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據粗略統計,改革開放至今,僅長江流域直至珠三角地區就有上百萬家制造工廠。近年來,80後、90後甚至00後的廠二代開始逐漸接棒。其他人看來廠二代是含著金鑰匙出生、從小衣食無憂的群體,但廠二代們表示其實自己的壓力巨大。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在經濟形勢較父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情況下,如何帶領工廠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尋找新的方向和增長點,是這一代廠二代們共同面臨的考驗。但在這裡,有的廠二代接手了家中龐大的供應鏈飛速成長為新一代企業管理者;有的廠二代選擇成為一個“玩咖”,邊玩邊試就把工廠經營得有聲有色;還有的廠二代乾脆自立門戶,成了自家老爸的“客戶”。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Don的話說,他的接班源自“從小的耳濡目染”。Don的家族工廠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在長三角地區從事毛巾等家居用品的生產。可以說,工廠的發展伴隨了Don的成長,從小時候坐在各色線堆上玩耍,到長大後參與工廠生產改進建議。當別的二代都不願意回工廠接班時,

Don已經開始給自家工廠做起了未來十年規劃。

其實,工廠在Don正式接手時,已經憑藉成熟的業務模式和長時間的客戶積累,保持相對穩定的體量。然而在Don看來,工廠的未來應該遠不止於此,“目前的業務雖然穩定,但當今國際貿易形勢變化太快,伴隨全球產業鏈的遷移,如果不未雨綢繆提前佈局,工廠可能隨時都會面臨困境。”

基於這樣的想法,Don開始尋找一些新的業務機會,在判斷一項新業務是否值得嘗試時,他會問自己兩個問題,新業務的天花板夠高嗎?業務能長久持續發展嗎?經過多方考察,他最後把目光投向了跨境電商,“確切地說是出口電商,因為它和我們現在的外貿代工業務是一脈相承的。工廠轉型出口電商,與其說轉型,不如說是原有業務的擴展。”

Don給出了自己的分析:“不變的是,首先客戶不變,雖然從2B到2C,但都面向海外消費者,工廠原有的硬件設備、生產規則都仍然適用;選品線不變,工廠的優勢在於懂產品,和國外品牌多年的合作經驗也讓我們對產品有充分把握。”

“變化的是,盈利模式變了,從前工廠只能依靠單一的外貿代工模式,如今兩條腿走路,業務結構更加多元化,風險也大大降低了;定價模式變了,從前工廠為品牌代工,定價權很有限,但如今我們是自產自銷,定價權在我們自己手上。”

Don有做跨境電商的想法還要追溯到2014年,當時周圍還沒有任何可參考的實例,Don甚至為此專門飛了一趟美國和歐洲,把國外電商巨頭亞馬遜、海外消費者習慣、當地物流倉庫都考察了一遍。考察一結束,Don就下定了決心,要建立自己的出口電商團隊。

“其實當時幾乎還沒有工廠關注到跨境電商,更別說把工廠產品搬去線上賣了。但生意不能只看眼前,要看趨勢。我後來才知道,就在同一年亞馬遜在中國上線‘亞馬遜全球開店’,專門扶持我們中國賣家做出口電商。這更印證了我的直覺是正確的,出口電商在未來至少10年一定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事實證明Don的判斷並不差。2018年,全球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而全球零售電商總額同比增長達到了24%[1]。在亞馬遜2018致股東信中也提到,截至2018年,第三方賣家的銷售額佔比已從1999年的9%,上升到了2018年的58%,達到1,170億美元[2]。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經過幾年的發展,Don工廠出口電商業務已經能和原有業務相當。更讓Don驚喜的是,新業務帶來的不僅僅是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這麼簡單。

借跨境電商直接跟用戶接觸,Don快速積累起了龐大的用戶數據,從而在對海外用戶的產品需求上更加門兒清,加之工廠直供的成本優勢,他們推出的產品被客戶盛讚“不僅質量好,還有超高性價比”,常年位居亞馬遜Best Seller。

工廠出身的Don對產品總有一個特殊的情結,“工廠的業務模式雖然變了,但我們的基因永遠不會變,那就是產品。只有客戶認可並重復購買你的產品,工廠才能有立足的根本,才能常青不衰。”

早早接班的Don對工廠管理的理解也更深刻,“現在工廠已經有一千多人,讓大家擰成一根繩發力非常重要。我的經驗是強調溝通,先告訴大家我們的目標在哪裡,這樣做能給公司和個人帶來什麼價值,讓他們參與進來,把你一個人的想法變成團隊的整體想法,大家才能把每件事情都當作自己的事情。”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相對於Don的接班,同樣選擇跨境電商作為轉型之路的Joe,則更像一個普通跨境電商從業者,家族工廠就是他採購貨源的主要渠道。

Joe的家族工廠生產花園工具,通過為國外大型零售商代工,生意總體還算穩定。說起為什麼開始做跨境電商,Joe笑道,“其實就是剛畢業不想回工廠接班,年輕人總想做點和老一輩不一樣的事,但究竟做什麼其實當時還沒想好。恰巧當時有個朋友在做跨境電商,做得還不錯,兩個人剛做2年,年銷售額就超1千萬了,我就琢磨我也可以試試。”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至於賣什麼選品就Joe很快就決定了,“家裡的工廠資源不能浪費,找老爸給我供貨。”於是風風火火,Joe的出口電商業務就這麼啟動了。

