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豬“神經症狀”的10種疾病,養豬人需要仔細辨別正確防治

引起豬“神經症狀”的10種疾病,養豬人需要仔細辨別正確防治

遇到豬轉圈、站立不穩、躺地蹬腿時,很多養豬人都感覺找不到病因是什麼,更不知道從何下手預防和治療。出現神經症狀的豬病特點是類型多,症狀各種各樣,病因錯綜複雜,給診斷帶來一定困難,容易混淆和誤診。本文詳細分析9種能引起豬神經症狀的疾病,掌握每個疾病的特點,綜合分析,才可以確診。點個關注先?

日本乙型腦炎

本病僅在7-9月份蚊蟲活動季節發生。發病豬體溫升高,有的後肢輕微麻痺,走路不穩,擺頭,亂衝亂撞。妊娠母豬流產、死胎和產木乃伊胎。公豬睪丸腫大。流產的胎兒腦部水腫,腦膜和脊髓充血,大腦和小腦發育不全,做熒光抗體試驗呈陽性。本病是多種動物共患病,病原是日本乙型腦炎病毒。

豬偽狂犬病

引起豬“神經症狀”的10種疾病,養豬人需要仔細辨別正確防治

此病也是多種動物共患病,哺乳和斷奶仔豬容易感染。哺乳發病後症狀最嚴重,最典型的症狀是仔豬側躺於地,四肢呈划水樣,嘴角有少量黃白色泡沫。病豬肌肉震顫、步態不穩、共濟失調、眼球震顫,有些豬後肢麻痺,有轉圈和前進、後退運動姿勢,常常伴有癲癇樣發作及昏迷現象。哺乳仔豬發病後死亡率高,可達100%。妊娠母豬有流產、死胎的現象,育肥豬多有呼吸道症狀。剖檢可見腦膜充血及脊髓液增多,咽喉淋巴結有壞死灶,肝臟和脾臟有灰白色壞死點。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仔豬出生用豬偽狂犬基因缺失苗滴鼻,45日齡用滅活苗二次免疫,可以有效預防偽狂犬病的發生。

豬狂犬病

本病是多種動物的共患病,多數為狂犬病狗咬傷所致。豬的狂犬病和偽狂犬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只是外觀症狀相似。病豬興奮不安,有攻擊性,共濟失調,流涎,全身肌肉痙攣,無目的亂跑,咬傷處發癢。病豬最後全身麻痺,衰弱,喜臥暗處,有的有異食癖。剖檢腦膜充血和出血,大腦輕度水腫,腦內有出血。取腦組織製成觸片,用熒光抗體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胞漿內出現黃綠色熒光顆粒者為陽性,病原為偽狂犬病毒。

豬鏈球菌

引起豬“神經症狀”的10種疾病,養豬人需要仔細辨別正確防治

鏈球菌有多種血清型,常見的症狀有腦炎、關節炎、敗血症三個類型。腦炎型鏈球菌多發生於斷奶前後的仔豬,病豬體溫升高到40.5-42.5℃,停食、便秘,有漿性和黏性鼻液。有神經症狀,表現為運動失調、盲目走動、轉圈、空嚼、磨牙、仰臥,後肢麻痺時側躺於地。急性的多在發病30小時左右死亡。豬群可見有關節炎型的病豬同時存在。

豬李氏桿菌病

引起豬“神經症狀”的10種疾病,養豬人需要仔細辨別正確防治

本病是豬感染李氏桿菌引起的疾病,也是多種動物共患的傳染病,各種豬均易感染,育成豬多發。病豬運動失常,無目的地亂走或轉圈運動,後退或用頭拱地不動,呈角弓反張或典型觀星姿勢,肌肉痙攣或抽搐,側臥,四肢呈划水狀,有的四肢麻痺。剖檢腦和腦膜充血水腫,有敗血症變化,體溫升高至42℃,發病率低,但死亡率高。

豬傳染性腦脊髓炎

本病只見於豬,哺乳仔豬和保育仔豬最易感染。病豬體溫升高,興奮不安,往前衝,轉圈運動,四肢僵硬,不斷跌倒,全身痙攣,角弓反張,呈犬坐或側臥姿勢,最後麻痺。解剖可見脊髓灰質部分神經細胞壞死和變性。

豬水腫病

引起豬“神經症狀”的10種疾病,養豬人需要仔細辨別正確防治

本病是斷奶後仔豬易得的一種傳染病,由大腸桿菌內毒素引起。在飼料突變或氣候劇變、受應激條件下誘發。病豬的頭部、頸部、眼瞼甚至全身發生水腫,呈現興奮、轉圈、痙攣、驚厥,運動失調,體溫不高,後軀麻痺。胃大彎、大腸、腸繫膜高度水腫。

豬破傷風

本病由外傷感染破傷風梭菌引起,散發,一般不會有大面積流行。病豬呈現肌肉僵硬,瞬膜顯露,咬肌緊張,嚴重時牙關緊閉,兩耳直立,頭頸伸直,四肢叉開。對光、聲響、觸摸刺激敏感,肌肉強直加重,甚至不能站立。仔豬發病多數是因為去勢(閹割)時消毒不好而造成。

仔豬先天性震顫

引起豬“神經症狀”的10種疾病,養豬人需要仔細辨別正確防治

此病俗稱“小豬抖抖病”,僅見於初生仔豬,母豬不顯症狀,仔豬之間不互相感染。在同一豬群中,產仔季節早期出生的症狀重,後期出生的仔豬症狀輕。常見整窩發病,症狀較重;如果一窩中僅有幾頭發病,一般較輕。重者全身肌肉抖動,痙攣,嚴重時因仔豬行動困難,不能吃奶而餓死。輕者僅見於耳部、尾部、頭部肌肉痙攣。病豬睡眠時,震顫減輕或消失,聲響刺激或觸摸刺激時症狀加重。自然耐過的豬會恢復正常,但生長速度較慢。病原至今沒有明確答案,可能是圓環病毒和黴菌毒素導致。

總結:能引起豬發生“神經症狀”的原因很多,除了上述的疾病之外,還有可能是因為寄生蟲(如弓形體、囊蟲病等)或者食鹽中毒等原因。目前最常見的是偽狂犬病和腦炎型鏈球菌,我們在臨床上一定要仔細觀察、鑑別,找到病因才能最快防治。除了病毒性疾病之外,磺胺類藥物對腦炎類的“神經症狀”有一定效果,建議治療時首次用量加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