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老家农村遇上红白喜事,随礼一般是多少钱?

帮扶路上奇闻轶事


我是浙江丽水市的,这里的“红白喜事”的份子钱是比较高。结婚的最低要1000,白事的最低要500!所以我比较悲剧,有一次,一个月我经历了6次,导致一个月吃泡面,唉…



现在的农村,婚事和丧葬都算是比较大的事了,因为这两件事都是会汇集很多村民的,平时的农村一般都是很少见到大量的人聚集在一起的。这两件事还有一个更为简单的说法,就是叫做“红白喜事”。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一个叫法是有些疑惑的,因为结婚是喜事没错,可是丧葬也是喜事吗?


实际上,“红白喜事”这一叫法由来已久,很早的时候就是这样叫的了。在古时候,人们认为60年就是一场轮回了。也就是说能够活到60岁就已经比较不容易了。毕竟那时候的医疗技术以及生活条件都是比较差的,不像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都达到了很高的70多岁了。古时候能够到达60岁,那么几乎都是已经没有什么遗憾的了,这个时候离去也不会让人感到如此的悲伤,这样的状态反而值得庆祝。


而这样一直沿袭下来,人们也就跟着这么叫了。也是为了能够图个吉利,希望自己的亲人在离去时,已经没什么遗憾,是高兴的离开的。自然也就会称为“喜丧”。而农村一般在举行“红白喜事”的时候,都是会请同村的其它村民来帮忙的,因为不单单是要在举行“红白喜事”的那一天比较忙,其实在之前的准备工作就是比较繁琐的。所以说要是人少的话,是很容易忙不过来的。这其实也是反映出了农村人民都比较热忱,并且邻里之间有着较好的关系,经常互帮互助。

可是,这几年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帮忙白事的人是要比帮忙红事的人多的。老农是这样分析的,2个原因。即便都是大事儿,可是白事在大家的心中是更为重要的。喜事一次赶不上,以后还是能够见到面的。然而白事算是对于逝者最后的送行了,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这个时候就连平日里与逝者有矛盾的人,都会主动来为其送完最后一程,之前的恩恩怨怨也就在风中散去。更不要说那些本来就受恩与逝者的人了。

其次,结婚的时候是不用担心没有人前去帮忙的。因为喜事的时候,几乎都是会很早就要通知自己的亲戚以及朋友的,不论是否熟悉都是要通知的,来的人自然就会多一些。而且有的人现在就连婚姻的酒席,都是在酒店中办的,自然就不用担心没人帮忙。可是丧葬的时候,是不会通知那么多人的,来的人几乎都是临近的村民,而且需要帮忙的事情也要多一些。所以大家都会比较主动并且及时的去帮忙。




小范草堂


随礼嘛,当然是随意了。

在我们肇庆农村,亲戚间互相唱喜酒都是双方商量好买什么东西,一般主人家要贵点的东西都会给客人补贴一些钱。

近些年来,很多人也流行起来在酒楼摆酒席,送东西也改成送红包了。但也没有硬性规定,通常的一百到五百吧,一般主人家都回礼的。

反正,在我们这边,办酒席别人来捧场是给自己面子,人越多越好,随份子钱嘛看各人心意咯,现在人家随你多少钱,等人家办酒席,自己又给回他多少钱,如果时间过了好几年,一般都会给多一点点,因为物价涨了嘛!

如果自己收到邀请,没时间去参加的,是不用包红包的,当然,也可以给,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微信发个小红包表示下心意即可,通常是6.66或8.88或13.14等等。

说实话,路茫是不喜欢去吃酒席的,除非是整家人都去亲戚家吃酒席。

人生路茫茫,何处是归途?我是路茫

总之,邀请别人吃酒席是好事,不能给别人带来太多的经济负担。

此上是路茫这边的随礼情况,你那边是什么情况呢?











肇庆路茫


这大概分三种情况:


一是本门近族标准较低。在农村,一个村落中一般同姓人都是族人关系,有的由于人口多,又会分成几个族系,其中的一个族系,我们这称为本门近族。本族谁家有红白喜事,大家以户为单位,统一随礼标准。以我老家本门近族为例,1989年我结婚时,每户随礼2元钱,到了1994年左右提高到了5元,后来10元、20元、30元、50元,因随礼标准低,谁家有事摆桌就会赔上很多钱,一段时间内,除儿子结婚,其它事情干脆不再通知族人,只通知最亲的和亲戚朋友。直到今年上半,统一升到100元标准,并规定凡事都必须要全待客。


二是近亲随礼的标准偏高一些。本门近族的人多了之后,肯定要出现新的分支,像同一个祖爷,为最亲,有红白喜事时,要比本门近族的随礼要多。例如我们同一个爷的共有三家,我们之间目前随礼的标准是200元;而俺亲弟兄三人之间,目前随礼的标准是500元。

三是村上的朋友关系随礼标准相对较高。朋友关系中,像我们这些60后以上年纪的,朋友关系较早的,标准相对会低一些,我的朋友圈中,有100元的,有200元的,也有500元的。而年轻人随礼的标准就会高一些,最起码是200元标准,500元属正常,也有的上千元。


心累力乏


我们老家是河南南阳桐柏的,最近几年我们那里红白喜事随礼是越来越高,并且喜事越来越多了,直接导致有很多家庭都开始吃不消了,随礼成了一年中的大开支之一了。

记得小时候红白喜事很少的,真的只有婚丧嫁娶才会办事的,现在不一样了,除了婚丧嫁娶,买房子搬家的,孩子过生日的,学生考大学的,老人过寿的都成了大喜事,大摆宴席收礼金!

