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白鹭古村:五龙山形与灵山秀水和古宗祠

一、赣县白鹭古村:五龙山形与灵山秀水和古宗祠。

赣县白鹭古村:五龙山形与灵山秀水和古宗祠


赣县白鹭村依山傍水,沿着鹭溪呈月牙形分布,南北走向,长约1公里,宽约0.5公里。村南是龙岗,村北是玉屏山。烟峦翠阜,叠嶂绵延,形成弧状,拱卫着村庄。五条山脚伸至村后,古代堪舆家称其为“五龙山形”,又称“五虎下山”。村前河对岸耸立两座秀峰,一为笔架山,一为峨眉峰。

鹭溪水九曲连环,下游河畔有两座山岭,一称“狮蹲”,一谓“象跃”,把住水口,留住来龙,是一处灵山秀水之佳地。

在昔日繁华的古巷道边,那一幢幢雄壮巍峨的客家古祠默默地诉说着古村昨日的辉煌。

二、兴国 :

1)状元墓:

赣县白鹭古村:五龙山形与灵山秀水和古宗祠


位于兴国和万安县交界山五里隘的兴国一侧。

状元墓又名“牛岗地”,名称来历还有一段故事。据兴国潘氏(琴公后裔)四修族谱上看记载,墓主潘从源,福建汀州人氏,任吉州教谕,熟读诗书,尤精堪舆。卸任还乡时,途经五里隘,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他让家人驱牛食禾,和当地农民发生争执后,舍身自缢,其子潘仝遵父嘱,与当地农民交涉,将潘从源葬在此地。因为事情由牛吃禾引起,故当地人称为牛岗地。状元墓至今已经七百多年,先后四次重修。因为风水极佳,清道光年间曾发生过别姓侵占之事,潘氏后人祭扫时察觉后,江西、福建、广东三省族人合力,向官府控诉,官司历时三年,始得胜诉。现在墓地周围20米外,仍立有当年留下的“潘家坟墓”青石界碑。

站在墓前,视野极为开阔,后面的靠山如椅圈状,两边的山坡成自然砂手,山下是一块盆地,两条河汇合,水从左倒右,在墓前呈半圆形流过,但见两股水来,不见水走。两水交汇处过去形成了一座潭,叫狮子潭,现在正在建一座小水电站,将会形成一个约200亩的湖。右边一座峻峰插过来,象一面旗帜,名叫令旗峰。此峰逶迤险峭,确如一面展开的旗帜。墓前案山重重拔起,第四重山顶方形,是个纱帽形。龙脉从海拔1152米的天湖山曲折而来,是兴国、万安、泰和三县交界的大山,气势很雄伟。墓乃狮形,辛山乙向,辛酉分金。

2)兴国三僚村:

赣县白鹭古村:五龙山形与灵山秀水和古宗祠


位于梅窖镇的三僚村,是中国著名风水专业村,保留着大师风水经典作品。

兴国三僚国师众多,北京十三陵及故宫均由兴国名师规划设计。

如曾廖家的杨公祠、 蛇形祠、狗形祠、虎形墓和鲤鱼墓等,都是研究三僚风水师的经典作品。

三、宁都洛口麻田村卢王故里:

洛口,古因地处上东江与上西江汇合口坝地中,名曰龙口,后因“二水合流梅川之口”得名洛口。这里是宁都县梅江河的源头,大自然的万般秀丽浑然天成,引人遐思的天然风景,犹如一片片浓缩精华的枫叶,静静地撒落在群山之中、梅江秀水之畔。

洛口人杰地灵,这里是名垂青史的千古伟人--卢光稠故里。

1) 卢氏宗祠:

赣县白鹭古村:五龙山形与灵山秀水和古宗祠


据史料,卢氏宗祠的开山祖为卢宗泰,(674—737)讳彻,一名载,号大郎,世居幽州范阳郡,后迁湖南常德府桃源县桃源驿白马渡巡检司前。其先范阳人,仕北魏,官拜中书待郎,太常卿,镇远将军,后除散骑待郎,济州、青州剌史,袭爵固安子,进爵为候。曾祖幼孙,历官常州剌史。祖献官鸾台待郎。父盛,官恒州剌史。

2) 卢王母亲墓:

赣县白鹭古村:五龙山形与灵山秀水和古宗祠


据史料,此墓就是闻名天下的杨公亲扦的名墓,墓中分别安葬了卢光稠的生母曾氏和结发妻子文氏。站在墓前,我们看到墓碑上刻有“杨公仙绩”四个大字。其妻子的碑文有一幅对联:“负图龙马出 呻诒凤凰来。”环顾四周,群山环抱,开阔的明堂前是一平整的稻田,层层叠叠的朝应峰有四重之多,呈笔架状。左右砂有情内弯。

3) 刘宗臣铁墓:

赣县白鹭古村:五龙山形与灵山秀水和古宗祠


其地在宁都县安福乡马迹村后山,所谓铁墓就是用熔铁水封铸墓顶以防掘盗。此地传为杨公扦穴。

据墓碑记录,墓主刘宗臣有子八人,三县令五府道,自己官金紫光禄大夫,三品职。

四、于都:

管氏宗祠:杨公亲扦的宗祠风水。

赣县白鹭古村:五龙山形与灵山秀水和古宗祠


在寒信峡药口,即今于都县宽田乡杨公村屋背岭下,矗立着一座占地约二千平方米,气势宏伟的管氏宗祠。因传说是杨救贫亲自勘定方位,因其传奇色彩而闻名海内外。管氏宗祠临近梅江,祠前筑有围墙,门楼向北。祠堂大门前的狮子院里蹲着一对石狮,祠堂前栋开了三条门,中大门顶上镶着一块长方形红条石,刻着“管氏宗祠”四个大字。

五、赣县夏府古村:

赣县白鹭古村:五龙山形与灵山秀水和古宗祠


赣县夏府村:为千里赣江第一村。客家南迁到赣南的第一站——赣县的夏府村。

夏府村深藏古建筑群和深厚的客家文化,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祖籍地,还有近代革命先躯孙中山、大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的题联石刻和历代传颂的名人佳话。现在赣县夏府村为江西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夏府村有更多的名人定居。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祖先来了,定居此地。“江南才子”谢重毅的祖先也来定居了,这块钟灵鼎秀之地于是因地灵而人杰了。戚、谢、李、肖、欧阳五家先后成为此地望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