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溫氏食品是如何煉成的?

dafu2322


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溫氏股份”),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在資本市場它交出了養殖行業中的“頭一把交椅”,總市值落後牧原股份兩億人民幣。但這不能說明溫氏股份就不是一個出色的公司,況且市值的變化是瞬息萬變的。對公司本身來講,實體經營情況才是企業最真實一面。

那麼,溫氏股份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企業,是如何做到千億市值的呢?

豬雞雙主業養殖航母

公司是我國生豬、黃雞雙龍頭企業。主要業務為肉雞、 肉豬的養殖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商品肉雞和商品肉豬。公司經過30多年 的發展,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養殖公司。公司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擁有262家控股公司、5.54萬戶 合作家庭農場、5萬多名員工。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千億溫氏食品背後有著強大商業體系。

“溫氏模式”是關鍵所在

溫氏股份的核心是“溫氏模式”,“溫氏模式”最具特色的地方在於:“公司+農戶(家庭農場)”的合作模式。依靠該模式能夠有效的化解經營風險,並在低成本、償債能力強,現金存流量較為良好等優勢下,在豬週期下行階段,能應對行業及市場壓力。另外,公司採取穩健的出欄擴增方案,憑藉不斷擴大“公司+農戶(家庭農場)”的合作模式,結合公司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以及相對充足的現金存欄,有實現穩步擴張。

豬週期與非洲豬瘟的“東風”

不得不說溫氏股份的千億市值,憑藉了資本市場的東風,而這種東風的背後非洲豬瘟與豬週期疊加下的豬肉漲價預期!2019年一年時間裡溫氏股份股價上漲51%,在目前豬肉價格繼續上行的背景下,預計溫氏股份股價還有新高出現。

總之,千億溫氏食品是其獨特的經營模式與資本市場的合力共同營造的。千億市值在豬週期背景下是否有資本市場“注水”的嫌疑,當浪潮退去,我們才能看到......


滬深兩市


溫氏股份,一直在跟蹤這支股票,現在的市值已經2155億了,已經遠遠的超過千億。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483億,因此,問題裡的“千億溫氏”不知道指什麼?

1.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溫氏股份”),創立於1983年,現已發展成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業、配套相關業務的跨地區現代農牧企業集團。2015年11月2日,溫氏股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300498);

2.公司發展到現在規模,主要原因:一是技術創新,與大學合作,給公司儲備發展所必須的技術、人才和管理能力;二是發展模式創新,公司成立之初就與農戶建立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確保公司快速擴張的同時,做到了成本可控;第三,最重要的是資本驅動,公司進去資本市場後,發展進入快車道。尤其今年趕上了國內豬肉價格上漲,號稱“二師兄”的公司業績市值齊飛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坡上的


1983年,它僅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企業,30多年過去,如今它是年營收500多億、 市值超千億的中國畜牧業領軍者。


它是廣東溫氏集團,中國最會養豬、養雞的企業,獨創了令業界稱奇的“溫氏模式”。

大多數人恐怕想不到,作為一家養殖企業,溫氏居然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學者甚至 評價“中國最好的企業,除了華為,還有溫氏”。

傳奇的“溫氏模式”有何秘訣?一家傳統企業如何做出高科技利潤?

1.發展概況

1983年,溫北英先生創立了溫氏公司。

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不久,溫北英先生是國有企業的一名公職人員,他所在的食品 公司鼓勵員工停薪留職。溫北英先生響應號召,作為一名核心人物,聯合周邊的親朋好 友共7戶人家湊集了8000元,一起創立了一個小鄉鎮企業。

1993年,成立溫氏集團; 2015年,合併大華農(2011年上市),實現整體上市。

2.產業結構

溫氏的組織架構是比較完善的,按照國家對上市公司的要求和規範進行設計。

溫氏主業非常突出,當前有兩大業務:一是養豬,佔比63%;二是養雞(包括部分水禽 ,更確切地說是禽),佔比31%。其他業務配套加在一起起來,構成了2017年557億元 的銷售收入,總資產是490億元。

2017年,總銷售額下跌,是因為一季度遭受了非常嚴重的流感事件的衝擊,同時,豬價 有大幅度的殺跌,雖然總產量是增長的,但是價格影響非常大。2018年,估計會恢復增 長。

溫氏養的雞是土雞,現在叫國雞。當前,溫氏肉雞業務有7.76億的規模,為全國最大。 2012年最高,共有8.6億隻。

2018年,溫氏的豬產量還會快速地增長。不會因為當前的售價較低就放慢腳步。肉豬方 面,主體上是三元雜和四元雜為主,也有一些瘦型豬。

水禽方面,共有3000多萬隻。先養的是番鴨,現在正組建專業團隊,在水平方面發力, 未來幾年可能會有較快的增長。

還有一些配套的設備,是為我們自己配套的,也有外銷的一些業務,也供市場。另外, 溫氏是廣東省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也有一個加工廠。