再来说说礼金这一块,我记得小时候礼金是很少的,大家过去真的一种心情,白事主要是去帮忙以及送一送逝者的!红事那真的是为了过去捧场,图个热闹喜庆的!我是一个八零后,记得最早邻居之间都是拿十块,表亲戚也就三十,再亲的像舅舅,姑姑,姨,叔伯也就五十,我小舅结婚我们家就拿了五十块钱,我还记得呢,后来随着条件越来越好,物价越来越高,就开始慢慢上涨,现在邻居之间最少都是二百了,表亲最少也都是五百了,再亲一点的,像舅家表弟今年刚考学待客,直接就两千了!真的是不得了,平时经常听到大家说,现在开支不得了,一年送礼都得好几万!

礼金越来越高,但是氛围是越来越差,以前人们办事都是在自己家里,请的乡间厨子,亲朋好友帮忙买菜,洗菜,打杂等等,饭菜真的很好吃,现在人们主要都是为了收礼了,很多都是一年都在外,只有办事回来,所以也不在家弄了,直接在酒店,人们也是快到饭点去酒店这个礼,吃几口就早早走了,因为饭点的大桌吃着真是没什么好吃的,我们那里人一说酒店待客,都说还不如在家吃,一点气氛都没有。白事除外,白事还是必须要在家里做的,!

这就是我们那里的情况,网友们你们那里怎样呢?





农人勇哥


在我们这,安徽北部的一个小乡村。在乡村邻里之间,红事和白事是不一样的,以前经济困难同村之间同姓氏是一百元。其他的是不收的,就算你去随礼也不收的。我们这叫做不待。现在条件好了,最低是两百元。关系近的小伙伴可以是五百也可以是一千。白事是不一样的,我们这叫兑纸份子,没家是十元钱,要全到。因为白事牵扯的事务多,乡里乡亲要去帮忙。那至于亲戚红白都一样吧,现在都是随五百吧,亲兄弟姐妹之间的喜事要多想吧,像我弟结婚,来宝宝我都是随两千。大概就是这些吧!农村人讲究的多,面子,排场等是很复杂的,且随礼是摆在桌面上的,多少很有意义的。怎样说呢,俗话也是说,随礼等于借钱花,多少都要还的。






俗人阿进


各地风俗习惯不太一样,不同人群也不一样。我们村里如果不是本家人,红事50元,百事5元或者10元,我们这里白事不坐席。要是本家人,红事100元,白事20元,要是关系好的可能红事会出到300-500,百事也得100元。年轻人随的普遍偏高,三四年前我的发小结婚我都随到500了,百事也得100元。亲戚之间随份子,红事500左右,百事100-200。


顺子聊农业


在我们这里的话,以前是100左右,到200,现在随礼最少都要300元开始,我结婚的时候都是100的,现在回礼都是要300,还有亲朋好友看论事,一般都是最低500开始,多一点就是就是几千,几万,这样子!


农人杨马长


每个地方可能不一样,据说有个别地方的白事不收礼金,只收点花圈礼物。

而我们那个地方的红白喜事,一般乡邻是100或者200,挨得近的邻居一般是400左右,亲戚之间就不一样了,至少也是1000,也有2000至3000的。每到过年的时候,送礼都有些怕了,但还是得送啊,在我们那里别人家有事,漏一次不送,下次你家做事别人就不来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互相都不实行收礼金该有多好啊!


农村阿均


关于红白喜事随礼的问题我们一般分几种情况,都是随当地的风俗做的。

1 乡里乡亲的邻居们,一般都是50--100元,最多两百元。我感觉我们老家还是可以的,不高。

2 同族的亲人,一般100--200,基本不超过200。

3 自己在外面混的朋友,这个就有一些高了,200--600,高的要1000不等,随个人心意。

4 再贵的就是老婆娘家的小舅子结婚生孩子了,少的2000--5000,多的10000--20000,有的小舅子姐姐妹妹多的,光结婚生孩子就能搞好几万。

这都是根据当地风俗来改变的,前10年前比这低一倍,现在这几年才涨上来,我们农村年轻人下学完一般都出去打工了,打几年工回来结婚,然后再出去打工,老家乡里乡亲的份子钱都基本没有随,这两年感觉回老家乡里乡亲的亲情薄了好多,生活形式所迫,估计以后都去城市买房了,以后就像城市里一样,邻居之间半辈子都没有什么交集。








罗姐农家院


实话说,这样的事情还是要看各地的生活条件和习惯了,我们这里一般都是200元左右。筹办红喜事的多为婚礼,通过这几年反对大操大办的管理,上大学、乔迁等活动基本上都不搞活动了,最多只是家里的直系亲属参加,社会风气确实有了很大改观。

红喜事大多都在酒店进行,主要活动就是宴席了,我们这里的宴席每桌大概在1088--1888元左右,一般做10人,参加活动的人都会收到一份回礼,通常是一包糖果加一包中华烟(约60--80元左右),办喜宴通常情况下收到的随礼钱很难保障开支。

白喜事自然是指丧事了,一般在丧者第二天前去吊唁,普通情况随礼钱差不多也在200元左右,城里人一般在殡仪馆举行,参加吊唁的也会收到一份回手礼,一般是一条白毛巾(属孙子重孙辈是红色毛巾)、一只碗、一包烟(约40--50元左右),参加吊唁的重要亲戚在丧者第三天上午火化时都会来送行,丧者家庭会安排午餐。乡下绝大部分是在家里举行的,丧者家庭需要请“山人”(主持丧葬仪式的人,也有说是道士)主持整个活动,还要安排第二天三餐伙食,参加吊唁的一直要等到傍晚时分“山人”主持完“堂奠”仪式才可以回去,乡下的回手礼通常是白老布三尺(属孙子重孙辈是红色毛巾),碗一只,皖烟一包(约30--40元左右),第二天上午都要赶过来参加丧者火化和入土仪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