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也曾修筑长城

在《冰与火之歌》之中,七大王国的北端边疆,将塞南的王国与塞北的野人土地分割开来的是一座绝境长城,长城被南面的七国人民视为文明与荒蛮的分界线。绝境长城的长度有300英里,而高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00英尺。它的建造,更是在狼家的先祖、被后世称为“筑城者”的布兰登·史塔克(Bran the Builder)(临冬城也是他建造的)的带领下,联合了巨人、森林之子,以及人类的士兵和工匠共同修建的。

欧洲也曾修筑长城

维斯特洛大陆,红线为绝境长城。

《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R·R·马丁曾向外界表示:绝境长城的灵感来自于我1981年去哈德良长城(罗马人在英国中部修建的长城)的经历……我和朋友一起在苏格兰游玩,我们大概在日落的时候到了哈德良长城……那时其他游客都走的差不多了,就剩下我们,我我就站在那里,看着远处的山和树,想象着公元50年左右镇守这里的罗马军团士兵,可能某个来自西班牙或者非洲的人加入了军团,然后被送到这世界的尽头来,北方的边境,不知道长城的那一边会有什么样的生物或者蛮族会从那些丛林里冲出来袭击你,这种感觉相当深刻,一直伴随着我,等到差不多10几年之后我开始提笔写第一卷《权力的游戏》的时候,我又努力找回那种感觉,打造了我的绝境长城,当然作为奇幻小说肯定要让它显得更大更帅气,哈德良长城大概只有10英尺高(约3米),因为是造在平地上,所以你站在上面会显得高一些。

欧洲也曾修筑长城

公元117年,生活在英格兰和苏格兰边境地带的皮克特人爆发了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罗马驻守当地的第九西班牙军团惨遭歼灭。罗马皇帝哈德良紧急调派了三个军团才将这次起义成功镇压。皮克特人起义虽然被镇压的,但是这次起义也让罗马人意识到他们很难实现对苏格兰地区的征服和统治。

在罗马皇帝哈德良统治的时代(公元117年-138年),罗马帝国经过了几百年的对外战争,疆域的扩张早已基本完成。在边远地区进行战争已日益艰难,胜负更为难料,占领的地区更难以稳定,也更为无实利可图。而且,罗马帝国的过度扩张,使其不得不面临来自自身的危险,在当时的条件下,维持现有的庞大帝国已十分不易。哈德良皇帝下令停止对外扩张,开始对外谋求和平。哈德良长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造的,并以哈德良命名。

公元122年,皇帝哈德良巡视不列颠,在了解苏格兰的情况后,他下令在东起泰恩河河口,西至索尔威湾的狭窄“瓶颈脖”修建一道城墙来抵御蛮族的侵扰,保护英格兰地区的和平和安宁。

欧洲也曾修筑长城

不同时代的罗马帝国疆域

从公元122年至公元127年,哈德良长城耗时6年建成,全长117公里。罗马人没有利用河流和高山等天然屏障,而是直接在东西两点之间拉了一条直线,显示出了罗马人强大的建筑工程技艺。哈德良长城的城墙全部由砖石筑成,靠北部分高6-10米,靠南部分高4-6米,厚度均为3米。城墙顶部可供士兵通行,每隔约1.5公里有一个塔楼或要塞,可以驻扎士兵。塔楼和要塞内准备有篝火,可以在敌袭时起到示警的作用。

欧洲也曾修筑长城

哈德良长城与安东尼长城。安东尼长城更偏北五十公里,罗马帝国这一边界维持时间较短。大多是以哈德良长城作为边界。在罗马人看来,长城以南,是受罗马教化的“文明人”,长城以北,是“野蛮人”(Barbarian)。这和绝境长城的含义差不多。

哈德良长城不仅是一条简单的城墙,而是一个防御系统,由一个罗马军团负责长期驻守。一旦战事打响,驻扎在约克和切斯特的罗马军队也能迅速增援。哈德良长城的建立,宣示了罗马军队不会再向北征服苏格兰地区,标志着罗马帝国从战略扩张转向战略防御。皇帝安东尼·庇护统治期间,在哈德良长城北部,福斯河湾和莱德河湾之间修建了一条长59公里的“安东尼长城”,不过该长城很快被放弃,因此哈德良长城一直被视为罗马帝国最北方的边境线。

欧洲也曾修筑长城

公元383年,随着蛮族大规模入侵,国力日衰的罗马帝国退出了不列颠,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往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内,无人保护的哈德良长城在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甚至其中很长一段被平整了修路。从1880年开始,英国政府介入了哈德良长城的保护,自此以后,哈德良长城成为了人类文化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成为了去英国旅游的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