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唱主角的《侠女》,普通人过好一生的温情指引

人类唱主角的《侠女》,普通人过好一生的温情指引

《侠女》电影海报,源自douban

《侠女》是一篇出自魔幻巨著《聊斋》的短篇小说,鬼狐之属彻彻底底做了一回配角,戏份极少,出场几次便被侠女击杀。魔幻元素的弱化,却丝毫不妨碍《侠女》作为《聊斋》名篇的风采。《侠女》也给了胡金铨导演最重要的灵感与原典,同名电影《侠女》斩获戛纳大赏,是武侠影史中无可忽略的星辉。

除却文学与影视层面的价值,《聊斋》中的《侠女》解答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踏碎太多荆棘,蹚过许多河流,金光闪闪的功成名就依旧需要一些运气与天赋,人生的天花板宛若低垂的夜幕触手可及,普通人该何过好这一生?

人类唱主角的《侠女》,普通人过好一生的温情指引

■01 普通人的一生两千多字就说尽了

《侠女》全篇大约只有两千多字,读起来毫不费力。

男主顾生就是一个触到人生天花板的普通人。蒲松龄先生开篇只用十三个字就交代了顾生无望的人间履历,“顾生,金陵人。博于材艺,而家綦贫。”

翻译成白话就是有个名叫顾生的男子,家住金陵。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无论今日还是古代,都是大城市。顾生虽然生在大城市,也非常有才华,但家里极其贫穷。

如果顾生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类的职业族群(并无歧视意味),也许他还不是很惨。

但顾生有资格读书识字,当时的教育制度下,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入学、参加考试、博取功名。所以短短十三个字还给了顾生一个隐藏设定——顾生出身良好,但家世到了他这里,彻底败落了。顾生当然很努力,奋力修得才艺成。然而,金榜题名或许除了实力,还需要天时地利和一点运气吧。

千军万马争相跃龙门的科举制度,一贯不乏令人唏嘘的人物。就像清末状元张謇,共计参加26次进士考试,终于在42岁一举夺魁。但在人均寿命偏短的彼时,42岁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中老年了,26年的奔波与落榜,更是亲历者的一捧血泪斑斑。而蒲松龄先生直到70余岁也没能考中进士,71岁那年参加聚会,作诗自嘲“谁知一事无成就,共作白头会上人”。

顾生就这样以普通人的姿态出现在侠女面前,未得功名,光耀门楣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女主侠女则是自异乡而来,和母亲二人一同生活,在顾生家对面租房居住。虽然只是介绍居住环境,却也很有传奇色彩。毕竟在封建时代,女性独自生活十分罕见,更不用说还带着母亲迁徙搬家,租房居住这般迷之操作。

蒲先生借着顾母与侠女的接触,又用了十五个字介绍侠女的境况“此女不似贫家产……视其室,并无隔宿粮”,翻译成白话便是,侠女不像出身贫寒,但家里连隔夜的粮食都没有。

于是,侠女的人设几乎和顾生一样黯淡——原本出身优良,如今家中却连隔夜的粮食都没有。

至于职业状况和家庭人口组成呢,侠女和顾生也是同样平凡,都是独自一人奉养年迈的母亲,侠女依凭给人做针线活为生,顾生则是售卖字画为业。

接下来的故事便是朴素的邻里交往日常,顾生给侠女母女送过大米、吃食,侠女照料过顾母的隐疾,为顾生操持过家务,侠女不苟言笑,面若冰霜,但举止端庄,又明事理,顾生十分敬重女侠。

侠女身份的初步暴露,源自一只白狐,白狐幻化成人形接近顾生,又试图对侠女轻薄侮辱,侠女寒刃出鞘,瞬间斩杀了妖狐。

再后来,女侠一改往日的严肃,与顾生两次亲密接触,但接触后又恢复冷若冰霜的常态。顾生却依旧敬重侠女,他们就像最普通的邻居,于礼教的框架内,彼此克制与冷静地相待。

侠女母亲不幸离世,顾生尽心尽力帮忙照料后事。又过了一些时日,侠女诞下男婴,却很快了无音讯。

又过几日,侠女归来,向顾生讲述了一段话本般的神奇往事:

侠女出生在官宦人家,但父亲遭人诬陷,不幸身故。侠女虽然修得武艺道法,家中尚有老母,无法一心报仇。至于受孕生子,是为了报答顾生照料母亲的恩情。家仇在身,即便心中有情,也不能和顾生继续亲近。如今大仇得报,但手染鲜血之人,总是与厄运相伴,不如自此远遁。

