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教師資格考試簡答題重磅彙總(一)

2019下教師資格考試簡答題重磅彙總(一)

​​請簡述教育的起源學說

(1)神話起源說

是人類關於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觀點。所有的宗教都持這種觀點。代表人物為朱熹。

(2)生物起源說

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它認為教育起源於動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鷹教小鷹飛翔,老貓教小貓抓老鼠等。從這個學說開始,教育起源問題開始轉向科學解釋。代表人物為法國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利托爾諾;英國教育家沛西•能。

(3)心理起源說

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年人的一種“無意識模仿”。心理起源說和生物起源說都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代表人物美國教育家孟祿。

(4)勞動起源說

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代表人物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米丁斯基。

請簡述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徵(勞教分離有階級,古代人死板)

第一,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

第二, 教育具有階級性和等級性;

第三, 教育內容偏重於人文知識,教學方法傾向於自學、對辯和死記硬背。

請簡述近代社會教育的特點(公立世義)

第一, 國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統, 加強對教育的控制。

第二, 普遍實施義務教育。強調對國民實施一定的教育是國家的責任, 接受一定的教育是公民應盡的義務。

第三,重視教育立法,依法治教。西方教育發展的一個明顯特點是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教育的每次重要進展或重大變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和提供保證。

第四,教育世俗化。與公立教育發展相適應,教育逐漸建立了實用功利的教育目的,從宗教教學中分離出來。

請簡述現代教育的特點(全民多現身)

(1)教育的終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所有人都接受教育,特別是適齡兒童都進入小學,所有中青年都脫盲。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對教育的等級化、特權化、專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主要是指對教育的單一性和統一性的否定,是培養目標、辦學形式、管理模式、教學內容、評價標準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術現代化

教育技術現代化主要是指現代科學技術在教育技術上的應用,包括教育設備、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現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觀念的變化。

請簡述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龜速內木法解手)

1.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目的

2.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課程設置與教育內容

3.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

4.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學校結構

5.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學方法、手段、組織形式

請簡述教育對生產力的反作用(教育的經濟功能)

1 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途徑

2 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最有效形式

3 教育是進行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手段

請簡述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作用(正經領導有權利決定教育性質)

1.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性質決定著教育的性質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和制約著教育的領導權

3.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受教育的權利和程度

4.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

請簡述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養出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維護和鞏固一定的政治經濟制度

2.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制度服務

3.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

請簡述文化對教育的影響(慕容方向)

1.文化影響著教育的價值取向

2.文化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

3.文化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

4.文化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

請簡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傳遞文化(繼承功能、傳遞功能)

2.教育傳播文化(傳播功能)

3.教育選擇文化(選擇功能)

4.教育創造和更新文化(創新功能)

請簡述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現

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

二是指不同方面在同一年齡階段發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發展的不平衡性告訴我們,人的不同素質都有其發展的關鍵期和最佳期。關鍵期是指個體的行為和能力的發展有一個最佳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減弱或沒有影響。在關鍵期內施加教育影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請簡述遺傳對人的發展的作用

遺傳是指人們從父母先代繼承下來的解剖生理特點。

1.遺傳素質是人的發展的生物前提或物質前提

2.遺傳素質的成熟過程制約著人的發展過程及其階段

3.遺傳素質的差異是造成個體間個別差異的原因之一

請簡述環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

教育學中所說的環境一般指社會環境,它包括被人改造過的自然、個體間的社會關係及社會意識形態等,對人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1.環境對人的發展提供多種可能

2.人對環境的反應是能動的

請簡述德育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當中的作用

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政治觀念,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在五育中的作用為靈魂與統帥。

請簡述體育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當中的作用

掌握健康和運動的知識,形成運動技能和衛生習慣,發展他們的體力和運動能力,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體質。在五育中起到基礎的作用。

請簡述癸卯學制和壬子癸丑學制的主要內容

(1)“癸卯學制”又稱《奏定學堂章程》

第一個正式實施的現代學制。是實行新學制的開端。該學制明文規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明顯反映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

(2)“壬子癸丑學制”

由蔡元培主持,該學制明顯反映了資產階級在學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廢除在教育權方面的性別和職業限制,在法律上體現了教育機會均等。第一次規定了男女同校,廢除讀經,充實了自然科學的內容,將學堂改為學校。

