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桨战机,外形奇特的Do 335

日漫中一句中二的"德意志科技天下无敌"让人们对德国的科技发展留下深深烙印。而在现实中,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黑科技属实不少,部分产品甚至交付部队使用。接下来要说的德国道尼尔公司出品Do 335"箭"式战斗机,不仅外形奇特,而且一度作为飞行速度最快的螺旋桨战机,首次配备了弹射座椅!

第三帝国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桨战机,外形奇特的Do 335

二战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催生了各国军事航空科技的进步,战斗机飞行速度从战争初期的不到500千米/时迅速提高到了650千米/时左右,已经接近传统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构型的极限。由于Me 262型喷气式战机成熟度不高,德国科学家决定继续挖掘螺旋桨布局飞机的气动设计极限。

第三帝国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桨战机,外形奇特的Do 335

早在一战时期,大名鼎鼎的道尼尔公司创始人克劳德·道尼尔就对螺旋桨式飞机的速度极限进行了探索,最终发现在功重比一定的条件下,决定战机速度的最主要因素并不是动力大小而是迎风面积。实际上,装备大功率发动机的双发战机速度并不比单发轻型战机高到哪里去,有时甚至处于劣势,这更加坚定了道尼尔的理论。

第三帝国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桨战机,外形奇特的Do 335

随着战争的进行,1940年道尼尔公司制造了一架样式奇异的飞机——机身前后各装备一台发动机,分别提供拉力和推力,相当于在保持迎风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获得了两倍的推力,进而极大地提高了飞行速度。1942年5月,道尼尔公司的设计最终获得德国空军的青睐,获得了Do 335的正式代号,绰号叫做"箭"式。

第三帝国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桨战机,外形奇特的Do 335

由于德国空军给道尼尔公司的要求是设计一款重型战斗机,因此"箭"式的外形要比广泛装备的Me 109大得多,空重超过5吨,最大起飞重量更是达到了8.5吨,而且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Do 335"箭"式战斗机采用单座设计。为了进一步减小阻力,"箭"式的机身采用了流线型设计,座舱与机背融为一体,在保证前向视野的条件下尽可能缩减横截面积。"箭"式安装了两台戴姆勒·奔驰公司的1750马力活塞式发动机,采用了对置12缸引擎,进而减小了发动机直径。一系列减阻增推设计使得"箭"式的飞行速度达到了765千米/时,是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中最高的!

第三帝国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桨战机,外形奇特的Do 335

如此之高的飞行速度,给飞行员的安全跳伞带来的极大的挑战。即使飞行员在飞机故障后成功离开了座舱,高速旋转的螺旋桨成为了威胁飞行员生命的最大挑战。因此,道尼尔公司为"箭"式配备了全世界首台弹射座椅,更是在试飞阶段首次完成弹射试验的飞机。"箭"式的弹射座椅依靠12Mpa的压缩空气作为弹射动力源,弹射时飞行员需要先抛掉座舱盖,然后启动按钮即可弹射出舱,待座椅姿态平稳后拉开降落伞,弹射座椅自动与飞行员脱离。

第三帝国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桨战机,外形奇特的Do 335

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箭"式的弹射过程较为繁琐,不过在当时已经是最简化的了。不仅如此,道尼尔公司还在螺旋桨和尾翼后方都安装了爆破炸药,一旦飞行员决定弹射后这些炸药自行引爆,确保了飞机部件不会损伤到飞行员。

第三帝国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桨战机,外形奇特的Do 335

1943年末,首架量产型Do 335V1号亮相,机头安装了一门30mm机炮,两侧机翼各有一门20mm机炮,机腹最多还可挂载一枚1000公斤炸弹,火力十分强劲。不过此时的纳粹德国早已日薄西山,根本无力采购这种价格昂贵、工艺复杂的重型战机。"箭"式直到1944年7月才正式交付部队,数量仅有几十架,面对盟军成百上千架战略轰炸机编队无异于螳臂当车。

第三帝国黑科技,史上最快螺旋桨战机,外形奇特的Do 335

"箭"式暗淡的服役生涯中没有一架击毁战果,反倒被盟军战机击伤过,最终凭借高速优势成功脱离。二战结束后残存的"箭"式被盟国瓜分,甚至到1976年还公开亮相过航展。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