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到底怎么开胯,到底怎么才算开胯?

太极拳在武术界素有“太极腰”的美誉,在老的拳谱里也多是谈及“腰为主宰”,“腰为纛”这类的话,而未闻有或许提到胯这个事儿的。莫非,胯在古人那里很不受重视吗?

在实际的练习当中,胯是一个让很多太极拳爱好者们非常挠头的问题。胯限制了练拳的灵活性,也影响了松的理想程度。所以,怎么解决开胯的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同时,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把其它武术拳种的开胯方法方式引入进太极拳当中成为了理所当然的想当然!其实,这么做大错特错。

太极用胯是可以肯定的,但胯是适得其用。这个适得其用就是恰到好处。所以,开发过了第一是没有必要,第二是过犹不及。只要是太极拳,无论什么门派,什么架子,都要在练习当中循其理,象其形。这个理就是阴阳转换,生生不息之理。而想达到这个效果就得要在圆形当中才能得以实现。而在圆中得以实现的阴阳转换必是无过不及。反过来说,也只有做到无过不及才能让阴阳在一圆当中转换无碍。

因此,太极拳这个独特的要求也就决定了它涉及到胯的问题上的时候也不能违背此理。如此,开胯是肯定得开的,但是,第一不能开得过,也没必要开得过。第二太极就此有着自己独到的开胯之法。

首先,太极的开胯之法得先要做到松腰,只有松腰才能谈及落胯。这就好像要做菜,得先把菜放到锅里才行。落胯也是同理。胯的落是和腰有着直接关系的——松腰则胯落。腰松是因,胯落是果。所以,古人在谱里说腰不说胯。一个是腰胯是有关联不可分割的,另一个就是腰做到了,胯自然也会做到。

太极拳有单轻单重一说。其实就是两个腿的虚实分明之后总是由一条腿来充分的承重。这个时候体重就都要落在承重腿的胯,膝,足这条纵线上。其外形表现的是腿的屈——我们可以仔细想一下太极拳所有的式子里的承重腿是不是都是屈膝的?而另一侧的腿不是虚置于地上就是屈膝上提的。这种情况下必然是实腿一侧的胯低,虚腿一侧的胯高。这在术语里叫做“一胯托一胯”。

这个很多人看到后会说薛老师没东西可写了吧?这不是废话吗!哪个练太极拳不是这样的呢?可是这样根本就没有解决开胯的问题啊。对这样的质疑我只能是会心的一笑。因为,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这里。

练拳到底怎么开胯,到底怎么才算开胯?

很多人的确是这么做了。其实,也不是他想这么做的,而是太极拳的式子就是那个样子的。可在做这个样子的时候,很多人的胯是怎么样的?挺胯!对,就是往前的听胯。实际上应该是掖胯。也就是腰一松顺着实腿侧的腹股沟稍稍那么一找,一坠。这个时候,实腿的胯就会相应的自然而然的向外侧那么稍稍一展一转。这个时候就会形成什么?

裹裆啊。对,就是太极拳身法八要之一的裹裆啊!什么叫做“反者,道之动”?这就是“反者,道之动”。太极拳是先天法,它就是和你后天的思维意识不一样的。我们常人总是常规的认为胯向外翻动旋转才是开,实际,反之也是开呀!大家可以仔细的,冷静的想一想曾经的,现在的这些所谓的太极大师们谁能横叉竖叉?难道胯达不到这种程度就没有功夫吗?事实不言自知。所以,我说太极拳的胯是适得其用就够了。

在古谱当中对于太极胯的这种应用也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总结叫做:“胯制胜于中间,未发宜含而不露”。而在众晓周知的太极拳谱当中也有一句叫做:“欲放先收”。这说的都是掖胯。同时,虚腿一侧的胯在提与落当中也是对胯关节做了最少是两个功能性的开发锻炼,一个是提起时的绕环,一个是放出去的外展。这个在陈式太极拳当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所以,实腿侧的胯按照要求去做是反方向的开,虚腿侧的胯按照要求去做是正方向的开。这种正反也是阴阳的体现。而且随着式子的虚实变化,这种正反的阴阳也是循环往复的交替的。那么,两胯自然就都得到了同等的开发锻炼。

另外,两腿的虚实转换的瞬间仍然要有那么一松,一沉。这个松沉就会形成裆走下弧。两腿的虚实就是通过两个胯之间的这个圆裆进而实现圆活顺遂的变转的。这就是(两胯)循其理,(裆)象其形的太极图在太极拳上的练法呈现。

这种习练的要领要求在古传秘法里也叫作“荡胯”。仍然是对胯的一种开发锻炼。而且,太极拳的所有这些过程都要求在慢,松,匀,轻,圆,顺,稳当中去实现的。这样的运动性质要求就加大了胯的打开强度。同时,越是轻松,匀慢,筋就越容易被抻拉拔长。你想啊,紧,是不是筋就会较劲啊?

太极拳干什么都要遵循够用就好的原则。够用就好就是无过不及。无过不及就是做了却又不会做过头的意思。太极开胯恰似四两拨千斤的妙谛——不需要多大的幅度,只要给我们一个缝隙,能为我所用就好。拳谱上不是说的很明白吗?阴阳相济,是为懂劲。

太极拳就是练的阴阳虚实之间的转换的圆活顺遂,其间无有缝隙。所以,练成的时候,一收一放那个圈特别的小,特别的快。转换的大了,路线长,作用到对方身上的时间就长,对方也有了调整的时间,那还有什么用呢?而胯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根本就不用痛死痛活的使劲的开它!

太极拳之所以能被众生喜爱,就是因为它不折腾人。这是很多想要练出效果的武术所无法具备的天然优势。它本就是最讲道理的拳,我们当然也就没有必要用尽力气去反其道而行之了。你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

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鑫先生曾说:“裆开不在大小,即一丝之微亦算得开。盖心意一开,裆即开矣。腿虽岔三尺宽,不开仍然不开,是在学拳者细心参之。”所以,我说:开胯,够用就好!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以及评论,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天下太极是一家,理虽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练法,传播正确练法练功不练招,请持续关注“太极的秘密” 交流请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