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本文所引用報告內容及數據經北京東軟望海科技有限公司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2019年10月20日,以“智變”為主題的全球醫院精益運營論壇暨第二屆HIA大數據國際峰會在山東青島召開。眾多行業專家在一起,圍繞大數據、DRG、價值醫療和醫改下醫院精益運營管理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作為本次大會的重頭戲之一,《2019HIA醫院運營分析報告》也在論壇上正式發佈。

DRG將推動醫療體系向價值醫療轉變

中國醫科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東軟望海產品與數據研究院院長郭啟勇教授在當天的論壇上首先對DRG與價值醫療進行了解讀。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中國醫科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東軟望海產品與數據研究院院長郭啟勇教授

根據德勤發佈的《2019全球醫療健康展望》報告,2013-2017年全球醫療健康支出年增長率為2.9%,2018-2022年的增長率更將大幅提升,達到5.4%。屆時,2022年全球醫療健康支出預計將達到10.059兆美元(即100590億美元)。與此同時,政府對於醫療健康的支出卻在下降。根據《經濟學人》的預測,全球醫療健康支出佔GDP比例由2015年的10.3%下降到2019年的10.1%。

隨著我國快速進入老年社會,以及出生率的減少。在職職工增長率在近年的多數年份都低於離退人員增長率。基本醫保長期收少支多,面臨巨大的費用壓力。儘管政府一直在提高醫療衛生的支出,將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從3191億元(2008年)增加到15291億元(2018年),醫療衛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也從2008年的5%大幅提升到7.3%;但基本醫保入不敷出已是不爭的事實。

以遼寧省為例,2018年,14個省轄市中僅有瀋陽市和大連市維持了醫保的平衡,剩下的12個城市在11月後醫保都已經虧空。事實上,我國一半以上的區域現狀都是如此。

正因為此,DRG在最近兩三年越來越受到關注。不同於傳統的支付模式,DRG基於病種進行支付。這種支付模式的改變將會影響醫療行為的改變,需要醫療機構在保障醫療質量的前提下降低醫療成本才能獲得更好的受益。

郭啟勇教授認為,DRG的實施將推動醫療體系從傳統醫療體系向價值醫療體系轉變,並滿足國家管理機構、付費方(政府或者保險公司)、醫療機構三方的需求。

首先是醫療機構的運營會更加精益化。DRG實施的核心是臨床路徑,臨床路徑則可以規範標準流程的醫療工程化,從而使醫院更好地控制成本。醫院的高效運行可以增加績效,讓醫護人員的付出得到應有的回報。

對於付費方而言,DRG可以更好更精確地控制費用結算,只為有效的治療途徑和藥物買單。這並不意味著付費方要一味減少支付,而是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經費,在可控的同時保障運行的支付。

對於以政府提供的基本醫保為主的我國來說,DRG還可以很好地緩解醫保大量浪費入不敷出的問題。而對於商業保險來說,DRG的實施則為他們開發更有針對性的保險計劃提供了依據,從而促進商業保險的發展。

對於衛健委代表的政府衛生機構來說,DRG可以解決醫療質量的控制問題,從而為百姓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臨床路徑的精細化會幫助改善醫療質量,基於病種付費的支付方式則督促醫療機構提升醫療質量。在已經實施DRG的部分地區,管理機構會要求醫療機構承擔一定時間內再次治療的費用。在這種情況下,醫療機構便有很大的動力去提升醫療質量。

在傳統醫療體系中,三方的利益並不一致;而在價值醫療體系中,政府衛生機構、付費方和醫療機構則在降低成本上達成了共識,有動力也有途徑來找出針對患者重要的療效,從而使得患者從中受益。

作為價值醫療的中心載體,醫院如何在新的體系中通過精益運行降低醫院運營成本,在保障服務質量不下降的前提下以最合適的成本來實現可持續運營,這將是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數據驅動價值醫療,郭啟勇教授表示醫院在未來需要實施數據分析,根據數據改善流程,調整人員結構才能夠完成價值醫療。

與此同時,郭啟勇教授也強調,醫生應該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為中心進行診療;而非用DRG的思維,在成本的角度來看病。在診療過程中需要做到的是選擇最有效最利於患者的治療方式,但同時要考慮到病種付費,不要過度治療。

DRG不可能覆蓋所有疾病,有一定比例常見病多發病才能用DRG的模式來管理。比如,春季流感高發,流感治療的花費是多少,賠付比例是多少,需要較大規模的統計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這樣,更加有利於醫保的精細化管理和國家的有效的投入。

除了醫療機構需要改變思維,郭啟勇教授認為患者也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大家應該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直到病入膏肓才關注身體健康。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長假之後醫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病人會急劇增多,如果病人稍微控制一下飲食,就會極大地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從價值醫療的角度而言,大部分人一生中醫療開支中最大的一部分都來自於臨終治療。早期可能需要自己支付90%的比例,在醫改之後,這個比例明顯下降,但是至少仍然有50%左右。對於多數人來說,這一次的治療是痛苦過程中的治療,沒有太大的價值。如果改變觀念,將這些治療的費用轉移到預防疾病,保持身體健康方面,就更有價值,生活質量也要好得多。

