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山大地震清东陵没有损坏?

套路老手100228450


唐山大地震的震中是唐山市路南区和丰南区 ,清东陵是属于遵化县,距离震中100多华里,震中的建筑物基本上一马平了,其他地区由于地震波是波浪型的,有轻有重,至于清东陵是龙脉或者说建筑学的问题,我不太懂,我自己觉得就是幸运的问题,比如两个村子距离只有两三里地,但一个村子基本没伤着人,而另外一个村死伤八百多人,当然同一个村,确实房屋结实不结实还是有区别的


青之65


我自己曾经在清东陵做过讲解员,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首先,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之时,清东陵并不是完全没有损坏,而是个别建筑出现了轻微破损;其次,清东陵之所以能在7.8级大地震中幸存,不是民间传说的“龙脉风水”和“神灵庇护”。


1:木质建筑自身抗震。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建筑主要是以砖木结构为主。而作为一座帝王陵寝,清东陵的地面建筑大多采用木制材料,本来就具有很强的抗震功效。


2:古代工匠一丝不苟。

在作为皇家陵寝,不仅要求建筑美观,还必须具有实用性。清东陵的大小建筑都是经过专门的工匠精心设计,对材料、质量、施工的要求近乎“苛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3:陵墓布局分散减震。

除此以外,由于是一座帝王陵寝,所以清东陵的地面建筑都不是十分高大,不仅有厚实的地基,而且布局比较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地震所造成的损害。


综上所述,之所以清东陵能在唐山大地震之中幸存,并不是坊间传闻的“龙脉风水”和“神灵庇护”,而是由于古代人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过人智慧。


当然,每个人的见解不同,以上只是我自己的“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一起讨论!我是哎呀旅行,觉得我说的在理,就关注我吧!


哎呀旅行



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就是建筑本身的“稳固”性好、換句今天的专业术语:抗地震级别高。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皇家建筑,质量要求近乎苛刻!从材料来源、到设计要求、施工工艺,都严格把关,一絲不苟。好多砖、石、瓦当,上面都有制造工匠的名号(以备追责)。设计人员都是国内顶尖的,既有实践经验,又懂理论的工匠班子。有的甚致是家族企业、多代传承、经验不容置疑!在设计时对于抗震,和抗其它自然灾害的考量都非常充分,安全系数非常之高。

在施工中不仅工艺要求极严,也採用了一些非常科学的技术手段。比如:建筑的墙体,都是“磨砖对缝”,使用的砖块都经过研磨,再用特殊的灰浆(据说内含糯米糊)粘结。墙体砌好后近乎一体。所有的木樑、柁、檁、椽,柱、斗拱、飞檐…都是採自深山老林中的上好木材。有好多是拿着图纸“对号採伐”!连接都是中国特有的榫卯结构。好多建筑没有一棵钉…。巨大的木柱都要经过披麻、沥油,凡十几道…。不仅使之更加美观,也能严防虫蛀、鼠咬及风雨侵蚀。

正是这种精巧、美观的设计、高质量的原材料、科学严谨的工艺、被过分放大的安全(抗灾)系数。保证了这些建筑能夠数百年,乃致数千年,历尽刧波而不朽!


橡木桶61955766


唐山大地震时,清东陵是处在震中位置的,竟丝毫不受地震影响,这始终存有科学悬念,一般人说出的原因是难以服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