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刘邦宠姬,如果戚夫人从未和吕后争抢地位,是否能平安终老?

灿杰师


戚姬平安终老和她退不退出和她平安终老关系并不大。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前,召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喝到酒酣耳热时,宋太祖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让众人瞬间惊酒醒。

“汝曹虽无异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岂可得乎?”

这就意味着,身处皇家的戚姬,她的进退和她日后的存留不是她能左右的。

她与吕后之间的矛盾不能避免。

出身寒微的戚姬在人脉和政治军事势力上也的确不如吕后。吕后和刘盈的地位遭到戚姬和刘如意的威胁最为关键时周昌的冒死进谏,请张良出良策(力请商山四皓),诸兄弟皆掌握兵权,妹夫樊哙又是刘邦倚重的将军,最为重要的是吕后的儿子刘盈身为太子数年。

而让吕后感受到威胁的,也就是戚姬本人具有的几个优势。

戚姬年轻貌美能歌善舞颇得刘邦的欢心,生下的刘如意更是“类”刘邦。

虽然有些微弱,却能量巨大。

刘邦难以选择。

戚姬的柔美,如意的“类我”。

吕后的刚毅,刘盈的羸弱。

最终抉择人刘邦态度一直处于摇摆之中,这不免就产生大的矛盾。

刘邦的犹豫不决,朝臣的缄默不言或据理抗争,戚姬的狐媚,这既增加了吕后的心理负担,更增添了吕后的仇恨。

当然,戚姬在此时提出退出,或者不再逼迫刘邦废立的话,戚姬是无法幸免的。

话说回来,戚姬如果没有争立的举动。

那吕后的确有可能放过戚姬。

但是,仅仅有可能而已。

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他和母亲薄姬,远在代地称王,低调的过自己的日子。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病逝。

成为赢家的吕后迎来了刘盈的登基。

在先后除掉三任赵王后,吕后提出来,将代王刘恒迁为赵王,刘恒婉言谢绝。不用描述刘恒政治上的老道,却能辨识出吕后隐藏于其后的计划。此事虽然不了了之,但是吕后对待任何潜在的威胁是都进行详细的考虑的。

也就是说,即便戚姬在刘邦死之前,或者是诞下刘如意之前就退出,戚姬能够幸免的可能虽说会降到最低,但还是不能完全的排除。

如果奔着平安终老的想法去的话,那么摆在戚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远离刘邦。

至少和薄姬一般,诞下皇子,抛开名利之心,学习萧何的做法,大肆挥霍铺张来自污然后出长安就国。但是她们母子一辈子将会活的胆战心惊,随时会被派任为第四任赵王。那就意味着,你的平安幸福取决于别人的心情好坏与否。

二、灭掉吕后。

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那只有退而求其次,拿掉刘盈的太子之位。

一劳永逸。

事实证明,戚姬选择的第二种,积极的主动的出手,以此来获得刘邦的欢心,获取日后的平安终老。

因为她知道皇帝只能有一个,皇权大的无边无际。


唐代丹药


戚夫人不可能善终


我这么笃定的回答不是没有根据,我们先弄明白戚夫人特殊地位。

在刘邦眼里戚夫人不同于别的姬妾,这个女人千娇百媚、仙姿佚貌、温柔似水,除了年轻漂亮最重要的是温柔体贴。相比之下吕雉年老色衰,蛮横娇纵,连司马迁都评价吕雉:

———性本刚毅

形容爷们的词语用在吕雉身上却显得恰当好处,刘邦当时让吕雉当皇后也是形势所逼,基于他以前对老婆的亏欠。面对这样一个黄脸婆让刘邦是又恨又怕又没办法,更别提什么共患难,哪里还有爱的深切?


