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唱歌曲,到底唱出了什么?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因为四年前在一场演唱会改编演唱了王洛宾整理的《康定情歌》,王洛宾后人认为歌手谭维维侵犯了保护作品完整权、表演权,遂将其告上法庭。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有人说:在“翻唱当道”的环境下,出现这样的纠纷,也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受党报评论君的邀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流行音乐翻唱的事。

翻唱,是指将已经发表并由他人演唱的歌曲根据自己的风格重新填词编曲、重新演唱。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将别人的作品直接拿过来演唱,或将外国歌曲翻译成国语版本,这是华语歌坛最为普遍的翻唱方式。仅日本歌手中岛美雪一人,就有超过70首歌曲,被翻唱成100多个版本的华语歌。歌迷熟悉的刘若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都出自“美雪奶奶”之手。相较于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加入个人元素和音乐技法的翻唱形式,近年来被更多观众所接受。歌手们常以情怀为卖点,紧贴大众审美,用老歌新唱的方式,精准刺激观众的神经,给人一种过电般的颅内体验。

翻唱歌曲,到底唱出了什么?| 睡前聊一会儿

翻唱似乎是中国流行音乐界绕不过的一道坎。在上世纪70年代华语乐坛刚刚起步的时候,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就已经出现了翻唱的影子。在信息闭塞的岁月,一首旋律轻快悦耳、歌词朗朗上口的歌曲便足以让歌手火遍大江南北,观众也顾不上歌曲到底从何而来。时下,《中国好声音》《一起乐队吧》等综艺节目中,也少不了翻唱歌曲的出场,演唱者中也不乏成名已久的巨星。即便在符合法律规定,获得著作权人的表演、改编许可并支付相应报酬的前提下,歌曲翻唱现象在收获掌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小争议。

从歌手的角度看,相比使用未经观众检验的新作,改编翻唱经典是保证舞台效果、传播的一种“套路”。对歌迷而言,翻唱之所以受到欢迎,在于其中包含了人们对回忆的追溯、对生活的叹息。在陌生的城市、熟悉的角落,听见风路过地铁和人海,便想起了“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也渴望着,也哭也笑平凡着”的歌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脑中的情绪和歌曲的旋律产生了共鸣。翻唱像是一台留声机、一本老日记,将逝去的时光慢慢找回,细细品味,再悄悄离去。

正是这样的精神抚慰,为翻唱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翻唱歌曲,到底唱出了什么?| 睡前聊一会儿

我们并不否认,基于歌曲原本的旋律,填上恰如其分的歌词,配上符合乐曲意境的乐器和编曲,亦可造就一部与原作相得益彰的佳作。正如有人所说:它原来是什么歌曲并不重要,但在我的记忆中,就是催人奋进的《红日》、传递相思之情的《遥远的她》。这样的改编,纵使与原作的意思多少有些出入,也能广为传唱、深入人心。但现实中,也有不少翻唱作品因为对原作缺乏深入理解而显得画蛇添足、不伦不类。翻唱作品既不遵循作者本意,更未注入创作心血,流于千篇一律的俗套,就很难打动人心。

其实,原创作品的匮乏才是翻唱盛行的根本所在。当我们回看90年代金曲颁奖典礼,一年间佳作频现的盛况,让人唏嘘往日的辉煌,也感叹“老本”比“新货”更优质。唱片时代的结束,互联网上大规模的传输拷贝,使得专辑变现极为困难,音乐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收益尚不明确的原创歌曲,于是,培养原创音乐的土壤愈发稀薄,很多原创歌手只好混迹于酒吧、livehouse和音乐节,而主流音乐频道则被流量牢牢掌控。当翻唱流行、原创匮乏的局面与迎合大众口味的生存之道,音乐产业走向市场、流向资本的客观趋势相遇,这难道不是一种无奈?

翻唱歌曲,到底唱出了什么?| 睡前聊一会儿

可喜的是,中国原创音乐面临考验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前景。2018年初,腾讯音乐与阿里音乐达成版权转授权合作,在打破版权垄断的同时,将建立多方认同的收入分成体系。对于音乐人而言,作品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收获更多平台的听众,进而获得更合理的收入,将推动原创音乐良性发展。当质量上乘的音乐原创作品不断问世,翻唱的“铁饭碗”或许也不再会旱涝保收了。

在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中被翻唱的《一场游戏一场梦》,一度成了笔者单曲循环的歌曲。在家清唱的我被父亲嘲笑:你们这年代追女孩还唱这首歌呢?我一时语塞。的确,兜兜转转,我们还唱着父母年轻时的歌曲,是可笑,还是可悲?但嘴里还是唱着那句:为什么道别离,又说什么在一起。

这正是:翻唱情怀尤可贵,原创新歌价更高。

(文| 白光迪)

翻唱歌曲,到底唱出了什么?| 睡前聊一会儿

荐书

《与时代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翻唱歌曲,到底唱出了什么?| 睡前聊一会儿

简介

两年前,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年轻人,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开了个小栏目——“睡前聊一会儿”。聚焦文化现象、社会心态,以大时代为底色,以轻阅读为指向,与年轻人360°无死角对话,这个栏目很快吸引了大批读者,成为了近300万人的睡前必看的读物。

化身“党报评论君”观世相,这一栏目提供了一个触摸时代、感知社会的窗口,成为主流媒体评论放下身段、延展新可能的有益尝试。以坦诚与真挚的姿态观察世界并不容易,以文字推动更多人理解、包容社会的多元则更难,但是这本书做到了。

— 京东已售,扫码即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