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帝刘盈英年早逝真的只是因为戚夫人的缘故吗?

混乱的性子


从中国皇帝诞生顺序算起,汉惠帝刘盈继秦始皇赢政、二世胡亥、汉高刘邦之后,位列第四。然而,秦始皇雄才大略、纵横捭阖堪称千古一帝;胡亥虽残暴不仁、鹿马难分,但也在历史上掀起过可观风浪;汉高祖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一生波澜壮阔,行色豪迈,唯独惠帝刘盈默默无闻,暗淡仓促。



人生都有遗憾,更何况历史长河波云诡谲,漫远悠长。有的人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流光溢彩,有的人注定是一粟卑微的沙子,无人问津。更何况,多少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浮华逝梦之后,不过一具行走的躯壳。现实是梦的终结,权力的背后永远是千茔百冢、悠惋哀叹的绞杀,又有多少英年能抵得过这些岁月的斑残呢!

刘盈是汉高祖刘邦次子,母亲吕雉,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吕后。刘邦去世后,刘盈被母亲推上皇位,是为汉惠帝。汉惠帝一生短暂,鲜有作为,成为历史上最窝囊皇帝之一,即做不了自己的主,也左右不了别人的命运,甚至看不到当皇帝的威风,在位七年就戚惶离世,时年23岁。他的一生犹如一片被风吹掉的枯叶,落入一滩彻骨寒凉的水中,死一般沉寂,没有掀起丝毫的涟漪。

那么,刘盈英年早逝,是否与戚夫人有关联呢?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只有一条:时间跨度太长。

刘邦颠沛流离大半生,悦女人无数,戚夫人是他最宠爱的嫔妃。爱屋及乌,刘邦晚年还有改立戚夫人之刘如意为太子的打算,但终未能如愿。也正是缘至于此,戚夫人竹篮打水一场空,却得到了吕后的忌恨。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吕后将戚夫人囚禁,然后将在赵国为诸侯王的刘如意胁迫入京,将其毒死。随后,吕后将戚夫人砍去手脚,挖去双眼,毒哑嗓子,灼烂双耳,名曰“人彘”。最后,吕后将奄奄一息的戚夫人扔入茅厕,并请儿子刘盈前来观摩。

由于这是吕后故意安排的一场恶剧,刘盈并不知情,更没有心理准备,因此被戚夫人的惨状吓得魂飞魄散,一病不起。一年后,刘盈病情康复,同年丞相萧何去世,齐相国曹参接替相位。五年后(公元前188年),刘盈去世。由此可见,从戚夫人被害,到刘盈去世,间隔了近六年时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所以,即便是刘盈曾经被戚夫人吓病,但也不能当作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

总结刘盈之死的原因

刘盈的死因与心情压抑有直接关系。

首先,刘盈性格懦弱,这是他身上的最大缺点,因此也不受父亲刘邦的喜欢与器重。如果不是母亲的极力周旋,他无缘皇位。所以,注定刘盈是一个因懦弱而没有自信,唯吕后马首是瞻、言听计从的皇帝。试想让这样一个人来治国理政,只能是慌恐、无所适从,以及德不配位之下的痛苦煎熬。

其次,吕后权欲熏心,至始至终都将刘盈当作一个傀儡。吕后不仅在刘盈的眼皮底下迫害戚夫人母子,而且还强迫刘盈取自己的亲外甥女张嫣为妻,并立为皇后,美其名曰“亲上加亲”。这样一来,刘盈做为一国之君的尊严荡然无存,时时刻刻活在母亲把控之下,如同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命运已经交给了别人。

再则,刘盈虽有萧何、曹参等两位名相辅佐,但他们更多是俯首帖耳于吕后在先,敷衍了事刘盈在后。以至于刘盈纵有一腔热血,也被曹参的“萧规曹随”驳斥的体无完肤。最终,上演了“琴瑟和鸣”的一幕,曹参以酒为伴,整日喝的昏天暗地,刘盈地纵情声色,郁郁堕落,君臣二人黄老无为,任吕后为所欲为。