請簡述學校課程的含義

學校課程是學校自行研究開發的課程。它的設置目的在於儘可能適應社區、學校、學生的差異性。學校課程通常是由校長領導、教師參與研製開發的,通常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

請簡述隱性課程的含義

隱性課程亦稱潛在課程、自發課程,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如師生關係、校風、學風等。隱性課程具有潛在性和非預期性,是伴隨顯性課程而生的,沒有顯性課程就沒有隱性課程。

請簡述古德萊德關於課程的分類

(1)理想的課程,即由一些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和課程專家提出的應該開設的課程。例如有人提議在中學開設同性戀教育的課程。

(2)正式的課程,即由教育行政部規定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學校課程表中的課程。

(3)領悟的課程,即任課老師所領會的課程。

(4)運作的課程,即在課堂上實際實施的課程。

(5)經驗的課程,即學生實際體驗到的東西。

請簡述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

總的來說,社會、知識和兒童是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此外,不同的課程理論,也對課程起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制約課程的因素主要有:

(1)—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與提供的可能(社會需求)。

(2)—定時代人類文化及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學科知識水平)。

(3)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能力基礎及其可接受性(學習者身心發展的需求)。

(4)課程理論。

請簡述社會改造課程理論的含義

代表人物為布萊梅爾德、弗萊雷。主要觀點為把課程的重點放在現實社會問題、社會改造和社會活動計劃及學生關心的社會問題上,主張應圍繞重大社會問題來組織課程內容。

請簡述影響課程目標制定的因素

1.學習者的需要

學習者的需要是確定課程目標的基本依據。

2.當代社會生活的需求

學校課程要反映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將當代社會生活的需求確定為課程目標,需要貫徹三條原則:民主性原則、民族性與國際性相統一原則、教育先行原則。

3.學科體系

課程內容來源於一些主要學科的知識,因而課程目標的實現必須要以學科為依託,即在確定課程目標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學科本身的功能。

請簡述課程標準的含義

課程標準,亦即學科課程標準,是國家制定的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標、任務,知識的範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和有關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教師將課程標準作為檢查自己教學質量的依據。

請簡述課程資源的開發途徑與方法

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進行社會調查。

(2)審查學生活動。

(3)開發實施條件。

(4)研究學生情況。

(5)鑑別校外資源。

(6)建立資源數據庫。

(7)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

請簡述課程資源的開發途徑與方法

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進行社會調查。

(2)審查學生活動。

(3)開發實施條件。

(4)研究學生情況。

(5)鑑別校外資源。

(6)建立資源數據庫。

(7)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

請簡述泰勒的目標模式的內容

泰勒被譽為“課程理論之父”“教育評價之父”。其核心觀點為:

(1)學校應努力達成哪些目標?(目標)

(2)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內容)

(3)怎樣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方法)

(4)如何確定這些目標是否達到?(評價)

評價:

(1)有條理有系統,操作性強;

(2)把評價融入課程設計之中能夠提供反饋;

(3)課程目標都是以顯性的行為來界定,因此像理解力、鑑賞力、情感等不能完全轉化為行為的目標就會丟失。

請簡述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背景

(1)建構主義思潮

(2)多元智能理論

(3)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請簡述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1.核心理念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內涵包含以下三點:

(1)學生是發展的人

①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③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

①學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

③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①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不可以由教師任意捏塑。

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③學生是權責主體。

2.基本理念

(1)關注學生髮展

(2)強調教師成長

(3)重視以學定教

請簡述新課程改革對課程結構的調整

新課改明確要求課程設置必須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對課程結構做了如下調整:

(1)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

(2)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為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展,課程標準應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開設必修課的同時,設置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開設技術類課程。積極試行學分制管理。

(3)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4)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請簡述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評價內容

仍然過多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書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查.

(2)評價標準

仍然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

(3)評價方法

仍以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仍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而很少採用體現新評價思想的、質性的評價手段與方法.

(4)評價主體

被評價者仍多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基本上沒有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

(5)評價重心

仍過於關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請簡述現代教學觀

(1)教學是課程創生和開發的過程;

(2)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3)教學過程重於教學結果;

(4)教學更關注人而不只是科學.