還有雞的屠宰加工,佔香港市場30%多的比例還有一個配套業務是動物保健品業務,大 概有十六七億產值。

溫氏最近做的是生鮮連鎖,170多家門店,打通了產業鏈的下游。原來溫氏基本沒有做 下游,現在全力以赴做這事,在深圳、廣州都有門店,希望把產業鏈延伸下去。

2017年,溫氏在廣東省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8,在廣東民營企業100強中排名第12。

3.溫氏的四個發展驅動

溫氏這麼多年的發展靠什麼?靠三個驅動力:第一個是模式驅動,第二個是技術驅動, 第三個是文化驅動。最近我們提出第四驅動力——資本驅動。

(1)模式驅動。溫氏採用公司+家庭農場的模式實現發展,對各方來說都是一種雙贏, 特別是現在中央精準扶貧,希望大企業帶動農民發展,而不是代替農民發展。溫氏根據 國家的要求,發展上一直採用公司+農場(農戶)的模式,得到多方認同。現在幾乎每 個月、每個星期都有地方政府來招商,溫氏的發展機遇是不缺的。很多地方不歡迎養豬 企業,但溫氏特別受歡迎。現在,家庭農場有5.54萬戶。2016年,家庭農場收入79億 元,戶均十三四萬的收入。模式方面,溫氏還強調機械化、專業化與規模化的生產。

(2)技術驅動。現在,溫氏有68位博士,530多位碩士,本科以上的員工佔10%左右, 自身的技術力量不錯。但如果每項技術都靠自己原創去做,也是很難的,必須要充分借 力。溫氏最開始是跟華南農大進行技術合作,現在還有十多位老師在溫氏工作,好幾位 老師已成為集團的高管。除了跟華農合作,還跟其他各方面院校尤其是農業院校有合作 ,這種合作使得溫氏能獲得外面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同時,這種產學研合作模式得到 了教育部非常大的認同,獲得了相關的產學研合作的榮譽。

在技術方面,溫氏在7年前就提出要把環保打造成核心競爭優勢。這兩年溫氏為什麼能 賺錢?因為人家拆得差不多了,我們基本上沒拆。當時溫氏先知先覺,沒有逃避環保責 任,把它變成一個機遇。當然,環保也不是說做就能做的,必須要有技術支撐,沒有技 術支撐的話,投多少錢上去都是沒用的。這幾年,溫氏在環保上做得比較好,在技術上 基本是成熟的,接下來就是要一代代地改進。

在管理方面,溫氏利用計算機技術、用網絡進行管理。現在正在提出另外一個競爭力— —希望通過5年左右時間,把互聯網+技術打造成為溫氏的核心競爭優勢。為什麼這樣提 ?5年之後,環保優勢可能沒有那麼明顯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提升效率、改變整個流 程,用信息化去改變,贏得未來的競爭。所以現在溫氏花很大的投入打造互聯網+的技 術持續投入,這是溫氏的信息化優勢。

(3)文化驅動。溫氏很強調企業文化,股東會、董事會也很規範。文化有什麼好處? 能夠把農戶、員工、股東、客戶、社會組織起來,通過整體利益合理的分配,使得這些 主體支持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股東、員工,在企業發展過程當中獲得合理的收益,向心 力很強,一致行動,非常團結。5萬多戶農民,對收益總體上是比較滿意的,所以現在 發展農戶不是特別難。

溫氏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每年都捐錢,扶貧幫困助學。現在溫氏最大的社會責任是協助 政府精準扶貧,在全國各地廣泛用模式來實現溫氏的社會責任。

(4)最近我們提出的第四個驅動力是資本驅動力,希望跟國內優秀的同行企業共同發 展,跟大企業聯合打造一個生態圈,通過資本實現發展。因為溫氏上市之後,資產負債 率是很低的,只有30%,壓力是很輕的,屬於輕資產。所以希望發揮資本的優勢,這一 點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是參觀了溫氏封閉式種雞廠,覺得溫氏很重視研發新良種,對研發是真投入;

二是溫氏企業+農戶模式很成功,那時在新興縣公路兩旁,可看到一排整齊的雞舍,溫 氏有效地將農民組織起來共創共享;

三是溫氏搞全員持股,那時有幾百個股東,華南農業大學許多教授都持有溫氏股份,那 時就感覺溫氏這個企業與眾不同,了不起,將來必成大業。及至這幾年借諮詢服務的機 會,開始深入研究溫氏的獨特成功之道,對溫氏人和溫氏企業更加心存敬意,所以我還 專門寫了一遍文章《中國最好的企業還有溫氏》。我覺得,溫氏的獨特性及與眾不同體 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興縣是禪宗六祖慧能故里,是中國式佛教思想的發源地,這個地方是有深厚禪 文化底蘊的,溫氏的創始人溫北英創業伊始就能提出齊創共享的價值觀,我覺得跟這塊 文化土壤的滋養是密不可分的。禪倡導“明心見性”“佛在我心”,修行不必拘泥於繁 瑣的形式,處處都是禪,工作場就是道場,奉行簡單、自然、極致、務實的生存法則。

