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集团式冲锋,还有多大意义?

在国内网络上,所谓的“人海战术”,长期以来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用于贬低和诋毁我军的惯用伎俩。按照他们的说法,我军在国内战争和半岛战争中,都是依靠不计伤亡、不惜人命的人海战术来达到自己的作战目的。GMD军队和美军在分别“毙敌上百万”之后,扣机枪扳机扣到手软,由于不忍心多造杀孽,才不得不胜利转进,一个退到了对岸,一个退到了三八线以南。这样的奇谈怪论流毒甚广,迷惑了不少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所以很有必要以正视听。

在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集团式冲锋,还有多大意义?

在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初期,人海战术的确不失为一种克敌制胜的有效途径,毕竟对手的火力输出相对有限,冷兵器就不提了,早期的火枪火炮射速太慢、射程太近,难以抵挡密集人海的集团式冲锋,这也算得上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原始的饱和攻击战术。然而随着连射火器的发明和普及(比如机枪、速射炮),就好比军舰的宙斯盾系统一样,成为克制人海战术(饱和攻击)的不二利器。不管是徒步冲锋的步兵还是铁蹄滚滚的骑兵,在集火弹幕面前统统人挡灭人、佛挡灭佛。

在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集团式冲锋,还有多大意义?

人海战术最恐怖的噩梦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战场上交战双方动辄出动百万规模的兵力激烈厮杀。其实最早进入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才是人海战术的真正顶级玩家,原因很简单:只有具备了近代化的运输工具和后勤保障体系,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高效调动兵力实施人海战术。同时期的中国尽管人口远远多于欧洲列强,但是身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根本没有跟人家玩人海战术的资格,纸面上的兵力跟单位时间实际投入战场的兵力完全是两码事。

在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集团式冲锋,还有多大意义?

这个时期重机枪、铁丝网、战壕成为收割生命的最快捷方式,例如在索姆河战役中仅仅一天的时间,英军的集团式冲锋在德军的重机枪阵地面前就伤亡了6万人,彻底宣告了人海战术的终结。二战时期军事技术更是突飞猛进,使得人类战争的形态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空中打击+装甲集群的空地一体化作战成为陆战主宰,轻装步兵的人海战术更加边缘化了。太平洋战场日军绝望无助的万岁冲锋,除了留下残缺不全的成片尸首以外,对于战局的走向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在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集团式冲锋,还有多大意义?

如果现在还有人相信,我军是依靠人海战术来屡屡战胜拥有优势装备、优势火力甚至优势兵力的对手的,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坏,那就要自我反思下了。至于现代化战争就更不用多说,在这个远程精确制导打击大行其道的时代,被发现就意味着被摧毁。还有人想玩人海战术?生怕对手不知道你的这么一大群人在什么具体位置吗?一堆集束炸弹或者燃料空气炸弹从天而降,就算有再多的人也只有瞬间灰飞烟灭的下场。肉弹扛不住炸弹,人海挡不住火海。珍惜生命,远离人海战术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