最開始,Joe也遇到過不少問題,比如錯誤估算庫存導致產品不是斷貨就是積壓。不過Joe倒是一臉淡定,“這很正常,新手賣家誰不會不遇上幾個bug呢。但其實發現一旦上手了,出口電商的難度係數其實不高。特別讓我驚喜的是運營也比想象中更容易,甚至可以說比國內電商還省心,我發的FBA,只要貨發過去就不用擔心客服、退換貨等一系列問題,倒是節省了不少時間去鑽研產品。”

為控制成本,Joe一開始只是拿了幾款工廠爆款上線賣,但很快發現,產品同質化明顯。Joe坦言一步到位是很難的,需要你有耐心,“好在電商的優勢在於不是瞎子摸象,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我們也獲得了一些客戶反饋。借銷量表現和客戶反饋,我們改進表現好的產品,砍掉不受歡迎的產品。第2年我們的銷量就比第1年翻了3翻。”

經過這兩年的嘗試,Joe愈發堅定了跨境電商,“一是有更主動的產品的定價權,C端用戶對價格遠不如B端客戶敏感,二則是品牌的經營可以為產品帶來更多的溢價,更多的溢價則意味著更大的利潤收益。而且跨境電商銷售沒有季節性,工廠的生產有淡旺季。跨境電商銷售旺季恰好是工廠的生產淡季,這對工廠來講是很好的生產互補。”

對於廠二代這個標籤,Joe聳聳肩表示其實自己也是一個創業者,作為廠二代確實擁有配合程度更高的工廠,但在Joe看來跨境電商與自家工廠是雙贏的,“工廠能給跨境電商的產品提供技術、質量和渠道,在我想做新的產品嚐試時能快速配合反應,而我做跨境電商之後也能告訴工廠用戶的產品意見,幫工廠調整備貨和生產,量起來之後也幫工廠多了一個銷售渠道”。在第2年跨境電商的銷售額上來之後,Joe甚至開始跟老爸合作投資更換一批生產設備,專門滿足線上小單多批次的生產。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同樣是90後來自浙江的Mark最開始其實是“不情不願”被家族叫回去接班的,Mark從高中時期就輾轉英國、美國留學,上學的時候也將家中經商的的基因發揮的淋漓盡致,在大學裡賣過義務商品,到猶太人車行實習,炒過美國股票,跟印度人做過生意,可謂是做的風生水起。

而大學一畢業正趕上家族工廠的瓶頸期,Mark家族從事園林用品生意,從90年代至今也已經有二十餘年,業務雖穩但近兩年已經沒有看到增長,“讓年輕人帶著新想法來折騰折騰”是Mark父輩最初把Mark叫回家試試的初衷。Mark接手工廠初期也碰了不少壁,先後試水國內電商,開拓新的商超渠道都無疾而終,深感遇到了工廠轉型的難關遠比自己此前小打小鬧更加困難。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2016年在一次機緣巧合下,Mark瞭解到跨境電商,“我們工廠早期也做外貿公司的訂單,園林工具在國內市場不大,但是在國外大家都有大庭院,對園林用品是剛需,而去跨境電商可以直接賣給消費者,說不定是條新路子”,再仔細一打聽發現像亞馬遜這樣跨境電商的模式也特別適合,一來是有完整的服務,特別是前期能幫忙解決物流問題,發貨速度是影響用戶體驗的很重要因素;二來是能快速上架,不用花很多SKU和時間去養店,“能用最快速度在消費者面前展示我的產品”。Mark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自己先上陣一頭扎進去學習運營技巧。

慢慢的,Mark跨境電商的業務量從一天幾單到一天幾十單,園林用品雖然不算很大的品類,但對於Mark家的工廠而言確實是看到了一個新方向,而且還能隨著業務的擴張有更多的增長。

在這個過程裡,Mark還琢磨出另外兩個做跨境電商的好處,“一則我們工廠之前的產品類型實在太多,有七八百個,在做跨境電商的時候能從用戶那兒知道哪些好賣哪些不好賣,從而優化和精簡產品種類。”

Mark補充道,“二來一直代工就隨時會受上游客戶的影響,現在也想做做自己的品牌,跨境電商可以當一個起點,做出一些口碑後再做自己的品牌產品也是順理成章了。”

現在Mark家工廠對跨境電商的業務是鼎力支持,經過這一兩年工廠也嚐到了甜頭,之前產品有淡旺季,對生產量也全憑經驗,經常會出現多備或者少備料的情況。現在有了更準確的預估,可以提前安排好產線和原料,對於工廠的管理壓力也輕鬆了不少。

“跨境電商是一個會源源不斷給你帶來驚喜的業務”,在亞馬遜上做的風生水起後,甚至有渠道客戶主動找上門提出跟Mark合作運營新品牌。現在Mark甚至有了更大膽的想法,想放得更開一點,不侷限於自家的園藝工具的產品,通過在亞馬遜上觀察有潛力的受消費者歡迎的新品類,最近Mark盯上了電動牙刷的生意, 已經開始了新產品的調研和合作方的初步接洽。

Mark回顧在跨境電商折騰的這兩年不禁感嘆,“跨境電商對於我們這類卡在中間的工廠而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來只是一個嘗試沒想到打開了一扇新的門,關鍵的還是得先行動起來,才能發現源源不斷的新機會。”

老爸,我做亞馬遜跨境1年,你的工廠業績被我翻了6倍

隨著Don、Mark、Joe這樣“想創新,敢行動”的85後甚至90後廠二代接棒家中的工廠後,傳統制造業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像跨境電商等的新業務模式,讓廠二代在父輩的基礎上將傳統工廠改造成了面向世界的創新之地。

這些傳統工廠已經敢於突破舊規併成功轉型,不管你是不是廠二代,要想嘗試出口跨境電商,就來亞馬遜全球開店吧,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需要開店的可以私信“開店”小編協助你對接招商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