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朝到当代,叠体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国学大师章太炎性格桀骜狂放,骂慈禧、骂光绪、骂袁世凯、骂孙中山,曾被清政府通缉,被袁世凯软禁,但他仍旧毫无顾忌,被称作“民国时期的祢衡”,绰号“章疯子”。

从商朝到当代,叠体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在为自己的闺女起名之时,充分发扬了自己的神经病风格。为四个女儿分别起名为章㸚(lǐ,稀疏明朗)、章叕(zhuó,连缀)、章㠭(zhǎn,展开)、章㗊(jí,众口)。

“㸚”、“叕”、“㠭”、“㗊”,这四个字都属于“叠体字”。叠体字是指统一部件叠加,或同一部件的正形与其反形或倒形叠加所构成的,不包括其他部件的一类特殊汉字。

叠体字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系统里都有它的身影。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叠体字在文字史的不同时期数量、组合层次、构件属性、词性会有差异,比如“隻”不是叠体字,但简化后的“双”就变成了叠体字。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话题:从商朝到当代,叠体字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商朝到当代,叠体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甲骨文中的叠体字

甲骨文是刻在龟壳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内容是商朝占卜的记录,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能够被释读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经专家隶定的甲骨文总数为1012个(根据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翻阅此书可找到71个叠体字(占总数7%),可释读的有58个(占总数5.73%)。

列举如下:

从商朝到当代,叠体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58个甲骨文叠体字,都是由两到三个独体构件组成的,不存在合体构件。独体构件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从图画演变而成。

这58个甲骨文叠体字,从语法功能上看,动词有26例,名词有17例,还有部分用作形容词和数词。

二、金文中的叠体字

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笔者从这本书找到了47个叠体字。

从商朝到当代,叠体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商朝到当代,叠体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上面所列叠体字占到可识别金文总数的1.94%,少于可识别甲骨文叠体字的比例。主要原因是金文中会意字的绝对数量减少了,金文总字数却成本增加了。

47个金文叠体字由40个基础构件合成。这些基础构件隶定为:

从商朝到当代,叠体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金文叠体字已经出现了合体构件,这与甲骨文叠体字全部为独体构件不同。

从商朝到当代,叠体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同甲骨文相似,金文中的叠体字也以二叠为主,三叠为辅,没有四叠、五叠、六叠。

从语文功能来看,47个金文叠体字中,动词20例,名词13例,形容词10例,数词2例。

三、小篆中的叠体字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从商朝到当代,叠体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东汉经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完整地收录了晚至东汉王朝的小篆字形。《说文解字》一书共收录小篆9353字,重文1163字。笔者从《说文解字》中检索得到114个叠体字(包括重文和新附字),占所收总字数的1.08%。

从商朝到当代,叠体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通过合理的拆分,114个叠体字可以得到83个基础构件,其中独体构件73个,合体构件10个。

从语法功能来看,《说文解字》小篆叠体字归为动词类的共有45例,归为名词类的共有37例,归为形容词类的共有28例,归为数词类的共有3例。

四、楷书中的叠体字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从商朝到当代,叠体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隶变使汉字的构件系统由线条构形转变为笔画构形,使汉字进入了今文字阶段。隶书中保留着“蚕头燕尾,波碟挑法”的美术化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字书写速度。楷化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汉字的去美术化,楷化使得汉字最后一点波折的笔画变成了平直的笔画,使汉字最终实现了符号化。

关于楷书辞书,笔者最偏爱的是冷玉龙主编的《中华字海》,“广采博收、不遗珠玑”,共收录汉字八万五千多个。这本巨著中收录了448个叠体字,占全书总字数的0.54%.

五、叠体字的发展趋势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了以音义合成为主的构成方式为主要道路,形声字就变了现代汉字的主流,会意字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叠体字作为会意字的一部分,也跟着走下坡路。甲骨文中叠体字占比高达7%,现代楷书中叠体字占比还不到1%。

楷书的叠体字在结构样式方面的玩法比甲骨文和金文要丰富得多。

从同构字的构件数量上来说,甲骨文和金文只有二合式、三合式和四合式叠体字,而楷书中出现了五合式、六合式和八合式叠体字。从同构字构件的位置上来说,甲骨文和金文只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品”字结构等三类模式,而楷书中则出现了上中下等新结构。从词性上说,甲骨文和金文的叠体字是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而造,而楷书中出现了虚词类叠体字。

如今,古老的叠体字有三大去向:一是原来的叠体字仍然作为基本的常用字保留下来,并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如晶、鑫、森、磊、森、品、林、多等等;一是汉字简化后,除了特殊用途古籍、题字外,均以简体形式出现在印刷品中。如轟(轰)、姦(奸)、鱻(鲜)等等;一是字书中以异体或俗体形式出现的叠体字。由于很少被人们实际使用,所以会继续保留在字书当中,作为汉字发展历史的标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