請簡述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的措施

第一,建立新型的師生觀: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容。

第二,樹立教師威信。a.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養;b.要擁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學技能;.要對學生嚴格要求與關懷愛護。(請簡述老師如何樹立教師權威)

第三,善於和學生交往。

第四,發揚教育民主,傾聽學生的意見。

請簡述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

(1)專業理想的建立。教師的專業理想是教師對成為一個成熟的教育教學專業工作者的嚮往與追求,它為教師提供了奮鬥的目標,是推動教師發展的巨大動力。

(2)專業知識的拓展與深化。教師作為一個專業人員,必須具備從事專業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因此,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專業知識主要包括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一般文化知識。

(3)專業能力的提高。專業的教師必須具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這種專業能力可分為教師技巧和教育教學能力兩個方面。

(4)專業自我的形成。專業自我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動機、工作滿意感、任務知覺和未來前景。

請簡述福勒和布朗教師專業發展的三階段理論

①關注生存階段

處於這一階段的教師,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們如何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幹得不錯?”等。因而可能會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如何與學生搞好個人關係上,想方設法控制學生,而不是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獲得學習上的進步。

②關注情境階段

處於這一階段的教師,關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以及班級大小、時間壓力和備課材料是否充分等與教學情境有關的問題,如“內容是否充分得當?”“如何呈現教學信息?”“如何掌握教學時間?”等。傳統教學評價集中關注這一階段,一般來說,老教師比新教師更關注此階段。

③關注學生階段

處於這一階段的教師,將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認識到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適當的教學,促進學生髮展。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

請簡述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基本理念

師德為先

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依法執教。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能力為重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小學生,遵循小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請簡述文獻檢索的主要方法

順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綜合查找法。

請簡述研究計劃的基本內容

課題名稱、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步驟、研究方法、預期成果、課題研究保證措施等。

請簡述撰寫研究報告需要注意的地方

從事實出發,科學性與通俗性相結合,重點應放在介紹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方面,不隱諱自己的缺點。

請簡述行動研究法的含義

行動研究法,是指有計劃、有步驟地由教師或與專家及研究人員合作,邊研究邊行動,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它是為行動而研究,在行動中研究,由行動者研究。

優缺點:可以適時提供反饋,並針對反饋靈活地進行調整;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便於解決實際問題。但是研究過程缺乏系統性和可靠性;研究樣本的代表性不夠;研究結果難以推廣運用。

請簡述小學德育的目標

《小學德育綱要》中提出了我國小學的德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具體來說,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小學生的德育工作:

(1)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意識

(2)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認識和行為習慣

(3)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和道德評價能力

(4)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請簡述小學德育的內容

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心理品質教育、理想教育、民主與法制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自覺紀律教育、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生態教育、勞動教育

請簡述科爾怕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科爾伯格採用“道德兩難故事法”,通過海因茨偷藥的故事,考察兒童對一系列結構化的道德情境中的事實進行判斷和推理的情況,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會經歷三種水平六個階段。

水平一:前習俗水平

著眼於行為的具體後果和自身利害關係來判斷是非,兒童無內在的道德標準。判斷一種行為是否適當,主要是看其能否使自己免於受罰,或讓自己感到滿意。

階段1 懲罰和服從取向階段

階段2: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水平二:習俗水平

以滿足社會輿論期望、遵循現行的社會準則和習俗、受到讚揚為道德判斷的依據。本階段的個體已經能夠從社會成員的角度來思考道德問題。

階段3:尋求認可取向階段

階段4:遵守法規取向階段

水平三:後習俗水平

能夠依據自己選定並遵循的倫理原則和價值觀進行道德判斷,認為不違背多數人的意願、不損害多數人的幸福、不違背普遍的道德原則的行為就是最好的行為。處於後習俗水平的個人,已經超越現實道德規範的約束,達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階段5:社會契約取向階段

階段6:普遍倫理取向階段

請簡述小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

1.逐步形成和諧的道德認識能力

2.小學生品德發展的過渡性

3.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協調性

4.自覺紀律的形成

請簡述因材施教原則的實施要求內涵及實施要求

(1)基本含義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2)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深人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

②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請簡述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的內涵及實施要求

(1)基本含義

這一原則又稱長善救失原則,是指德育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促進學生道德成長。

(2)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

②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引導學生自覺正確地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

請簡述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的含義及實施要求

(1)基本含義

德育過程中,教師既要通過集體的力量教育個別學生,又要通過對個別學生的教育影響集體,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辯證地統一起來。