戚夫人的出现则填补了刘邦对爱情,对女性最美好的幻想,那种区别于吕雉,掏心窝子的体贴和温柔,满足了刘邦作为成功男士内心深处的虚荣,两人自然爱的你侬我侬。

戚夫人的出现是狐狸精对老公的魅惑

吕雉作为大汉的皇后刘邦的正妻,怎么能忍受戚夫人勾引自己的男人?尽管古代皇帝后宫三千,最多都是荷尔蒙分泌过多用来发泄,可是刘邦对戚夫人的态度完全不同。

我唱歌来你跳舞,我吹笛子你赋诗,你张嘴来我喂饭,你嘘寒来我问暖,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共天涯……

戚夫人夺走了吕雉在刘邦心中仅有的一席之地,那么吕雉很不爽,这种不爽是女人对小三的憎恨,老婆对狐狸精的厌恶。


刘邦爱的越深,吕雉恨的更深,即使戚夫人选择妥协,吕雉也不会善罢甘休,破坏别人家庭的女人怎么能受到欢迎?

戚夫人不懂,小三站不住脚

戚夫人独自享受着刘邦的宠爱,各种没日没夜的体验让两人生下小儿子刘如意,刘如意秀气俊美,聪明伶俐,更是让刘邦高兴的不得了。

愚蠢的戚夫人仗着刘邦的宠爱,尽然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不停的给刘邦吹耳边分,陷入温软的刘邦早就忘乎所以……多次提出更换太子。


可惜祖制不容,天理不容,大臣不容,吕雉不容

吕雉对戚夫人的恨再次升级,升级到水火不容,戚夫人原本想着利用宠爱隔山打牛,可惜是飞蛾扑火。

死在吕雉手里的大臣哪个不是一方诸侯?满朝文武的大臣谁又买账戚夫人?除了刘邦作为靠山没有人支持。

单薄的戚夫人又怎么是吕雉的对手?等到刘邦死后,迎来的是吕雉的怒火。可怜的戚夫人落得做成人棍,儿子刘如意也被毒杀。

再想想与世无争的薄姬,吕雉为啥能多次放手?戚夫人不懂,刘邦也不懂!可是吕雉她懂,薄姬的本分才是最好的天分。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达我看到的历史!


我不是易中天


这个问题,我认为即使是戚夫人不与吕后争地位,也不能平安终老。她能否平安终老取决于刘邦得态度,真不在于她自己。原因如下:

刘邦晚年真的喜欢戚夫人

话说刘邦晚年时,戚夫人是非常得宠的,重病期间也是戚夫人日夜照顾着,还时不时把自己的儿子抱给他看,蛊惑帝心。某些心理学上说年龄大些的男人喜欢在年轻女人的身上找自己年轻的影子。

估计刘邦就是这样的,面对更年期的吕后,虽然是糟糠之妻,还是更喜欢小意讨好的戚夫人。连带看戚夫人和他的儿子都顺眼很多了,提出了几次废太子,把戚夫人推向绝路。

吕后对晚年刘邦认识不清,认为一切源头都是戚夫人。

他们虽在古代,出轨是合法的,但有一点和现代夫妻关系一样。那就是丈夫出轨,妻子永远找的是第三者的麻烦,并不相信丈夫会绝情如斯。就连换太子这件事,吕后最终也归咎于戚夫人的过错。

☞吕后

殊不知,刘邦提出废立太子很有可能是为了防止吕家外戚专权。戚夫人母子只是他平衡权势的棋子而已,但刘邦晚年气场变弱,加上张良等人的劝说以及对老臣的信任,最终妥协罢了。

现在女人角度上看,戚夫人不会放弃争抢的

作为女人,能被自己崇拜的帝王所宠爱,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如果是狐狸,尾巴一定翘上天了。古代的女人是很无聊的,看了无数宫斗剧,知道皇帝后宫里真正能看破红尘的女人是不多的,后宫能得到帝王宠爱的女人也是不多。
☞传说中戚夫人画像

所以,戚夫人知道刘邦喜欢她,她为什么不抓住机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呢?就像小三的目的从来都是扶正一样。只是,她错以为刘邦悄悄留给了如意多少的后备力量,在永巷舂米还唱着歌盼望如意前来救母,更是把如意送给了死神,也把自己作成了“人彘”。

小总结

不论是刘邦的喜爱,还是吕后的识人不清,或者是戚夫人自己的作,每一条都不能让她平安终老的,最多是死的惨或者不惨的问题。


妙趣侃历史


如果当初戚夫人懂得忍让,那么她不会落得这么惨的下场,很有可能会得到善终。因为吕雉虽然心狠,但她却不是一个杀人狂魔,若不是惹了她的怒,挡了她的道,她还是不会为难人的。咱们来看看当时的薄姬,这个女人就相当的聪明,知道该如何保命。刘邦并不疼爱这个妃子,宠幸她的次数极少,可她肚子却是给力的,居然有了身孕,而且还因此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便是后来的汉献帝。



