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利潤是資本家剝削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那虧損是誰創造的?

有讀者問:我們上學時一直學習的理論是,工廠實現的盈利是資本家剝削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但是,我們的工廠現在虧損,那麼這個虧損又是誰創造的?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哪裡去了呢?

根據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在生產過程中,只有”勞動“才產生價值,而其它生產要素不過是在生產過程中與”勞動“相配合的東西而已,所以不會產生價值。這是馬克思提出”剩餘價值“理論的關鍵假設。基於這個假設,馬克思所認為的”剩餘價值“就是”商品價值“減去工人的”勞動價值“,而這部分”剩餘價值“則是被狡猾的資本家佔去了。

所以正如你所說的,根據剩餘價值理論,利潤來源於資本家剝削工人而創造的剩餘價值,這本身沒有問題。但那虧損是誰創造的?

當然,我們可以解釋為,虧損是由於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沒有得到實現。

那麼,為什麼工人辛辛苦苦創造的剩餘價值沒有得到實現呢?這是這個問題的根本存在。工人都勞動了,理論上都應該創造了剩餘價值,那麼剩餘價值哪裡去了呢?

這就出現了一個更為關鍵而馬克思假設中去掉的因素:管理者的管理價值。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即企業經營管理者。生產計劃是誰制定和決定的?是管理者;對市場的判斷和決定是誰做出的?也是管理者;導致產品沒有銷售出去從而造成虧損的最大責任人是誰?更應該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這就提出了在價值創造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工人的勞動創造價值,經營管理的勞動在價值創造的過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這個管理價值也可以叫經營管理者的資本價值。

另外,還有一個馬克思理論中剔除的前提,那就是生產過程中的資本要素投入有沒有價值?馬克思理論中假設,除了勞動之外,其它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不會產生價值。那麼,這個資本的投入如果不產生價值,就不應該參與分配,誰願意拿出資本來無條件的讓工人使用呢?

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對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具有了重要的革命意義。但是他的假設中去除掉的因素在現實中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兩個要素就是:資本和企業家。

在沒有資本家投入資本的情況下,工人的剩餘價值就沒有創造的基礎,只是無效勞動力,只有工人利用了資本家的資本,工人才能創造價值。所以目前有人說到底是工人養活了資本家還是資本家養活了工人?

同樣,缺少了優秀企業家管理的企業註定是失敗的作坊。在現實中,我們經常發現:一個好的企業家在十年內可以把一個工廠從年利潤10萬發展成年利潤200億的特大規模企業;同樣一個不稱職的企業負責人也可以在三年內把一個好端端的企業搞垮。那你說的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不是應該一樣的嗎?為什麼就出現了很大的不同呢?

所以,你的問題的答案是:利潤是工人創造的,虧損是企業家造成的

假如利潤是資本家剝削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那虧損是誰創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