相比後知後覺,對疾病採取提前預防和定期體檢更為有效。只有每個人都提高健康意識,提高對於健康支出的認識,才能夠保證社會的健康。

《2019HIA醫院運營分析報告》解讀: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

自2015年開始,東軟望海每年都會製作發佈醫院運營分析報告。這一報告基於東軟望海在醫院管理運營上持續不斷的16年經驗,並依託大量詳實醫院運營數據,結合資深專家意見對當年醫院運營進行多層次多維度分析總結,輔助醫院運營管理,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隨著HIA健康信息聯盟在2019年初成立,這一分析報告也將秉承聯盟“分享、創新、發展”的理念為聯盟成員賦能。

郭啟勇教授對《2019HIA醫院運營分析報告》做了解讀。報告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歷年的統計數據,對我國醫院運營現狀進行了分析。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2014-2018年,我國整體醫院收入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11.7%。不過,近年來這一增速有放緩趨勢。近年來,整體醫院數量保持穩步增長,2018年醫院數量超過3萬;院均收入增長有放緩趨勢,近幾年增幅低於醫院數量增幅。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公立與民營醫院的收入規模對比部分,公立醫院近年來總數逐年減少,年均降幅達到2.6%。各等級醫院收入增速放緩,2018年增速均在5%上下。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近年來,公立醫院收入明顯高於民營醫院,但公立醫院收入佔比逐年下降,在2017年降到九成以下,增速在近幾年保持在10%左右。隨著社會辦醫政策從一視同仁轉向優先傾斜,民營醫院在近年得到快速發展,尤其在醫院總收入規模上增速較快,複合增長率達到24.7%。

總的來看,2019年醫院收入總規模快速增長,公立醫院數量下降但收入總額增長,非公醫院數量與總收入規模呈現快速發展的特點。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在收入構成部分,公立醫院近年來的年均醫療收入高速增長,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不過,財政補貼收入佔比也在逐年上升,財政補助收入增速從2014年的7.7%上升到2018年的9.5%,已經超過醫療收入增速。另外,科教項目收入也在2017年有大幅上漲。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近五年來,公立醫院服務收入(剔除藥品收入、耗材收入、檢查檢驗後的醫療收入部分,主要包含治療收入、手術收入、護理收入等)實現大幅增長。2018年服務收入超過藥品收入,達到8655萬元,在總收入中的比例達到了40.8%,已經超過了藥品收入。耗材收入的總量雖然不高,但佔比在迅速增加,2018年耗材收入的增長率高達19.7%,是各類收入中增速最快的。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醫院年均醫療收入中,門診收入與住院收入比例保持平衡,住院收入近年增速略高於門急診收入增速。從各等級公立醫院來看,也呈現住院收入增速高於門診收入的現象。

2016年開始,二級醫院的門診收入增長率大幅提高,三級醫院的門診收入增長率則在下降。郭啟勇教授認為這體現了國家調控分級診療的成功,社區醫院及二級醫院門診量大量增加,三級醫院則相對下降。

我國很多城市醫保並不報銷門診費用,只有住院才能報銷。這是住院佔醫院總收入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2018年,綜合醫院收入規模超過2億元,複合增長率達到10.9%。專科醫院收入規模在近幾年增長較快,已超過中醫醫院。這其中,美容、康復、眼科及口腔醫院年複合增長率均超過20%,心血管病醫院收入規模也在幾年裡大幅增長。受出生率持續下降影響,婦產(科)醫院收入規模增速較前幾年顯著下滑。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各地區對比,廣東省醫療機構收入規模長年位居首位,其財政補貼收入也在高速增長,浙江、江蘇、山東等收入規模排名前列省份,近年來年均增長保持在10%以上。

郭啟勇教授認為,這表明這幾個地區的政府在加大對醫療衛生方面的投入。只有發展地區經濟,才能解決社會發展問題以及醫療問題。發展才是硬道理。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從各類疾病人均住院醫藥費用變化情況來看,心肌梗塞冠狀動脈搭橋疾病費用長期處於高位,但費用增速在逐漸放緩。惡性腫瘤疾病人均住院醫藥費用年複合增長率相對最高,達到13.2%。其中,胃惡性腫瘤和食管惡性腫瘤在2018年人均住院醫藥費用較去年增長不足1%。腦梗塞及腰間盤突出等疾病人均費用出現下滑,可見藥品取消加成對一系列疾病費用產生了影響。

根據HIA聯盟分享的數據,報告還對醫院成本進行了全面細緻的統計。得出了幾個結論:在人員成本上,受訪三級醫院的人員成本已經超過藥品成本,成為主要成本來源,但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原因在於分級診療的推行導致二級醫院服務量的,使得二級醫院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

由於國家政策對藥品價格的持續限制,三級醫院的藥品成本增速放緩;二級醫院近兩年的藥品成本也保持穩定。總的來說,藥品成本佔比在持續下降。

不過,郭啟勇教授也認為,隨著國家逐步要求二級醫院全部執行靶向治療藥,乃至在未來更進一步推行到社區醫院。藥品成本所佔的比例在未來有可能會有所增加。

受訪醫院的衛生材料成本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不過,三級醫院的衛生材料佔比趨於平穩。

在核對了醫院收入和成本後,報告揭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受訪的三級醫院結餘在2018年首次為負,即處於虧損狀態。

正因為目前的形勢如此嚴峻,DRG的實施迫在眉睫。目前,我國設立了30個城市作為試點。按照“頂層設計、模擬測試、實際付費”三步走的思路,確保完成各階段的工作任務,確保2020年模擬運行,2021年啟動實際付費。

三甲醫院結餘首次為負,DRGs實施迫在眉睫


所有圖片均來自HIA報告,如需進一步瞭解請諮詢HIA聯盟:

https://www.chinahia.com/#/hom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