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唱歌曲,到底唱出了什麼?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因為四年前在一場演唱會改編演唱了王洛賓整理的《康定情歌》,王洛賓後人認為歌手譚維維侵犯了保護作品完整權、表演權,遂將其告上法庭。近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有人說:在“翻唱當道”的環境下,出現這樣的糾紛,也可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受黨報評論君的邀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流行音樂翻唱的事。

翻唱,是指將已經發表並由他人演唱的歌曲根據自己的風格重新填詞編曲、重新演唱。具體來說,又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將別人的作品直接拿過來演唱,或將外國歌曲翻譯成國語版本,這是華語歌壇最為普遍的翻唱方式。僅日本歌手中島美雪一人,就有超過70首歌曲,被翻唱成100多個版本的華語歌。歌迷熟悉的劉若英的《原來你也在這裡》、范瑋琪的《最初的夢想》,都出自“美雪奶奶”之手。相較於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加入個人元素和音樂技法的翻唱形式,近年來被更多觀眾所接受。歌手們常以情懷為賣點,緊貼大眾審美,用老歌新唱的方式,精準刺激觀眾的神經,給人一種過電般的顱內體驗。

翻唱歌曲,到底唱出了什么?| 睡前聊一会儿

翻唱似乎是中國流行音樂界繞不過的一道坎。在上世紀70年代華語樂壇剛剛起步的時候,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就已經出現了翻唱的影子。在信息閉塞的歲月,一首旋律輕快悅耳、歌詞朗朗上口的歌曲便足以讓歌手火遍大江南北,觀眾也顧不上歌曲到底從何而來。時下,《中國好聲音》《一起樂隊吧》等綜藝節目中,也少不了翻唱歌曲的出場,演唱者中也不乏成名已久的巨星。即便在符合法律規定,獲得著作權人的表演、改編許可並支付相應報酬的前提下,歌曲翻唱現象在收穫掌聲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小爭議。

從歌手的角度看,相比使用未經觀眾檢驗的新作,改編翻唱經典是保證舞臺效果、傳播的一種“套路”。對歌迷而言,翻唱之所以受到歡迎,在於其中包含了人們對回憶的追溯、對生活的嘆息。在陌生的城市、熟悉的角落,聽見風路過地鐵和人海,便想起了“我曾經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絕望著也渴望著,也哭也笑平凡著”的歌詞。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腦中的情緒和歌曲的旋律產生了共鳴。翻唱像是一臺留聲機、一本老日記,將逝去的時光慢慢找回,細細品味,再悄悄離去。

正是這樣的精神撫慰,為翻唱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翻唱歌曲,到底唱出了什么?| 睡前聊一会儿

我們並不否認,基於歌曲原本的旋律,填上恰如其分的歌詞,配上符合樂曲意境的樂器和編曲,亦可造就一部與原作相得益彰的佳作。正如有人所說:它原來是什麼歌曲並不重要,但在我的記憶中,就是催人奮進的《紅日》、傳遞相思之情的《遙遠的她》。這樣的改編,縱使與原作的意思多少有些出入,也能廣為傳唱、深入人心。但現實中,也有不少翻唱作品因為對原作缺乏深入理解而顯得畫蛇添足、不倫不類。翻唱作品既不遵循作者本意,更未注入創作心血,流於千篇一律的俗套,就很難打動人心。

其實,原創作品的匱乏才是翻唱盛行的根本所在。當我們回看90年代金曲頒獎典禮,一年間佳作頻現的盛況,讓人唏噓往日的輝煌,也感嘆“老本”比“新貨”更優質。唱片時代的結束,互聯網上大規模的傳輸拷貝,使得專輯變現極為困難,音樂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收益尚不明確的原創歌曲,於是,培養原創音樂的土壤愈發稀薄,很多原創歌手只好混跡於酒吧、livehouse和音樂節,而主流音樂頻道則被流量牢牢掌控。當翻唱流行、原創匱乏的局面與迎合大眾口味的生存之道,音樂產業走向市場、流向資本的客觀趨勢相遇,這難道不是一種無奈?

翻唱歌曲,到底唱出了什么?| 睡前聊一会儿

可喜的是,中國原創音樂面臨考驗的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前景。2018年初,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在打破版權壟斷的同時,將建立多方認同的收入分成體系。對於音樂人而言,作品得到最大限度的傳播,收穫更多平臺的聽眾,進而獲得更合理的收入,將推動原創音樂良性發展。當質量上乘的音樂原創作品不斷問世,翻唱的“鐵飯碗”或許也不再會旱澇保收了。

在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中被翻唱的《一場遊戲一場夢》,一度成了筆者單曲循環的歌曲。在家清唱的我被父親嘲笑:你們這年代追女孩還唱這首歌呢?我一時語塞。的確,兜兜轉轉,我們還唱著父母年輕時的歌曲,是可笑,還是可悲?但嘴裡還是唱著那句:為什麼道別離,又說什麼在一起。

這正是:翻唱情懷尤可貴,原創新歌價更高。

(文| 白光迪)

翻唱歌曲,到底唱出了什么?| 睡前聊一会儿

薦書

《與時代談談心——睡前聊一會兒》

翻唱歌曲,到底唱出了什么?| 睡前聊一会儿

簡介

兩年前,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年輕人,在“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開了個小欄目——“睡前聊一會兒”。聚焦文化現象、社會心態,以大時代為底色,以輕閱讀為指向,與年輕人360°無死角對話,這個欄目很快吸引了大批讀者,成為了近300萬人的睡前必看的讀物。

化身“黨報評論君”觀世相,這一欄目提供了一個觸摸時代、感知社會的窗口,成為主流媒體評論放下身段、延展新可能的有益嘗試。以坦誠與真摯的姿態觀察世界並不容易,以文字推動更多人理解、包容社會的多元則更難,但是這本書做到了。

— 京東已售,掃碼即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