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第17—19課)實用教學簡案

17 慈母情深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第17—19課)實用教學簡案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攥”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3、抓住關鍵詞“鼻子一酸”,感受作者真情的流露,感受慈母的善良慈祥。

教學重難點: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奔主題,感知大意

1、板書課題,讀課題。

2、抽生回答:你怎樣理解題目的意思?

3、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

4、思考:本文寫一件什麼事?

5、課件出示閱讀提示,學生默讀課文並作批註。

(1)從文中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作者家境的貧寒?

“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麼多錢。我也從來沒有向母親一次要這麼多錢。”

“那是我家的破收音機已經買了,被我和弟弟美俄米們吃到肚子裡了。”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2)那些描寫母親的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那些關於對作者自己的描寫讓你感同身受?

二、再讀課文,識記字詞

1、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勾畫出本文生字新詞。

3、課件出示字詞,開火車讀詞語。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聾 龜裂 陷入 忙碌 攥

4、注意“攥、龜”的讀音。理解“龜裂”,問:你見過龜裂的手嗎?誰的手是龜裂的?理解“攥”的意思。

5、書空“攥”。

6、自學要求會寫的生字並口頭組詞。

7、給多音字“龜”“掙”組詞。

三、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抽生認讀生字詞語。

2、齊讀課文。

二、品讀課文,體會慈母情深

1、提問:母親的情到底有多深?

2、母親給錢買書了,為什麼還會“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3、母親在怎樣的環境裡工作?找出母親工作環境的句子並讀一讀。

(1)體會“震耳欲聾”的意思。

(2)一次次地問和喊能少寫或不寫嗎?

4、看到母親在這樣的環境裡工作,有什麼感受?

5、“我的母親”出現了幾次?你讀出了什麼滋味?

6、在“我”的印象中,母親的背、臉和眼睛是怎樣的?找出相關語句仔細品讀。

7、母親是怎樣將錢塞在“我”手裡的?

8、體會我對母親的愛和敬意。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同桌分角色朗讀。

2、師生分角色朗讀作者與母親的對話,再次感受慈母情深。

四、總結拓展

1、每個孩子的父母都是愛你們的,請把你想對你母親說的話寫出來,表達出你對母親的尊敬與愛意。

2、給母親做一張愛心卡片,把你最想對母親說的話寫在上面。

3、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4、摘抄有關歌頌母愛的詩歌。

18 父愛之舟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第17—19課)實用教學簡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3、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和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並從中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

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和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父母不僅給予了我們生命,還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成人。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那麼父愛呢?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父愛之舟》這篇課文,去感受文中那濃濃的父愛吧。 板書課題:父愛之舟

二、初讀課文,識記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

2、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3、標出自然段序號,勾畫出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和帶生字的詞語。

4、觀察字形,你打算怎樣記住它們?和同桌一起記一記。

5、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抽生認讀,正音。

6、採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

7、區別形近字並組詞。

席——度 疼——痛 糖——塘 釘——盯 陪——培

8、學習帶生字的詞語。

9、反覆朗讀生字詞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在“我”的夢中出現了哪些難忘的場景,哪個場景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從這些事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畫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4、課文為什麼以“父愛之舟”為題?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內容說話你的理解。

“父愛之舟”表面上是寫姑爹的小船,實際上是寫父親的愛。以小舟比喻父愛,非常貼切。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父親載著它度過艱難的歲月,達到理想的彼岸。以此為題,既寫出了父愛的偉大,又見證了“我”的成長。

5、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齊讀生字詞語。

2、抽生分段朗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分別寫了什麼?這樣寫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全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首尾呼應 倒敘)

2、課文分了幾個場景進行描述?哪個場景讓你感動?

(1)父母深夜喂蠶;

(2)父親帶“我”住旅店;

(3)父親帶“我”去廟會讓“我”吃豆腐腦及為“我”做萬花筒;

(4)父親雨雪天送“我”上學;

(5)鵝山高小為“我”鋪床;

(6)父親送“我”去報考無錫師範;

(7)無錫師範送“我”去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這些場景都顯示出父親對兒子博大的愛。

3、分小組討論,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以夢境開始,引入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2~9)以小舟為線索,寫了父親對“我”滿滿的愛。

第三部分(10)以夢結尾,首尾呼應,表現出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意。

4、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5、文中為什麼多次提到“小船”?與課文題目有關嗎?

三、學習寫作方法

1、如何使場景描寫更感人呢?

(1) 選材要真實;

(2) 要以小見大;

(3) 要運用一些寫作手法;

(4) 要有細節描寫。

2、學習作者以小見大的寫法。

四、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1、複習字詞,觀察字形。

2、學生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三、總結拓展

1、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它以夢境的形式,採用倒敘的手法,描寫了父親關愛“我”的幾個場景,表現了父愛的深沉和偉大。我們應該知恩、感恩。

2、學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收穫和感受呢?

3、回憶一個父親關愛你的場景,並寫下來。

19*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第17—19課)實用教學簡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3、懂得成長的背後離不開父母長輩的關愛與幫助,學會正確對待讚賞和批評。

教學重點:從父母兩種不同的評價中體會都飽含著對巴迪的愛。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怎樣逐步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包含的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入課題

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第19課(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2、看了這個題目後,你有什麼疑問?為什麼要加引號?

二、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作者是怎樣逐步理解了父母不同的評價出發點都是對自己的愛?

2、學習童年故事部分.

(1)默讀。思考:當聽到母親和父親不同的評價後,“我”的表現分別是怎樣的?你體會到了什麼?

(2)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畫出母親和父親對我評價的句子,並圈出關鍵詞。

(3)聽到父母不同評價後“我”有怎樣的表現?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認真體會。

(4)抓住關鍵詞“靦腆”“得意洋洋”“迫不及待”“溼潤”“沉重”“失聲痛哭”來體會“我”聽到不同評價後的不同心情。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4、在你的眼裡,這是怎樣的母親和父親?

5、想一想:面對同一首詩,母親和父親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評價呢?

6、這兩種不同的愛,對“我”以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7、學習後來的認識部分

(1)讀文,思考:後來對父母不同評價,巴迪是怎樣認識的?找出相關的句子來讀一讀,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長大後,不得不承認父親的評價是對的,母親一直在鼓勵我。)

(2)反覆朗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細細體會“我”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

8、體會“兩種聲音”“兩種力量”“兩股風”的含義。

“兩種聲音”:“精彩極了”“糟糕透了”。

“兩種力量”:母愛——鼓勵 父愛——警告

“兩股風”:母親鼓勵的風,父親批評的風。

9、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總結拓展

1、母親的評價是慈祥的,是鼓勵和讚揚,給了“我”寫作的興趣和信心;父親的評價是嚴厲的,是一種警告和批評,讓“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驕傲,這是兩種不同的愛。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既要聽動聽的讚美,也要聽警告和批評,才能把握好生活的小舟,茁壯成長。

2、在生活中你應該怎樣認識父母、長輩的讚賞和批評呢?

3、小練筆:寫一件你與父母之間充滿愛的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