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他在上世紀20年代被譽為光、宣詩壇108將之一。詩書畫並稱三絕,近世作者罕與其匹,山水師明清諸家,中國古今楷書名家之一,現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史學家。與吳昌碩、黃賓虹、林散之、齊白石為至交,評論家認為他的書畫作品可與張大千媲美。

陳含光(1879-1957),江蘇揚州人,清光緒舉人,後官至道臺,祖籍儀徵,名延韡,號移孫,後改含光,以字行,別號淮海。善篆書,習吳天發神籤碑,功力深厚,頗得其髓,著有自寫景印本,含光詩存,含光文存。著有《人外廬文集》二冊,《含光詩乙集》上、下冊,《臺遊詩草》一冊,《含光駢體文稿》,《讀史隨筆》等。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陳含光出生於淮揚世家,清光緒五年(1879)生於世代為官的書香門第。其父陳重慶乃揚州名流,清光緒年間舉人,以詩書名進,為官至道臺。陳含光自幼聰穎,讀經書、涉獵百家,在書畫上也有過人天賦。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10歲能賦詩,16歲以第一名入選秀才,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中舉後授拔貢,京朝大吏推薦他為內閣中書,但是他無意仕途,拒不入朝。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民國初年袁世凱政府設立“清史館”編纂《清史稿》,陳含光被推薦為江蘇代表出席民國第一屆議會,當時他以學識淵博進入清史館,與繆荃孫、楊度等纂修《清史稿》。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陳含光在清史館呆了兩年,不願和仇恨革命的遺老們著述這部史書,於是毅然辭職回揚州,從此隱居揚州,以詩書畫自娛。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陳含光自北京“清史館”回揚州以後,一直是揚州文化界重量級人物。與康有為、譚嗣同、于右任等相識,與王國維、李審言、劉師培、辜鴻銘是知音,與吳昌碩、黃賓虹、林散之、齊白石等為至交,更與朱自清論詩,為忘年交。後人湯傑在《廣陵春秋》第三輯中撰文《陳含光與朱自清論詩》,有詳盡敘述。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1935年受聘任教於揚州國學專修學校,授駢體文。因講解精彩,學生為之傾倒。雖講課酬金微薄,卻從不缺課。日軍侵佔揚州時,其深居簡出,一再拒絕日偽政府宴請,以賣書畫度日。刻閒章自稱“淪隱者”。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遇日軍強索字畫,則事先毀筆、破硯、裂紙以避。日軍投降後,書聯“八年堅臥,一旦昇平”慶賀。不久,被遴選為江都縣臨時參議會議員,應邀主持江都文獻會及公款公產管理處。

如今,揚州許多著名旅遊景點都留有陳含光墨寶。史可法紀念館前著名楹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即為張爾藎撰,陳含光書。其石刻“貞烈耿六姑傳”,仍然嵌於耿家巷青囊舊屋內,是揚州唯一保留至今的家庭牌坊。汪氏小苑裡“春暉室”中的對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堪稱陳含光先生的絕世之作。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陳含光1948年隨子遷臺北,迎養臺北時即已70歲高齡,雖兒孫繞膝,卻時刻眷念大陸,常在詩中流露出其懷念故鄉之情:

茫茫天地此身浮,桂杖郊原得暫留。

四野寒煙沉去鳥,一溪微雨渡歸牛。

大田稻獲知農喜,小市燈明喚客愁。

潦草衣冠黧黑麵,故鄉誰信是揚州。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在他79歲(1957年)生日時,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有賀《陳含光先生七九大慶》聯:

徐反而還至射洪,劃開時代變詩風;

不為四傑承餘絕,自是初唐一大宗。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1957年春,陳含光先生辭世於臺北,享年79歲。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近現代名家 陳含光書畫作品輯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