有了孩子之后,薄姬过得是战战兢兢,她知道吕后的权势很大,自己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所以表现出一切以吕后为尊的感觉,在吕后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吕后看她如此识趣,这么些年也算过得可怜,再加上她也没有被宠爱,所以刘邦去世过后,她就让薄姬去她儿子代王那里养年老了。



从这就能看得出,吕后这个人也并不是真的铁石心肠,她也是有一点点仁慈心的。而她之所以会对戚夫人这么狠,甚至将她做成了人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戚夫人自己太能作死了。当年她相当的得刘邦的宠爱,可以说是刘邦的心头肉,在临死前都还放心不下她,就怕她被自己的妻子给欺负了。可能就是因为皇帝对她太过于宠爱,导致她忘了自己的身份。她只是一个宠妃,并不是皇后。



如果说皇后背后的家族势力小,而皇后这个人能力又有限的话,那么宠妃张扬一点也无碍。可是惹怒一个背后有着家族作为支撑的皇后,并且是一个厉害级的皇后,那么耀武扬威,那就是嫌死的不够爽。吕雉这个人本来就很要强,面对着一个抢走他丈夫爱的女人,她是恨的不行。而这个女人还野心勃勃,甚至希望抢走他儿子的皇位,这就更让她恼怒不已。

戚夫人借着自己当年得宠,多次向刘邦吹着枕头风,希望他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刘邦也更爱这个宠妃生的儿子,所以是有了改立太子的这个想法。可是吕后怎么可能让他这种想法实现,她背地里拉拢了重臣,让其追随她的儿子刘盈。刘邦一看太子现在如此的人心,也不敢随意换,否则惹了朝廷众怒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故而这件换太子的事,后来才消停下来。

可是这一下才真正的让她给记恨上了,她觉得抢了丈夫的爱都还没有什么,但若想要抢她儿子的皇位,那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了。因为吕雉这一个人将权力看得很重,所以戚夫人的这一个枕头风行为可以说是触到了她的底线。如果当年戚夫人没有做出这件事,她的下场或许不会这么惨。


江上孤舟


当然可能啊,吕后也不是疯子,她也不是见人就咬的。她只收拾对她地位构成威胁的。你六畜无害,人家才不理你。

比如当时就有一位特别低调的妃子,结果大汉朝折腾到后面,皇帝变成她的后代了。

这位就是薄姬。

薄姬以前是魏王魏豹的妃子。韩信灭了魏豹之后,把薄姬送进宫,成为刘邦的妃子。

刘邦的妃子那就不要太多,估计薄姬就要歇菜,有一天,却突然被宣了过去。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薄姬有两个闺蜜,当年进宫时一起发誓,说以后谁发达,可不要忘记对方啊。

结果这两个闺蜜都成为刘邦的宠妃。只有薄姬依能给她唱一首凉凉。

这一天刘邦跟这两位宠妃吃饭,这两位想着薄姬,不由得吃吃在笑。刘邦觉得奇怪,一问之下,这两位妃子就把事情给说了。

刘邦好奇心被勾起来了,说那把薄姬叫过来看看。

薄姬知道自己的机会到了。这时候,她马上讲了一个故事。

我昨天梦见一条龙盘踞在我的身上。

刘邦大喜,今天就让你美梦成真。

可见,薄姬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这个世界是会讲故事的天下,从原始社会的篝火晚会开始就一直如此。

但是,后宫斗争颜值第一,光靠讲故事还是不成的。毕竟这不是一千零一夜。

很快,刘邦就把薄姬给忘了,但薄姬却幸运的怀上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就是刘恒。

到了吕氏掌权的时候,以前那些得宠的妃子可就倒大霉了,只有薄姬长期被冷落,所以没有进入吕后的打击序列。

而刘恒也是相当低调的一个人。八岁的时候,刘恒被封为代王,封地在山西。

到了吕后执政的时候,曾经一度想把刘恒封为赵王,这样离中央更近,地理位置更好。但刘恒谢绝了,表示自己愿意守在边疆。

所以,在陈平、周勃平定诸吕之乱,这些人精开始讨论接班人时,很快就锁定了这位低调的代王刘恒。理由有两个: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天下乎!

