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如何建立龐大流量,從當前困局到未來破局,順勢而為

2005年,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開盤股價跳開3倍,當天上漲4倍,創下中國概念股神話。彼時,我在重慶的出租屋裡,看著不可思議的開盤數據,盤算自己的期權好像比預期值錢不少。而畢勝作為百度市場總監,公司的元老,則有幸前往美國,與李彥宏一起見證上市的輝煌時刻,他手裡的百度期權,多我十倍不止。

做企業如何建立龐大流量,從當前困局到未來破局,順勢而為

百度的風光還在後面,流量為王的時代來臨了,而百度則當仁不讓的成為一個時代流量的王者。

互聯網是什麼,互聯網就是流量的轉移。誰掌握了流量,誰就掌握了一切。這個公理,在行業內從高大上的海歸投資人,到各路草根站長,廣泛認同。搞到流量你就贏了,搞不到流量你就死了。

畢勝以功成名就的方式離開了百度,開啟了他的創業生涯,他相信,憑藉在百度的見識和資歷,憑藉老東家的人脈和資源,他沒理由,做不成互聯網的生意。雷軍的投資,百度的流量,一個完美的故事,樂淘網,橫空出世。老畢曾揚言,互聯網上,沒人能比他搞到更便宜的流量,他有這個自信,也有這個資本。

然而現實開了大大的玩笑,很抱歉,樂淘,Game Over。

不止樂淘不行,百度的親兒子電商,有啊,Game Over。

你以為有流量就能贏?呵呵。

做企業如何建立龐大流量,從當前困局到未來破局,順勢而為

痛定思痛,才會有深刻的反思,流量不是全部,對流量的深度依賴,反而會挫傷你對商業本質的思考和鑽研。

2011年,畢勝受邀參加中歐商學院的即興演講。在演講中用數據分析,得出“如果庫存問題無法解決,電商就永遠不會贏利”的結論,並講出了“垂直電商是騙局”的說法。無情戳穿了整個垂直電商行業虛假繁榮,紙面富貴的真相。

太多當時的明星電商企業,為了掩蓋問題,瘋狂的擴張,給投資人看到靚麗的利潤報表,但現金流總是捉襟見肘,利潤全在倉庫裡,積壓成山,等待下一個接盤俠買單。直到神話破滅,一地雞毛。

殘酷的商業真相,並不只是流量的遊戲。流量為王,很多時候,只是一廂情願。

當時光跳轉到了2017年,老畢在埋頭深耕了三年供應鏈,攜必要商城重出江湖的時候,他發現,江湖變了。百度不再是流量的王者,移動互聯網有了新的流量渠道。寡頭壟斷,人口紅利消失,流量獲取成本的激增,他曾經擁有的流量資源早已貶值或消散,曾經擅長的流量認知也已經落後於時代。突然之間,用戶增長,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


流量陷入困局,又將如何破局?

答案說複雜也不復雜。

我們往往把流量當作巨頭的資源,巨頭掌握流量的入口,通過廣告算法派發流量,最優秀的程序員和工程師,在孜孜不倦的研究如何誘導訪問者點擊廣告。每個廣告客戶則用漏斗模型不斷的篩選用戶,基於數據分析和交互設計原理,不斷的把用戶層層篩選,然後榨取最大價值。當所有正規的生意都無法覆蓋用戶獲取成本的時候,我舊文提過,願意承擔高價流量的廣告客戶就變成了另一個邏輯,去篩選最蠢最貪的用戶,瘋狂的收割。

而很多這樣的行為,被稱為數據決策,商業創新。

在巨頭的財報壓力下,流量模型已經陷入了癲狂。說個真實殘酷的,現在什麼廣告聯盟的流量收益轉化效率最高,你們知道麼?對客戶審核最松的轉化效率最高,因為各種黑產灰產最捨得出錢。

但困局中的老畢,找到了另一個答案。

做企業如何建立龐大流量,從當前困局到未來破局,順勢而為

流量不是資源,不是數字,透過這些,我們去看,流量是什麼,是每一個鮮活的用戶,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憎分明,流量是人心。

流量不只有漏斗模型,還有梯田模型,什麼是梯田模型。

當很多使用你產品的用戶,由衷的將你的產品推薦給其他人,分享給其他人。你將獲得真正有價值的增長,這種增長來自於用戶自發的支持和熱愛。通過口碑相傳,用戶不再是一層層篩選,而是一層層的傳播。

要用產品價值,讓用戶成為分享的種子。用種子模型,替代篩子模型。

我之前做過必要商城的廣告,我在新加坡跟老畢吃飯的時候,我就說,按照我所知道的轉化率,你來投我的廣告,是賺不回成本的。老畢很有信心的說,賺的回。後來我也明白了,我按照傳統篩子模型,或者說漏斗模型來算的,確實收不回。但人家按照種子模型,或者說梯田模型來算,真的收的回。

專心優化產品供應鏈,優化商業邏輯,優化用戶的持續生命週期價值(LTVP),用真實的讓利和品質,來獲得用戶的持續信任。人心即流量,信用即流量。理解這一點,流量也就從困局,走向了破局。

在未來,商業模式才是老闆、創業者應該不斷思考、不斷探索的重要商業難題,無論是老闆個人的成長還是企業的發展,都需要創新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就是個人成功與企業盈利之道。

關注我,獲取更多商業模式案例。

有什麼不懂的商業模式可以評論,我將為你解答。

若為企業設計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

私信我(備註:商業模式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