侠女临行前,留下一个预言:顾生这辈子寿命不会太久,生前也没什么福禄好命,但孩子日后必能建功立业。

三年后,顾生离世。孩子十八岁果然高中进士,孝顺祖母,让老人家得以安享晚年。

也许有人会说,顾生这辈子真是很惨,就算孩子大富大贵,顾生也早已去世了。然而《侠女》的故事发生在数百年之前,关于人生成功与否的定义,与今日并不完全相同,正如我们不能去指责《甄嬛传》中的女性不追求经济独立,热衷争夺恩宠一样。

英文中有个词语anachronism讲的便是阅读作品时,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思的行为。

在顾生的时代,家族、复兴、光宗耀祖的重要性远远高于个体的享乐,所以顾生的孩子恢复家门荣光、复兴家业,之于顾生之于顾生的母亲,都是绝对值得大摆筵席的事情。

有趣的问题就这样发生了——一直普通,一直没什么成绩的顾生,到底凭借什么让人生鲜花盛开?

人类唱主角的《侠女》,普通人过好一生的温情指引

读书人的国子监,源自摄图网,已获授权

■02 作为普通人的顾生做了什么

纵观《侠女》全文,顾生的所作所为其实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恪守礼节、心怀良善”。

“恪守礼节”可以说是古人行事的最重要准则之一,顾生之于侠女也是一位纯粹的君子与绅士。

虽然侠女母亲和顾母都有意撮合两位年轻人百年之好,两家人也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关系。但侠女内心并不愿意和顾生成亲。因此,即便侠女照料顾母、操持杂务,宛若顾家媳妇,顾生仍旧尊重侠女的意愿,一直敬重侠女。

后来侠女虽然与顾生亲近,但侠女一旦回复至冷淡有礼的态度,顾生依然如常礼敬。

作为绅士的顾生,一直在做同一类事情—尊重、帮助与心怀良善。

良善这种美德,通常总是贯穿并体现于朴素、琐碎与平淡的日常,正如顾生不因为侠女的态度冷淡而报以怨恨,也不因自己家境贫寒而拒绝对侠女施以援手。

于是顾生的母亲患病之时得到侠女的照顾,顾家也得以拥有光宗耀祖的后代。

作为普通人的顾生看上去并没有做什么伟大的事情,他只是在普通人的范畴内,尽力恪守准则、援助他人。他内心一贯的良善,也没有因为不得志的人生而沾染愤懑与憎恨。

普通人心怀善念、恪守准则,终有收获的文艺作品案例,顾生绝对不是孤证。

近日热映的《哪吒》其实也展现了普通人如何通过恪守准则、心怀良善,走向万千星辉的未来。

开启《哪吒》中魔丸与灵珠之战的申公豹,无论道法、天赋还是努力程度都远远超出太乙真人。但元始天尊只愿意让太乙真人候选十二金仙的位置。于是申公豹心怀嫉妒,引发了整部电影的正邪对决。

太乙真人在修仙界,大概就是普通人吧,资质相对平庸,连苦学多年的活物变化之术,都明显弱于刚刚修习法术的徒弟哪吒。然而,太乙真人的优势正是在于明辨是非、心怀正念,不用法术去做伤天害理之事。

这些看似小学生都理解的道理,很多时候,其实正是人生抵达惊喜的不传之秘。

家喻户晓的《简·爱》也描绘了一位非常普通的女主角,按照作品的描述,家庭女教师简相貌平平、父母已然离世毫无倚仗、也没有什么惊艳的才华。

但她不因从小遭受的种种非人虐待,而对整个世界心生敌意,变成一位施虐者。正是她所秉持的善良让男主罗切斯特先生对她心生爱慕。

她对道德准则的坚守,让她不至于踏破婚姻制度,与罗切斯特先生重婚或者成为情妇。

她的良善、她对人间德行的坚守,最终让她以平等的姿态面对爱侣罗切斯特先生,缔结一桩良缘。

也许有人认为文学或者文艺作品只是塑造一些人间美梦,与现实脱节,所以对真实的生活毫无助益,完全不用理会文艺作品对人生的指引。这种观点,恐怕只能称为谬误。

人类唱主角的《侠女》,普通人过好一生的温情指引

热映的《哪吒》海报,源自douban

■03 既然普通人是大多数,总有一些普遍的路

知名文学教授、学者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在他们的经典著作《文学理论》中这般探讨文学作品,“文学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作为媒介语言来使用,是一种社会创造物。文学再现生活,而生活在广义上则是一种社会现实”。

