是鎮海號的10倍了。

鎮海號飛機母艦最為捉襟見肘的是,它並不具備飛行甲板和彈射裝置,所以放在母艦上的水上飛機想要起飛,首先得讓鎮海號停船拋錨,然後再用起重機將水上飛機吊到海面上起飛,和真正的航母一比,幾乎只是一件玩具。

可即便如此,鎮海號的出現仍然讓中國的“航母夢”踏出了最為艱難的第一步,從這一點來看,張作霖的眼界仍然值得稱讚。

那麼,張作霖的這艘“航母”——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去了哪呢?

鎮海號飛機母艦雖然沒辦法和列強們的航母相比,可是和國內那些並不看重海軍的軍閥相比,卻也有著不小的優勢。

1927年3月,張作霖曾讓沈鴻烈開著鎮海號飛機母艦悄然南下去了上海,突襲了已經投向國民革命軍的艦隊,搶到了一艘炮艦作為戰利品,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

所以,鎮海號在列強的航母面前是“玩具”,可在國內的軍閥面前卻也算得上是一個利器。

1928年6月,張作霖喪命於“皇姑屯事件”後,張學良接手了奉系,但是張學良的能力顯然撐不起奉系的場面,所以只能向蔣低頭,宣佈易知,奉系的海軍自然從此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的一部分。

當然了,東北海軍的主力艦也仍然還是鎮海號。

只不過,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之後,因為東北海軍根本打不過日本海軍,所以時任青島海陸軍總指揮的沈鴻烈為了加固青島的還防線,他只能選擇了一個最笨,卻也是最快產生作用的辦法——將東北海軍的艦船鑿沉,用艦船來堵塞港口,阻滯日軍的進攻速度,為友軍爭取寶貴的時間。

所以,鎮海號飛機母艦便在這種情況下被鑿沉了,雖然從此成為歷史,可它卻也為抗戰事業奉獻出了最後的價值。

鎮海號,雖沉猶存。

鎮海號是一艘了不起的軍艦,張作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