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维模式,就是大象思维模式

中医思维模式,就是大象思维模式

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坚持“面向战略需求,聚焦科学目标,造就将帅人才,攀登科学高峰,实现重点突破,服务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指南引导,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政府决策”的立项方式,以原始性创新作为遴选项目的重要标准,坚持“择需、择重、择优”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项目、人才、基地的密切结合,面向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研发专项指南已于2016年2月16日发布,这标志着整合了多项科技计划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从即日起正式启动实施。

中医思维模式,就是大象思维模式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人口健康重点研究方向中: (6)中医理论与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

二、中医理论研究

中医思维模式,就是大象思维模式

中医学术界认为:中医理论,即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它是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主要包括分形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三元-多元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其中以藏象学说为核心,信息-能量-物质学说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活动。

笔者就此认为: “中基” 不是“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而是是“道”体,决定“道”用,即“藏象”,主导“脏象”心物一元的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重点,在什么是“藏象”,什么是“脏象”,这二者之间的同一与差别,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内经》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

不知此,就不能理解《内经》之旨,反过来不能理解《内经》之旨,就找不到中医基础理论,就无法建立中医学理论体系,当今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所介绍的“中医基础理论”,并非是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而是背离《内经》的西体中用产物,正是这一原因才出现奇怪的“中医原创思维硏究。

中医思维模式,就是大象思维模式

北京中医大学王琦教授,通过研究提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即中医学的“象数观—形神观—一元观”,它是以哲学思维的方式,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而升华成的独特科学理论体系,显示出了中医理论思维的特质,蕴含了思维模式的要素,反映了认知的过程,体现了认知的特点,走向了思维科学前沿。

王琦教授对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之定义:中医原创思维模式 思维特质 取象运数 形神一体 气为一元。

笔者就此认为: 中医并不存在“原创思维模式”,只存在“原本思维模式”。中医的整体思维模式,并非“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 而是“藏象”,主导“脏象”心物一元。中医学的哲学思维“象数观—形神观—一元观”,它是以哲学思维的方式, 是中国古代的内道哲学思维,而不是源于西方的中国现代哲学思维。中国古代的内道哲学思维是“大象思维”,而源于西方的中国现代哲学思维则是形式逻辑的“形思维”。所谓的中医哲学“气为一元” , 是中国现代哲学思维之结果,是西体中用之产物。而中医哲学“心物一元” ,则 是原本中国古代的内道哲学思维的产物。

中医思维模式,就是大象思维模式

2、中医思维方法

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陕西省重点学科带头人邢玉瑞,著有《中医思维方法 》一书。该书的内容介绍:在中医药理论分化与新的学科体系建立以前,读经典无疑是学习中医药理论的唯一途径,随着当代中医药新学科体系的建立,读经典的这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已被新的学科体系所替代。因此,对当代人而言,之所以要读经典,我以为无非两方面的原因,即通过读经典来学习前人的经验与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

笔者就此认为: “读经典无疑是学习中医药理论的唯一途径” 是正确的,绝不能予以否定,“读经典的这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已被新的学科体系所替代” ,就是对其予以否定。邢玉瑞教授认为,“通过读经典来学习前人的经验与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 是正确的。但绝不能用源于西方的中国现代哲学思维方式去理解经典内容,而要用中国古代的内道哲学思维方式去理解经典内容,才知经典之旨。

邢玉瑞教授在其《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之争鸣》一文中认为:中医原创思维作为近年来中医思维领域研究的热点,在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也显示出了深层次的分歧与争鸣,大致可概括为整体思维模式论、思维要素构成论、意象思维论。提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研究,要厘清其所包含的几个关键词的内涵,明确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之所指;要划分清楚方法论与知识论的界限,明确中医思维模式、方法与理论知识之分界;应着眼于全球不同科学、文化类型(包括中、西医学)的比较,并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研究;借助中西哲学、科学哲学、认知学、逻辑学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等知识与方法,开展多学科的深入研究,明晰中医原创思维的优势与局限性。

笔者就此认为: 中医原创思维“显示出了深层次的分歧与争鸣” ,是因为用源于西方的中国现代哲学思维方式去理解经典内容,从而导致“中医原创悖论”才出所谓的“深层次的分歧与争鸣”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多年,就是不能“厘清其所包含的几个关键词的内涵,明确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之所指” 。但“借助中西哲学、科学哲学、认知学、逻辑学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等知识与方法” ,去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是没有研究结果的,反而对中医思维研究限入万劫不复之深渊!

中医思维模式,就是大象思维模式

三、中医思维模式

所谓“思维模式”,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方式。一时用“中西哲学”的思维方式,一时用“科学哲学”,一时用“认知学”的思维方式,一时用“逻辑学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等知识与方法” 的思维方式,这就不是“思维模式”,而是“思维混乱”。现代中医思维,就是一种混乱的思维,当代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以及“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就是这种“思维混乱”的产物。

传统中医思维模式,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大象维模式。传统中医的大象思维模式,就是原本的中医思维模式,并非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 。原本的中医大象思维模式,体现在《内经》之中。原本的中医大象思维模式定义: 藏象主导脏象,心神决定身形,心物一元。

原本的中医大象思维源于老庄的内道哲学思维模式,《老子》所论的“道之唯物”中,“其中有象”、“其象甚真” ,这个“象”就是“大象”。《老子》还论:“大象无形”,“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老子》所论的这个“大象”是无形的,无形而不见被深深地隐藏在一切事物之中,《内经》把这个无形的“大象”叫“藏象”,就是心神所统之精、气、神。《内经》还把有形的五脏六腑称之“小象”叫“脏象”,“藏象”主导“脏象”,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中医思维模式,就是大象思维模式

所以,传统中医不是“气一元”而是“心物一元” ,传统中医不是“原创思维”而是“大象思维”,也可以叫做“藏象思维”,这就是传统中医的固定思维模式。

而当代中医学,则是西方哲学形式逻辑的“形思维”,这种“形思维”结果才有“气一元”之论,才分不清《内经》所论的“藏象”和“脏象”,并认为“藏象”就是“脏象”,才出现“藏”、“脏”不分,才有“形质神用” 之怪论,从而颠倒《内经》“得神者倡,失神者亡” 之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