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報曉,一唱雄雞天下白——看,那隻雞竟然活了!丨聚鎂Art0X

古人認為:雞有“五德”。頭戴冠,文也;足博距,舞也;見食相呼,義也;遇敵敢鬥,勇也;守夜思晨,信也。“雞”與“吉”諧音,因此又被視為吉祥之禽。即使到了現代,寓意”吉“的雞,代表吉祥如意,也是畫家不可少的題材之一。金雞報曉,一唱雄雞天下白。公雞威武勇猛的形象,總是給人於一種無畏向前的振奮感。也正是有了金雞的報曉,才有了一天新的開始。

金雞報曉,一唱雄雞天下白——看,那隻雞竟然活了!丨聚鎂Art0X

( 蘇三秋 --- 金雞報曉 )

在中國國畫中雞的題材有著大吉大利、雄雞報捷、金雞迎春、雞鳴富貴、聞雞起舞等等,受歷代國畫畫家喜愛的。國畫公雞圖氣質典雅,公雞是花鳥畫中常見的題材,家居客廳或中堂掛一幅國畫公雞圖,能夠讓主人的氣質日益凸顯出來,不僅如此,也能帶給人吉利、吉祥的好徵兆。

金雞報曉,一唱雄雞天下白——看,那隻雞竟然活了!丨聚鎂Art0X

( 趙少儼---雄雞一聲天下白 )

雖然家雞在中國藝術世界中很早就已出現,但它們往往以“子母雞”的形象寓意多子與安樂,並沒有佔據“雞畫”的主要空間。在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間裡,源自紅原雞的家雞品種一直與其他雉科物種分享著古代畫家的喜愛。家雞(無論是公雞,還是雞群)開始佔據“雞畫”主流,或許要與明清兩代對耕地、林地的開發結合起來看待。隨著荒野的減少,那些未曾馴化的錦雞、白鷳漸漸遠離了畫家的視線,歸隱到更遙遠的山林。而鷓鴣、鵪鶉的馴化、養殖,則同樣讓它們失去了野性的自由。

也正因於此,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赳赳雄雞,終於站立到了清代畫家的筆端。在張熊、任伯年等海派先驅的帶領下,成為了“雞畫”的主力軍。從清代中期開始,我們已經很難聽到“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的鷓鴣聲了,也難見到白鷳飛上樹梢頭的優雅身影。這對那些身懷絕技,卻只能以家雞遣懷的畫家們,或許是一種遺憾。

金雞報曉,一唱雄雞天下白——看,那隻雞竟然活了!丨聚鎂Art0X

( 蘇三秋 --- 雞棲鳳巢 )

在今天,在聚鎂藝術平臺裡我們感受到了藝術家的筆下,再次體驗到那種各種雉科野禽驚起的慌張,再次從荒野中低愁婉轉的啁啾聲裡,感受到許多世紀前古代詩人們被鷓鴣天籠罩的感嘆。

看完以上聚鎂藝術小編作出的分享,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國畫中雞的歷史內容,請關注和登錄聚鎂Art0X公眾號和聚鎂Art0X APP觀看吧。

歡迎大家下載聚鎂Art0X“App,和小編一起聊聊藝術圈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