給溫氏做項目的時候,深感和溫氏人打交道不復雜,單刀直入,溫氏人很簡單、很質樸 ,但做事很務實,很認真,將事情做到位,做到極致,這符合禪意。溫氏能夠把產品做 到極致,把養豬養雞做到極致,這確實是有文化底蘊的。

(2)溫氏是個傳統企業但不傳統,本質上是一家高科技企業。為什麼這麼講?從1992 年開始,溫氏就邀請華南農業大學動科系技術入股,有一批教授在這任職。雖然華為是 直接用現金投入技術創新,但是溫氏用股份投入技術創新,算起來代價也不低,實際上 也是在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使得溫氏真正有自己創新的良種雞、良種豬,這在中國 也是獨特的。因為其它企業的種雞種豬基本都是國外品牌,只有溫氏在全球有自己的溫 氏雞、溫氏豬。

(3)溫氏重視知識與人才,在人才上舍得投入,捨得分享。溫氏在中國企業最早推行 全員持股與利益共享機制,上市前有六千八百多個股東,溫氏四兄妹加起來的股份只有 百分之十幾,通過利益共享機制吸納和凝聚了一大批人才到這山溝溝裡來創業。

(4)與農民建立了信用承諾關係,通過企業+農戶模式,將分散的農民有效地組織起來 。企業+農戶的模式並不是溫氏首創,上世紀八十年代泰國的正大集團就首創了這種模 式,後來褚時健在菸草行業也首推企業+農戶模式,我和施煒老師於1995年也在山東六 和集團推萬戶養殖致富示範工程,但只有溫氏做得最長久、最徹底,跟農民關係最鐵、 最有效。

為什麼溫氏的企業+農戶模式能成功?關鍵一點是什麼?是對農民講信用,承諾的說到 做到,比如遇到禽流感,1997~1998年發生禽流感,補貼了2.8億給農民,2004~2005 年,因為遇到了禽流感H7N9,養雞戶損失慘重。為了扶植養雞戶,溫氏把在養豬上賺到 的44億拿出來,補貼了36億給養雞農戶,使養殖戶只要跟溫氏幹,可免天災之禍。

這一點其它企業很難做得到。一般企業做不到,真到了生死攸關的關頭還是先顧自己, 所以我覺得溫氏跟養殖戶的這種感情、這種信心、這種信任承諾機制,是中國企業最缺 的。溫氏在利益面前、在關鍵時刻講承諾,信任承諾關係就建立起來了,農民就願意跟 著溫氏幹。

(5)溫氏的模式是平臺化管理+分佈式生產。溫氏的組織管理模式就是現在基於互聯網 的主流範式:平臺化+分佈式作業。

1990年代起,溫氏就開始做信息化,在一個信息平臺上實現統一的良種、統一的飼料、 統一的信息化、統一的銷售平臺。通過互聯網的連接將56000個農場聯接在一個平臺上 實現分佈式作業,這實際上是互聯網的組織模式,叫平臺化+分佈式,只是現在還沒有 形成生態化。

下一步,要考慮如何來打造、構建整個產業生態優勢,包括生鮮、食品、跟資本合作, 形成整個供應鏈的產業生態,現在還沒有達到,但已經有了生態化的戰略的部署。平臺 +分佈式+生態,是未來互聯網的三個最核心的特點。現在,溫氏在前兩項中是中國養殖 企業做得最好的,分佈式解決了養殖場責任心的問題,真要自己建56000個家庭農場的 話,太分散,職業經理人隊伍沒法解決。但如果農場是農戶自己的,那就解決了責任心 的問題。集約化的管理有集約化、規模化的優勢,統一飼料、統一良種、統一標準化養 殖,再統一銷售,解決了規模和活力的問題,企業完全自己建養殖場,一是資金投入壓 力大,二是難以解決責任心的問題。

我認為溫氏更結合中國實際,更接地氣,輕資產,解決責任心問題,不與農民爭利,這 是溫氏很大的一個特點。

(6)溫氏兩任董事長都尤其關注環保問題,是有眼光的,因為在十年以前先知先覺就 看到了中國未來對環保的要求,溫氏趕上了這一輪環保紅利。其它的豬場雞場關了,溫 氏提前改造,是因為他們敏銳地提前看到中國農村的汙染是個最大的問題。所以,溫氏 在環保技術上是行業裡面領先的,一個是良種,一個是環保技術,還有一個是養殖設備 技術。養殖設備的建設速度非常快,模塊化、標準化,從模式上來講,確實溫氏模式是 值得研究的。但是我認為,溫氏模式不在於創新,在於真正基於信任承諾關係,把模式 真正界定清楚。

(7)文化驅動。溫氏人很質樸,打交道很簡單,沒有什麼疙疙瘩瘩,這是我跟溫氏人 打交道時很重要的感受。很多問題是單刀直入,有問題談問題,不遮遮掩掩,溫總很低 調務實,沒什麼架子,不像有的企業家架子太大。溫氏的淳樸作風,是與眾不同的。




胡氏典金公開策略


看你們問答,真累,連牧原這種小癟三,都千億超過溫氏了,你還問溫氏為啥千億?對比牧原,溫氏2000億都算低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