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农村办三年有啥规矩?主家请戏管看戏的吃饭!昨天吃一吨饺子


昨天走老亲戚,一个叫大伯的去世三年办白事,去了后先把礼随了。我们可以看到有张账桌子,一般情况下,账桌子边上都会有三个人在收这个礼。目的是相互制约,也是为了互证清白。一个人接钱并且数钱,然后告诉一边的人谁谁谁随了多少礼,一边记账的会仔细上账。而另一个人则接过数钱人手中的钱放进包中。三个人最后还要对这个钱数,不能多也不能少,也不能出现假钱。

一边的妇女在捏纸和叠元宝。农村白事用纸的地方特别多,比如在家里出门时要烧纸,但只是象征性的点一些,等到了地里后,才是正式用纸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将叠好的元宝一类的纸钱堆成一堆烧掉。另外,这些元宝和纸钱都是来的亲戚朋友带来的,他们来时必须要带一到两包纸,意思是不空着手来,农村的礼数还是挺齐全的。

不管是人去世还是办三年,这个吹鼓手是少不了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作用巨大。有亲戚朋友来吊唁时,他们需要吹响手中的响器,唢呐一类的。响器一响,目的是通知里面陪灵的人,意思就是有人来了,他们需要做好陪灵准备。在豫北农村,假如是老人去世,那么陪灵的前来吊孝的都需要在灵前哭,而办三年则不用,三年已经是半喜事了,所以不哭。


以前的灵棚都是在家里,这几年农村移风易俗,灵棚渐渐的转移到了街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是在鞠躬,这个鞠躬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这样的。比如说跟去世老人儿子是朋友,那么来了后就鞠躬就行,不需要下跪。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则是,不管是去世还是办三年,跪头和鞠躬都是四个而不是三个,取神三鬼四的意思。人去世则为鬼,鞠躬和磕头都是四个。有些人不懂,三个就直腰,这是要被嘲笑的。

上图是去世人儿子的朋友,而这张图中则是亲戚。亲戚来了后,如果是小辈,全部都要进灵棚内磕头,里面的两侧有陪灵人员,他们也要陪着磕头,这叫还礼。陪灵的当然不是去世人儿子,而是本家小辈的人。假如是去世人的长辈来了,他们不进灵棚,不用磕头,假如是平辈,如果没有去世人岁数大,则也需要进去磕头,但这个并不是非要磕头,如果不磕头也不算失礼,毕竟是平辈之间,不行跪礼也是说得过去的。

这是在唱大戏。这些年大戏没落,以前的唱大戏是很热闹的,这些年农村飞速发展,人们的娱乐项目增加,大戏失去了以前的魅力,看戏的也多是上岁数的老人居多。那主家办事就想热闹一些,没有人看怎么办呢?尽量选在农闲时,比如现在麦子都种里面了,人们闲了可以看戏,然后就是主家管饭,就是你来看戏,中午是不用回家的,人家这里管饭。


这是主家做好的饭,今天是河南大锅菜,也就是烩菜。里面有肉、炸的豆腐、皮渣、丸子、冬瓜、白菜等等东西。主家支了三口大锅,这是提前做好盛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等下戏唱完了,人们一股脑的过来吃,人太多了,现做是来不及的,所以他们先要准备好放着,等人们看戏完了就开始发放这些饭菜。碗是用的一次性碗,都是主家的钱,办一个事是需要很多钱的,唱戏四天十场,一场五千,光是唱戏就得五万块钱,四天的饭菜也不少。

这是戏唱完了,人们开始准备吃饭。做饭的和管事的十来个,他们在维持秩序,其实没有人哄抢,就是他们没有排队的意识,都挤在了一起,所以需要安排一下怎么发放。今天的烩菜比较省事,只需要发菜和馒头,昨天是下的饺子,那个需要现下现盛,把这十几个人给忙活了,昨天下了一吨饺子,全吃完了。

我拍的并不全,因为人太多了,根本到前面发菜和馒头的地方,发放的人是每人先领一碗菜和一个馒头,有些人想要两个馒头和两碗菜。但并不是他们太贪吃,而是每个人都需要吃两碗和最少两个馒头,他们是想图省事,就是我一次领完,等下不用再来领来了。但那边负责发放的管事人员不同意,他们坚持一人一碗一个馒头,吃完再领,主要是怕造成浪费,吃随便吃,但吃不完扔了就完全的浪费了,这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人们领完后就各自拿着自己的凳子,或者是蹲在阴凉地方吃。有些人明显是不喜欢吃大锅菜的,他们更喜欢吃饺子和面。前天是做的蒸面,买了一千二百斤面条,但前天人并不多,所以没有吃完,剩了一些。今天人超多,因为今天是主家正日子,也就是今天的事,所以来看戏的人多,也顺便看看主家办得怎么样。

这是在准备去地里时摆放的鞭炮。鞭炮也是一项大消费,并不是只是这些,这是刚出门时要点的,然后还有一些天地两响,还有一些烟花,另外边跟地里走要边放。到了地里后,又会放最后一波,一般人家办这样一个事需要几千块钱的鞭炮和烟花。如果是想要办得好一些,则会买更多,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个事,都需要开着三轮车或者是更大一点的车去买这些鞭炮和烟花。后面就是出门,涉及到很严肃的事,所以没有跟拍,你们那边是什么规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