刘恒本身孝顺,脾气好,人畜无害的样子,他的母亲薄氏又向来与世无争,是个好相处的对象。

那就他了。

所以,吕后争了一辈子,最后还是丢了,人家不争,一切送上门。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脑洞历史观,一起打开脑洞看历史。


脑洞历史观


(1)既然是刘邦的宠妃,不管你争不争地位,都很明显得罪了吕后。因为身为宠妃,刘邦必然经常去宠幸戚夫人,那陪吕后的时间就少了。以吕后的性格,能不怀恨在心吗?所以你争不争地位,都不能保证吕后不找你麻烦。相反,万一你争赢了,反而得平安终老。那个时代,从来都是胜者为王的。

(2)如果不是吕后赢了,而是戚夫人赢了,吕后的下场未必比戚夫人好。一山不能容二虎。

(3)吕雉不是个一般的女人,她很有手段,朝臣里有她的势力,甚至她可以从刘邦死对头项羽手上活着回去,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刘邦大概也知道他死之后根本没人压制得住吕雉。

(4)戚夫人只是农夫之女,是刘邦宠妾而已,她所出的儿子一不是嫡子,二戚夫人受宠的时候根本没有拉拢过朝臣,当时一个十五岁还什么都听从周昌建议的皇子也说不上贤能,这种毫无政治敏感的女人还作出怂恿刘邦废太子这种事,完全触碰了吕雉的底线。(5)别人也就算了,戚夫人是谁,是吕雉带着儿子在项羽手下艰难求存的时候陪刘邦花天酒地的人,受宠的时候估计也仗着宠爱给过吕雉难堪,最后还挑拨刘邦废太子,不共戴天的大仇啊,吕雉根本不可能放过她,废太子失败后的刘邦和戚夫人估计心理都有数了,所以才有最后一舞吧。


邓振华


既使戚夫人从未与吕后争抢地位,戚夫人也不会平安终老。因为:吕后为人野心勃勃,深谙政治之道,性格刚强坚毅、嫉妒性极强,手段凶狠毒辣。她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诛杀韩信、黥布、鼓越等大臣。刘邦死后,她密不发丧,阴谋诛杀所有大臣,只是因为陈平、灌婴率领十万大军镇守荥阳,樊哙、周勃率领二十万大军平定燕地和代地,如果他们听说高祖驾崩,诸将都将遭到杀戮,必定联合起来进攻关中,朝廷大臣也会在内造反,出于当时形势所迫,她才放弃这一阴谋计划。执政后,因为自已的儿子惠帝逝世,她要把刘家天下篡守给自已的娘家一一吕家,果然大肆屠杀诸刘子弟以及忠于刘家朝廷的文武大臣。

戚夫人虽然很受刘邦宠爱,想让刘邦立她自已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但是她仅是定陶的一个容貌美丽性格温柔的女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像吕后那样的被封为侯的哥哥吕泽、吕释之、侄儿吕台、吕产、吕禄等娘家人,也没有吕后那样的政治才能、政治资本、政治盟友,儿子如意是位善良幼稚的赵王。她仅凭姿色,身受宠爱,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与吕后相抗衡。按照吕后为人,“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酣睡?”而嫉妒性强的人,别人既使不跟他争,他也会给别人破坏的。所以,既使戚夫人不与吕后争抢地位,吕后也非杀他不可。何况,戚夫人因刘邦关系,既使自己不愿争,但客观上已对吕后造成过威胁。