影视理论学者玛丽-劳拉·瑞恩(Marie-Laure Ryan)所写的《可能世界,人工智能,以及叙述理论》(Possible Worlds, Artifical Intelligence, and Narrative Theory)一书也有着同样的观点,我们倾向于以最小偏离原则(Priciple of Minimal Depature)来推论出故事世界,我们会将所知现实中的任何事物投射到这些世界中去。因而最能打动人心的电影叙事必然建立于对真实世界预想的基础之上。

学术语言总是如此晦涩,但都共同指向同一个道理——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并且对现实生活有所指引,否则一定会因为矫饰、妄语、缺乏逻辑与自说自话而被观众抛弃。

那些出色的作品,即便看似与日常生活处于完全不同的背景,也一定会对生活产生有益的启发。

正如荣膺奥斯卡大奖的《肖申克的救赎》,虽然监狱题材与日常生活大相径庭,但对自由的追求、对梦想的坚持,无疑是全人类的共鸣。那句电影台词,“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被无数文章与演讲引用,正是文艺生活对现实生活的温暖指引。

即便考量最广袤与最漫长的现实生活,普通人终归是人群的大多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天赋异禀,继而拥有熠熠生辉的人生。因此有人说,成熟便是认知道自己是一个平凡的大人。

然而,就算平庸或者普通,依旧渴望过好这一生吧。《后会有期》中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普通人的一生并不需要去听太多道理。就像顾生那样,遵守规则,在规则既定的框架内,心怀良善,尽力向前,大抵就可以拥有顺遂的生活。

也许会有人说创新就是要击碎现有的规则。但创新的本质其实是借势而为,而非对规则的不法破坏。那些敢为天下先的实践者,他们的人生与众不同的前提是对趋势的准确把握。然而看破天下之势,大约是智者与先知才会拥有的力量。

之于普通人,如果试图对规则作出不法破坏,而不是借势而为,大概只会因为势单力薄而遭受灭顶之灾。

恰如普通的小吃店,如果为了多赚些银子,使用糟糕的食材,法律的惩罚与口碑的崩坏,很快就能摧毁一桩小本生意。相反,遵守食品安全准则,一心一意提升味道的小店,常常出现大排长队、顾客盈门的景象。不如设想一下,《侠女》中的顾生如果违背礼节,轻侮侠女,大约下场会和狐妖一样吧!

如果说遵守规则是一种底线,是人生顺遂的基石。那么心有善念、努力向前,便是在顺遂道路上加速前行的筹码。

自去年以来,职人精神或者说匠人精神一直是各类媒体的热词。日本电视节目介绍过一位获得“国宝级匠人”的清洁工人——新津春子,她在羽田机场工作了二十多年,还出版了四本关于清洁技能的书籍,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遵守职业手册、保洁规程是她工作的基础,而期望带给旅客优美的候机环境,做好每一处细节,是她收获职业荣誉的不二法宝。

介绍新津春子的资料,有一个细节令人感动。她考虑到在机场候机的小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四处“探索”,对于小孩子可能会碰到的地方,新津春子都不会使用刺激性试剂,而是尽力用其他方法去除污渍。

这大概就是内心的良善吧,关心旅客,关心每一位个体,力争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到极致。如果新津春子总是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技术含量、非常辛苦,整日心怀抱怨,随意清扫,大概直至退休,都只是胸怀不满的个体。

就像教授、诗人王小妮在《上课记》中写的那般,“一个正常的社会不是缺精英,恰恰缺少更多的平凡的好人”。

是啊,提出绝佳创意、点子或者策划的大多是为数不多的精英与伟大的人物,但具体的实践与建设终归需要普通人的砥砺前行。

荣获六项奥斯卡大奖的《阿甘正传》被誉为“在传统道德、价值观解体的动荡年代,重申一种精神,做一个好人,才是最大的成功”。

影片中的阿甘大概是比普通人更差一些的存在吧,他的智商不高,达不到普通人的平均数值,却名利爱情皆获成功。虽然影片使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但阿甘从头至尾的良善与奋力向前,无疑是这部电影获得学术界、观影者、电影投资者普遍认同的重要元素。

影片中有句台词“蠢人做蠢事,也可以理解为傻人有傻福”。还有一句台词是“奇迹每天都在发生”,这或许便是普通人过好一生的温情指引吧。就像《侠女》中的顾生,或许他恪守礼节,会被说成迂腐,也许他心怀良善,一开始被看作吃力不讨好。

但好运或者说注定会发生的好事,其实早已在那些看似费力却无果的努力中,寂静地生根发芽,直至有一天刺穿阒暗的泥土,于日光下枝繁叶茂。所谓奇迹正是普通人于规则的框架内,心怀善念、奋力向前的必然结局。

人类唱主角的《侠女》,普通人过好一生的温情指引

《阿甘正传》海报,源自doub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