一位徒有虚名的皇帝,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的苟且,逝去才是畅快淋漓的解脱。因此,吕后逼死了刘盈,不是戚夫人吓死了刘盈。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有个强势的母亲,还当着自己的面,违背自己的意思,杀人;这样的人获得非常郁闷,身为皇帝,却无法反抗,可不得短命。抑郁而终。

刘盈去世不是因为戚夫人,而是因为他自己的亲妈;刘盈只是不赞成吕后对待戚夫人砍掉手足这么残忍的方式,也不赞成杀掉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可吕后还是在刘盈的坚决反对下,做了。况且,刘盈在极力保护刘如意的情况下,刘如意还是被杀。刘盈那是一个郁闷,吕后手里还有实权,刘盈简直就是他的傀儡。

刘盈性格孱弱,而吕后性格非常强势;如果非要把刘盈的死跟戚夫人扯上点原因,那就是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要刘盈受到了些许惊吓。


过去即历史


我是史海讲经人,我来回答。我认为汉惠帝刘盈英年早逝并不是真的只是因为戚夫人的原因,我认为汉惠帝的死其实是由于对现实的无力及内心煎熬。但这两者的原因其实我更偏重于后者。

1、对于现实的无力,那就纵情于酒色麻醉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吕后让汉惠帝看“人彘”后,一下子就病了,而且自此以后“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这其实是一种无声的反抗:既然我斗不过你,那我就不再参与,你一个人玩吧。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无奈呀,自己贵为天子,却一点作主的权力都没有。


虽然刘邦认为汉惠帝“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还几次想废了他立如意,但汉惠帝却是对这兄弟照顾有加。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人彘”弄死后,又想弄死她儿子如意。其实这时候如意还小,但吕后却并不打算放过如意。吕后把赵王如意召回来,汉惠帝其实就已经察觉了其中的危险,于是与如意同吃同住,但一不留神还是让吕后把如意给毒死了。这种无助,这种无奈,这种对现实的无力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呀。

2、内心观念冲突的煎熬,慢慢绝了生机

如果说对于现实的无力是一种绝望的话,那么内心观念的煎熬则是一把熊熊大火一直在焚烧着他。


为什么刘邦会说刘盈不像他呢?因为刘盈性子比较柔弱,而在刘邦看来作为一个皇帝就是要杀伐果断,不念什么情感。你看刘邦杀自己那帮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眼睛都不眨。相对于刘邦,刘盈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其治理天下的理念我们可以看出更像儒家的“仁”,但就是这样的理念却被吕后的手段冲得毫无底线了。


在“人彘”事件之后,刘盈就这样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这种残忍的事和儒家的“仁”完全是背道而驰呀,所以他才会说我将不能治理天下了。更别说后面吕后当着他的面要毒死刘肥,趁他出去之际,又把他想要保护的小弟弟如意给毒死了。

这在我看来简值就是你想要呵护什么,我就打碎什么,你要坚守什么,我就毁掉你什么。吕后的这些作法完全冲击了刘盈理念,好像是在嘲讽刘盈一样。但吕后又是自己的母后,自己却对此没有一丝办法,自己只能深埋在内心中,凭这把大火焚烧自己。所以汉惠帝刘盈英年早逝是由于对现实的无力及内心理念的煎熬双重的作用下,慢慢断了自己的生机呀,就如一棵树一样,外面突破不了阻截见不到太阳,里面还要承受一团火的慢烧,这棵树的生机迟早得断了,于是刘盈在当了七年的皇帝后就英年早逝了,也许在他看来死了是一种解脱吧。