再说刘邦,安邦治国平天下,确实是天下第一,无人能出其右,但在处理家庭问题上可真是个“低能儿”。既然宠爱戚姬,既然想废太子而立如意,就必须为他们准备一定的政治条件、军事条件和安排必要的措施,但他仅是感情用事,一时兴起,就想改变有关天下大事的已成定局的政治局势。他做的这一切都为戚夫人惨遭吕后毒手,埋下了祸根。临死之前,他也只能不无忧虑的把赵王托付给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而一个诸侯王国丞相,岂能挟制执掌朝廷大权的吕后?他语重心长的嘱咐太子,登基后保护照顾好庶出的如意弟弟。而太子的善良柔弱,他自已也知道的,对凶狠毒辣的吕后能有什么办法?自已干的事情,却把渺茫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让他人对他酿的苦酒负责,他人既使想负责也是负责不了的。他对戚夫人母子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是他一手造成了戚夫人的悲惨结局,既使戚夫人不与吕后挣抢地位,如《红楼梦》的尤二姐一样,吕后也不会放过她。戚夫人是不会平安终老的。从这一历史惨剧可以看出,给人做“小三”,实在是非常危险的,连汉高祖这样的皇帝也保护不了他的“小三”,何况他人呢?不受法律保护的痴男痴女们,千万要警惕啊!


竹林吟晓1


我认为如果戚夫人不和吕后争抢地位,她肯定能平安终老。刘邦的后宫不只她一个美人,吕后对别人并没做什么,大部分是奉养宫中;薄姬还能跟着自己儿子去了封地当王太后。

这说明吕后并不是一个残暴的人,她之所以对付戚夫人,不只是因为戚夫人和她争抢地位,更因为戚夫人触碰到了她的底线。

吕后的底线是什么呢?是儿子!因为之前发生的种种事情,她对刘邦早已心冷,爱不爱的大概都不在意了,哪怕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女人,她也不会有多少妒意。

儿子才是她的全部希望,儿子登基为帝她才能扬眉吐气。

可戚夫人想让刘邦换太子,她的儿子刘如意,从出生就深得刘邦的喜爱,戚夫人就动了心思,想让儿子当太子以后好当皇帝。

她的手段也很简单,哭!一有机会就在刘邦面前哭,刘邦被她哭得心软,加上又真的很喜欢刘如意,也想换太子了,常在大臣们面前说“如意类我”,试探大臣的态度。

可大臣们坚决不同意,他们维护的倒也不是刘盈这个人,而是正统。

吕后之子刘盈,乃是嫡长子,封为太子继承大统理所应当,在他没有什么过错的情况下,你说换就换?哪怕你是天子,这事儿也没那么容易!天子也有天子的规矩要守!

你说你喜欢小儿子?可你那小儿子既非嫡,又非长,也没什么贤名,多给点封地就行,太子是万万不能当的!

戚夫人还没放弃,继续哭。

吕后怒火中烧,她可不是只会哭,直接找来哥哥吕泽,让他把张良给绑架来了,逼着张良想办法——其实她根本不用绑,张良也是站正统这一边的,出主意让她请“商山四皓”出山辅助太子,她觉得好有道理,立刻去请了。

商山四皓是四个很知名的隐士,当年刘邦去请他们都没请动。但这次可能是吕后让刘盈写的信太真诚了,他们还真的出山了!

刘邦看到他们出现在刘盈身边,大感吃惊。我觉得如果他身体更好一点的话,刘盈就要遭殃了,皇帝请不动的人,太子请动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太子比皇帝更得人心,这是大忌!

可他年纪大了,身体也差,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登天,没精力再和吕氏母子斗了。有个得到朝野认可的皇太子托付江山,也是件好事。

从此刘邦再也不提换太子的话了,戚夫人继续哭。不过这次她再怎么哭也没用了,因为没多久刘邦就死了。

吕后的好日子就来了。

戚夫人总在蹦跶她早就不爽了,将其囚禁于永巷每日舂米,出出胸中的恶气。说句实话,按照古代的习俗,主母这样惩治失了分寸、一再威胁自己地位的小妾并不算过分。

可戚夫人不服,每天唱什么“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这不是明晃晃的挑衅吗?要知道刘邦已经死了啊!你再这么大胆不是自寻死路吗?

而且你还总提儿子,是怕你儿子好日子太长,怕吕后忘了你儿子吗?