(2)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要組織和建設好集體;

②要通過集體教育學生個人,通過學生個人的力量影響和轉變集體。

請簡述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的含義及實施要求

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優美的環境感染和薰陶學生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直觀具體、生動形象、情景交融,易於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於無聲處教育學生。情感陶冶主要是用教師自身的美、環境美、情景美和藝術美來感染和薰陶學生。

運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師加強自身修養;第二,創建良好的環境;第三,引導學生。

請簡述實際鍛鍊法的含義及實施要求

實際鍛鍊法又稱指導實踐法,是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方法。實際鍛鍊法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常規訓練;二是實踐鍛鍊。

①常規訓練

常規訓練是教師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進行經常性的行為練習,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運用常規訓練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第二,使學生明確常規的內容、要求和意義;第三,堅持不懈地、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

②實踐鍛鍊

實踐鍛鍊是讓學生參加各種實際活動,在活動中形成優良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方法。運用實踐鍛鍊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目的明確,計劃周密;第二,生動

學生為主,加強指導;第四,持之以恆,隨時總結。

請簡述榜樣示範法的含義及實施要求

榜樣示範法是以他人的模範行為作為榜樣,來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為的方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運用榜樣示範法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使學生了解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蹟,理解榜樣人物的優秀品質及其成因;第二,指導學生明確學習榜樣的哪些方面,怎樣學習;第三,狠抓落實。學習榜樣的關鍵是落實到行動上。要開展必要的活動,引導學生把榜樣與自己的思想行為聯繫起來,落實到行動上。

請簡述指導自我教育法的含義及實施要求

指導自我教育法是在教育者指導下,學生在自我教育意識基礎上產生積極進取心、培養自我教育能力、養成自我教育習慣,進行自覺思想轉化、促使自身品德不斷完善的一種方法。它又稱為自我修養法。包括學習、立志、座右銘、自我評價、慎獨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自我教育,首先要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動機,其次要指導學生掌握自我教育的標準、過程和方法,最後要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實踐。

請簡述如何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對學生的不良行為要及早矯正,在矯正時要以正面教育和疏導為主,工作要有誠心、細心和耐心。具體包括:改善人際關係,消除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培養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保護和利用學生的自尊心,培養集體榮譽感;鍛鍊同不良誘因做鬥爭的意志力,鞏固新的行為習慣;注重個別差異,運用教育機智。

請簡述生命教育的含義

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

請簡述如何培養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小學生相應的美育工作可以這樣開展:為學生樹立創造美的榜樣;為學生創設創造美的環境和氣氛;為學生提供創造美的實踐機會。

請簡述一個成熟的班集體的基本特徵

1.共同的班級奮鬥目標

共同的奮鬥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基礎。它使集體成員在認同目標的基礎上,保持行動的一致性,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相互配合,團結奮進。

2.健全的組織系統

班集體中健全的組織系統構成班集體的核心,通過這個核心的組織系統,班級內部的每一個成員都可以動員起來。

3.嚴格的規章制度與紀律

一個正常運行的組織必須具有制度與紀律的約束,否則就是鬆散的團體。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一般都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紀律,全體成員都必須自覺遵守其規定。

4.平等、民主的班級氛圍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一般都具有民主和諧的氛圍,成員之間相互信賴、相互尊重,每個人的才能和優勢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請簡述培養班集體的方法

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3.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4.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5 組織形式多祥的教育活動

6.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臺

7 加強非正式群體教育

請簡述班級管理的模式

1.班級常規管理

班級常規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來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班級的規章制度是學生學習、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作用。

2.班級平行管理

班級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

3.班級民主管理

班級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全程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強調在班級管理的全程中,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人人都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事務。

4.班級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是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提出來的,其理論的核心是將傳統的監控式的管理方式轉變為強調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種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調動被管理者的積極性。

請簡述班主任工作類型

1.權威型:側重於在領導與服從的關係上實施影響,由教師自身對班級實行無條件的管理,嚴格監督學生

2.民主型:比較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在班級領導過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級,而是以間接的方式引導學生

3.放任型:主張對班級管理不要過多地干預,以容忍的態度對待班級管理中的衝突,不主動組織班級活動

班主任如何協調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1.充分發揮本班任課教師的作用;

2.協助和指導班級團隊活動;