史海讲经人


汉惠帝好歹也是出生于乱世之际,要知道在刘盈小时候与他的母亲吕氏曾被项羽抓去当作俘虏。当时楚汉战争是非常激烈的,而楚汉双方一直在打仗但因为实力相当僵持不下,吕氏母子在楚营的情况可想而知,必定受到百般羞辱。而项羽大家也是知道的脾气火爆、性情暴虐。在这么一个性情无常的人下面过活,不可能一点都见不到血腥的画面吧。与其说是看见戚夫人被母亲做成人彘而害怕的生病,倒不如说是戚夫人事件让他想起以往见过的血腥画面,并联想到自己会不会也会遭受到这等待遇。而且他的个性善良,为人又太仁慈软弱遇到这些事情会病倒也是很可能的,但还不至于会直接病逝。

还有一件事可能也是造成他早逝的原因之一,那就是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刘盈也清楚自己母亲会对弟弟不利,就亲自把弟弟接入皇宫,为了让他免遭到毒害,汉惠帝吃饭睡觉都与他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护他,尽管这样的密不透风保护也有不注意的时候,最后的结果还是以悲剧收场。

最后可能给他致命一击的是刘盈的兄长刘肥,刘肥是刘盈的庶长兄,而吕氏因为要毒害他的原因是仅仅是因为,在一场家庭宴会上被刘盈邀请坐在上座便起杀心要毒死刘肥。事后,刘肥知道吕后要毒害他,便听从手下官员的建议把自己管辖的城阳郡献给吕后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并且还认自己妹妹做干娘,而刘肥也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在四年后便病逝了。也就是在公元188年,年仅二十四岁的汉惠帝也病逝了......


作成如故


不是,戚夫人之事只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惠帝刘盈是刘邦及其夫人吕雉的嫡长子,在刘邦未称帝之前就已出生,长年生活在母亲吕雉身边,缺乏男孩子的果敢。等到稍微大点的时候与父亲相处,父亲又不喜欢他懦弱的性格。刘邦和项羽争霸早期,刘邦处于弱势,时常被项羽追着打,在一次逃亡中,刘邦嫌弃马车跑的速度太慢,于是将带着的两个孩子踹下马车,其中一个正是刘盈。对于年纪不大的孩子来说,幼小的心里不知是何感想?求心理阴影?从此,再与刘邦相处也显得小心翼翼、唯唯诺诺,这样更让刘邦所不喜。



当刘邦夺得天下以后,刘盈因是嫡长子而被立为了太子,可依然不为刘邦所喜并扬言要换掉太子之位。反观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出生在安定的环境,一出生就备受宠爱,甚至刘邦还在众臣面前说“如意类我”这样的话,同为儿子,差别之大,我想身处刘盈的地位心里非常的难受吧?还好,刘盈有个好母亲,隐忍多年的吕雉用智慧的手段断了刘邦换太子的想法。


后来刘邦去世,刘盈继位为帝,母亲为太后并临朝称治而手握大权,多年媳妇终于熬成了婆。过去的小心、隐忍终于不用再继续,那么清算的时刻终将到来。接下来,吕雉用雷霆手段处理了赵王刘如意,而刘盈作为一个国家最高权利拥有者,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袍手足被自己的母亲处死。母亲是自己的至亲,无法违背她的做法那心里的不快也只有憋在心里。

再后来,母亲吕雉自作主张的将刘盈的亲外甥女嫁给自己为后。面对小自己很多的外甥女,被伦理、道德所束缚的刘盈深感自己的人生了无生趣,连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都无法作主,更别说国家大事。当吕雉带着刘盈看了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得知被做成人彘的人是昔日光鲜靓丽的戚夫人之后,生性仁弱的刘盈内心的大山塌了,他为母亲的强势以及阴狠恶毒而无力,当心里的各种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大病一场,最终抑郁而终。

当然,惠帝刘盈原本就身体羸弱,出生之后因为家庭贫寒,父亲又不理家务只靠母亲一个人操持的古代贫困人家,营养不良是常事。所以,当多年以来的心里压力及内心的毫无希望,让他没有了活下去的动力,于是戚夫人之事加速了他抑郁而终的过程。