吕后果然被提醒了,对哦,你还有个儿子被封为赵王,现在封地呢。。。。。。那就叫回来杀了吧。

于是刘如意就被吕后弄死了,接着更把戚夫人给弄成了“人彘”。

戚夫人的结局是很惨,可了解了更多事情后,对她就同情不起来。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应该可以的。

不过这个不争抢地位,还要包括不支持自己儿子成为太子,不以这种试图母凭子贵的方式来与吕后争抢地位。

不然的话还是要被吕后收拾。

当然以历史来看,吕后在汉惠帝继位以后,虽然对于戚夫人颇有些惨无人道,甚至吓得汉惠帝说道这不是人干的事情,吓得其有点精神不正常。

但整体来说,吕后这个人并非是一个残暴之人。她如此收拾戚夫人,是因为他不只是刘邦的正室,更是因为刘邦的开国过程中,吕后及其吕家可是付出了很多,结果好不容易熬到开国了,戚夫人却跳出来又是跟她争宠,又是想让儿子赵王如意取代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

这不是要吕后的命吗,所以吕后在掌权以后,自然是疯狂的报复戚夫人了!

如果戚夫人老老实实的,有着自知之明,不跟吕后抢地位,也不想着让儿子成为太子的话,就是再受宠,最多是在吕后掌权以后被打压,也不至于自己还有儿子是双双因此送了命!

只能说戚夫人这个人是标准的妇人之见!看不清形势,不知道吕后有多大的势力,摆不清自己的位置,所以才有那种凄凉下场的,不能全怪吕后的。


宋安之


这个问题很好。

思虑再三,答案还是不能。因为问题里还是给出了条件,就是戚夫人仍是刘邦的宠妾。

01 刘邦对戚夫人的过分宠爱让吕后心生妒忌

自从刘邦遇上戚夫人后,就常把他带在身边。刘邦这么做是因为吕后给予不了刘邦需要的温柔和乖巧。

再看吕后,其为人刚毅,刘邦本就大男人主义,就性格互补来说,也希望妻子能温柔些,所以即便刘邦当初和她还有感情,戚夫人的出现会让他们这段感情提前画上终止符。而吕后作为一个女人,怎么可能不妒忌戚夫人?

02 刘邦宠爱如意,却对刘盈冷淡

臣闻‘母爱者子抱’,今戚夫人日夜待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明乎其代太子位必矣。

因为戚夫人长年随刘邦出征,刘邦爱屋及乌,特别是刘邦病重时,戚夫人日夜伺候,如意常伴刘邦左右。刘邦感叹:“不能让不肖子刘盈位居如意之上。”虽然有戚夫人苦苦哀求的缘故,但是刘邦心里也很欣赏如意。

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太子刘盈于公元前210年出生,刘邦第二年就踏上了征程,并没有陪伴他的成长。于是乎,公元前205年,刘邦率领56万诸侯联军前去讨伐项羽,结果在彭城被项羽的3万精兵打得落荒而逃。逃跑的途中遇到了孝惠帝及鲁元公主,刘邦就带着一起逃跑。但是楚军追得太紧了,于是刘邦便把儿女踢下车,赶车的夏侯婴看见了,马上又把二个孩子拉上马车。如此多次,刘邦大怒,想杀掉夏侯婴,也许命不该绝,他们最终安全逃至沛县。

从这里不难看出,当时刘盈不过5岁,刘邦便忍心抛弃这么小的孩子,明知这么做凶多吉少,仍三番五次往下推,可见刘邦对刘盈并无父子之情。

两孩子看见吕后,把路上情形一说,吕后心里怎么能没有阴影?之后看见刘邦如此宠爱如意,心里没想法才怪呢!

03 吕后下嫁刘邦的初衷

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原季自爱。臣有息女,原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

吕后出生名门,且比刘邦小15岁,甘愿下嫁刘邦就是因为其父认定刘邦是人中之龙,将来必定飞黄腾达。

吕后一心一意地辅佐刘邦,刘邦怀疑非刘姓王想要争夺汉室的天下,吕后便帮其杀韩信、烹彭越,手段之毒辣令人发指。

所以,如果谁要想和刘盈抢夺江山,吕后也必不会让他活着。既然吕后对戚夫人母子起了疑心,他们哪里还可能善终?

结语:

即使戚夫人从未想和吕后争抢地位,但是刘邦对戚夫人和如意的宠爱必定会让吕后妒忌和起疑,再加上吕后的心狠手辣,戚夫人母子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