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很聰明,就是不用心”這句話到底毀了多少人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見老師對家長說“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沒有把心用在學習上。”

甚至一些家長在談到自己孩子的時候,也會說“老師都說我這孩子挺聰明,就是不用心。”但是很多家長沒有想到,這句話很容易害了孩子。

在網上就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學校考試完之後,老師召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一個成績較差的孩子家長滿臉遺憾的對其他家長說,“老師說我的孩子挺聰明的,就是現在不好好學習。”但是這位家長眼底卻藏著一絲小得意。

“我的孩子很聰明,就是沒有努力。”這是很多父母在談到自己孩子看似遺憾,實則驕傲的一句話。這些家長在不斷的給孩子灌輸你很聰明,只要努力一下就可以考得比別人好的思想。

而很多孩子也深信這一句話。即使是長大後,很多人都堅信自己很聰明。而之所以失敗,也只是因為沒有努力。

“這孩子很聰明,就是不用心”這句話到底毀了多少人

在《奇葩說》裡面有一期話題是:他真的很努力了,這是一句好話嗎?

反方楊奇涵說了一句話:當自己聽到別人說出自己很努力的時候,說明自己在別人看來是失敗的,沒有什麼成績。而這也會加劇自己的盲目,會產生侷限和焦慮。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人們都喜歡向別人表達自己的一切失敗只是不努力造成的。因為大多數人都認為不聰明會低人一等。而不努力則不會。

很多家長聽到老師說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關注點就只是在孩子很聰明的這一點上,卻忘記了老師說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為什麼老師喜歡說這句話?

情況一、孩子真的不聰明,說這句話是為了不讓家長難堪。因為沒有家長喜歡聽“你的孩子很笨”這句話,這樣很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同時也告誡家長,孩子需要努力的學習。

情況二、孩子真的聰明,希望家長能夠重視孩子不努力的問題。

因為成功不是光靠聰明就可以達到的,還需要努力。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因於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

“這孩子很聰明,就是不用心”這句話到底毀了多少人

“很聰明,只是不努力”這句話只是一劑麻醉藥。這只是對自我的感受的麻醉。相信這句話的人,會輕視努力帶來的結果,甚至會害怕去努力。

為什麼?因為如果努力了還失敗,那會證明自己就不是聰明的了,而只要不努力,即使失敗了,那還是聰明的。

在《兒童人格教育》一書中,阿弗雷德·阿德勒說道:“懶惰只是人們潛意識裡對自己的一種不信任,是害怕自己不能夠出色完成任務或者可能失敗的一種藉口。因為只要承認自己是懶惰的,就可以向別人掩蓋自己的無能。別人也不會藉此指責自己是無能的。”

那麼到底聰明和努力誰更重要?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為了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曾做過一個心理實驗。

研究人員讓這些五年級的孩子進行智力拼圖,測試完成之後對孩子使用了兩種不同的表揚方式,一些孩子是“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另外一些孩子得到的是“你剛才很努力,取得了出色的表現。”

“這孩子很聰明,就是不用心”這句話到底毀了多少人

而在之後的幾輪實驗,研究人員發現:

被誇獎聰明的孩子會選擇難度較低的任務,而且在經歷失敗之後,會對自己產生疑惑,甚至成績出現下滑。

而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則會選擇難度高的任務,在經歷失敗之後也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而後會變得更加努力,之後成績也有明顯的提升。

最後研究得出結果,無論是什麼家庭背景的孩子,再被誇獎聰明之後,都受不了之後挫折帶來的失敗感。而被誇獎努力的則會越挫越勇。

作為家長,不應該過分的誇獎孩子是聰明的,所有的失敗都只是因為不努力。當然也不應該一味否認孩子的聰明,對孩子說“你太笨了”這些話,打擊孩子的自信。

家長應該讓孩子正確認識聰明和努力,讓孩子充分了解到努力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