总结惠帝刘盈的一生,是极其短暂和悲催的。幼年缺父爱并颠沛流离,少年时缺关注,成年后无法作主,造成这个悲剧的直接原因就是他的父母亲。


打工仔老杨谈古论今


惠帝英年早逝有两个原因:一是被母亲残忍的手段吓的。他从小跟在吕后身边长大,吕后是个能干强势的女人,造成了他懦弱无主见的性格,凡是拿不了主意要听母亲的意见。长此以往母后渐渐掌握了皇权,基本没啥他说话的份儿,作为一个男权社会的天下第一男人,这是非常没面子的事,他也无力反抗,所以心情一直是郁郁寡欢的,最后干脆放纵自己不理朝政任由母后一手把持。最后为了铲除异己,甚至亲手将弟弟刘如意毒死在他龙榻上,还想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异母哥哥刘肥下手,他对母后是绝望的,对自己的人生也是绝望的。

当他到了娶妻的年龄,母后竟然逼他娶自己亲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为皇后,也就是说他当舅舅的要娶自己亲外甥女做老婆!普天之下这事光听都够吓人的了!这件事给他脆弱的心理又是一记重击。也许他死了还解脱了。但是他与其说是自己死了的,不如说是间接被母亲害死的。这皇帝当的也是绝望啊!





谦语谦寻文史录


《史记》中汉惠帝的事迹附在《高后本纪》中,刘盈一代君王居然连自己的本纪都没有,而汉书虽然有《惠帝纪》但也不过是寥寥数语,大多记载的是哪个重臣或宗室死了,哪里遭灾了,虽然当皇帝七年中的国家大事都有记载,但基本上和刘盈关系不大,也没有任何一条记载是关于刘盈处理了某件国家大事。因为这七年里都是他的生母吕后以及吕氏的宗亲在执掌朝政。

关于汉惠帝刘盈的死因,有几种说法:

有一种说法,汉惠帝是因为见过被吕后做成“人彘”的戚夫人之后,被亲生母亲的残忍给吓到了,于是开始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浑浑噩噩的当了七年皇帝后,身体被酒色掏空了,于是在24岁的青壮年时就早早的驾崩了。这种说法源自《史记》中的记载:“(吕后)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而第二种说法,是在《史记》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赵王刘如意的死,班固在《汉书》中点评汉惠帝刘盈的最后一句话为:“遭吕太后亏损至德,悲夫!”唐代的颜师古注释汉书这一句的时候,说道:“谓杀赵王,戮戚夫人,因以忧疾不听政而崩。”也就是把刘盈的死因,在戚夫人惨死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吕后毒杀赵王刘如意一条。

我觉得颜师古的分析很有道理,通过《史记》中有限的关于刘盈的文字可以看出,刘盈对于这些同父异母的兄弟很是亲善:刘如意被吕后召来京城,刘盈知道自己母亲想干什么就和刘如意天天吃住在一起,好让吕后没机会下手;大哥刘肥来京城,“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并没有以皇帝的身份对待这个庶兄,而是叙以家人之礼,让刘肥坐在自己的上首。因此,吕后趁着刘盈不在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毒杀了刘如意,这对刘盈的打击应该十分巨大,赵王刘如意之死应该也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他对生母吕后的失望与恐惧。

此外,作为“皇二代”的刘盈,与其父刘邦不同,从小接受的应该是叔孙通那帮儒生的教导,因此才会被刘邦嫌弃为“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但就是这么一个接受儒家思想,从小礼乐熏陶的人,居然在母亲的要求下,娶了自己的亲外甥女,张敖与鲁元公主的女儿为妻,这一悖逆常伦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刘盈从小建立起的精神殿堂崩塌了。

因此,汉惠帝刘盈的英年早逝是由于沉迷酒色,同时心中了无生趣,而造成的这一结果的原因,并不单单只是他看到了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惨死,还有赵王如意的死与自己被迫违背了多年的精神信仰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