3.爭取和運用家庭和社會教育力量。

請簡述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計劃和總結

1.班主任工作計劃的制訂和總結,是班級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是班主任工作達到預定目的的重要保證。

2.班主任工作計劃要根據教育方針、培養目標、教育政策和法規來制訂,要與學校工作計劃和本班實際相聯繫。計劃要全面,目的要明確,條理要清楚,闡述要簡練,操作要可行。

3.班主任工作總結是班級工作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它既是對工作計劃執行情況的檢查,也是對工作質量的全面評估,以便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請簡述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其他活動

1.個別教育

個別教育與集體教育相輔相成,它要求班主任深人瞭解、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並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2.學習與生活指導

3.組織班會

4.協調好多方面的關係

請簡述班主任如何組織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的組織一般包括確定主題、精心準備、具體實施、效果深化等幾個階段。應注意:主題不能過雜,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導演”而不是“演員”。

請簡述課堂管理的原則

(1)重視課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

(2)突出學生的主體發展

(3)堅持面向全體學生

(4)重視學習活動的過程管理

請簡述課堂管理的影響因素

(1)教師的領導風格

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著直接的影響。

(2)班級的規模

班級規模的大小是影響課堂管理的重要因素。

(3)班級的性質

每一個班級都有其獨特性,班級的性質對於課堂管理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4)學生對教師的定型期望

所謂定型期望,是指人們對於某種職業和職務類型的人在行為表現、動機和意向方面存在某種固定的期望。

請簡述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

1.教師方面的因素

教師的領導方式、教師的威信、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教師的情緒狀態等都是影響課堂氣氛的主要因素。

2.學生方面的因素

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因此,學生群體的關係、課堂中學生的集體輿論、角色期待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等,都會影響課堂氣氛。

3.課堂環境的因素

課堂環境如班級規模、教室內的設備、光線、溫度等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課堂氣氛。

請簡述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的條件

為了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 建立和諧的課堂人際關係,這是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

第二, 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第三, 採用民主的領導方式;

第四,給予學生合理的期望。

請簡述課堂紀律的類型

1.教師促成的紀律

2.集體促成的紀律

3.任務促成的紀律

4.自我促成的紀律

請簡述處置和矯正課堂問題行為的方法

1.制訂合適的教學計劃

2.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的認知結構

3.對於課業給予精確的指導

4.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

5.協調同伴間的人際關係

6.建立家校聯繫

7.行為矯正與心理輔導

請簡述課外活動的特點

1 參與的自願性、自主性

2.內容的靈活性、綜臺性

3.過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請簡述課外活動組織管理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2.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3.活動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4.注意發揮學生集體和個人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請簡述家校聯繫的基本方式

(1)相互訪問;

(2)建立通訊聯繫;

(3)舉行家長會;

(4)組織家長委員會;

(5)舉辦家長學校。

請簡述老師如何加強學校與社會機構之間的相互聯繫

(1)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結合的校外教育組織

(2)學校與校外教育機構建立經常性的聯繫

(3)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與社會各界保持密切聯繫

請簡述教學的基本任務

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第二,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三,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第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第五,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個性心理特徵,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請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一)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含(間接性規律)

(二)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發展性規律)

(三)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雙邊性規律)

(四)掌握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教育性規律)

請簡述科學性與思想性(教育性)相統一原則的含義與實施要求

定義:科學性與思想性(教育性)相統一原則是指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道德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為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奠定基礎。

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幾點:

(1)教師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

(2)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

請簡述理論聯繫實際原則的含義與實施要求

定義:理論聯繫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體現了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繫實際;(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係;(4)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請簡述直觀性原則的含義與實施要求

定義: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所學事物,引導學生形成對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請簡述循序漸進原則的含義與實施要求

定義: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2)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將知識體系化、系統化;(3)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4)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請簡述因材施教原則的含義及實施要求

定義: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統一要求與尊重學生個別差異問題而提出的。

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幾點:(1)要堅持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2)瞭解學生,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3)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創造條件,採取有效措施使每個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請簡述講授法的實施要求

定義: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其具體方式有講述、講解、講讀和學校講演四種。

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

①注意啟發誘導;

②認真組織教學內容,保證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講授時既要突出重點、難點又要密切聯繫實際;

③講究語言藝術;

④組織學生聽講;

⑤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