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宛城區:披荊斬棘拓新河 古城復興開新篇

河南經濟報記者 張治中 通訊員 袁永強 吳雙

南阳市宛城区:披荆斩棘拓新河 古城复兴开新篇

護城河綜合治理工程是南陽古城項目建設的精品之作,該工程位於宛城區境內,全長約4.5公里,涉及民房821戶,公建單位30家。2019年8月底,隨著護城河綜合治理徵遷工作動員會召開,護城河改造項目在宛城區全面啟動,這標誌著南陽古城項目進入了新的階段。

襟三山而帶群湖,枕伏牛而蹬江漢。南陽古城地處盆地中心,三面環山,是一座典型雙重山水格局的“山水城市”。自申呂之國到光武中興,南陽古城歷史文化積澱厚重。清代南陽“梅花城”更是集南陽古人築城智慧和技藝的大成之作,成為中國千餘座古城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老街,坑塘,城門,青石,無不體現著南陽城市時空中的歷史文化積澱,承載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記憶。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具有近3000年曆史的古城建設已經逐漸落後於時代發展,如何對古城進行綜合開發、利用、保護成為南陽傳統文化恢復的重中之重,古城文化恢復勢在必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南陽古城項目建設中,宛城區集全區之力,博眾家之長,高位謀劃古城發展,積極探索開發模式,科學利用古城資源;領導幹部大員上前,專班攻堅;基層同志自我加壓,無私奉獻。在短短1個月時間裡,實現護城河綜合治理紅線區域內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簽約759戶,佔徵收總戶的92%;拆除房屋452戶,佔徵收總戶的55%。以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的勇氣礪煉宛城精神,再次刷新了房屋徵遷的“宛城速度”,用優異成績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出好“先手棋”,規劃先行尊重城市發展規律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幹什麼?”、“怎麼幹”?科學解答這兩個問題是項目推進的前提和基礎。在古城項目中,宛城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高位謀劃,充分論證,以“打造國內知名生態旅遊目的地”為根本目的,“圍繞一個目標(項目起步區建成竣工)、落實三個加快(加快規劃編制進度,確保出精品、出大作;加快招商融資進度,確保出資金、出合作;加快建設運營進度,確保出形象、出大彩)”,為南陽古城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為讓古城項目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宛城區委書記劉中青多次到古城區域踏訪調查,因地制宜,問計於民;區長樊牛親自帶隊,多次在北京、深圳、成都等地往返奔波,廣拜賢士,吸納建議,認真借鑑外地古城建設在規劃設計、徵遷安置、文物保護、基礎設施、投資運營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區委、區政府委誠求當,虛心求教,聽取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評審委員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河南省住建廳、河南省文物局等百餘位專家學者的意見,收集意見建議百餘條。市、區有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實地調研古城範圍內國保、省保、市保文物遺址遺蹟6批100餘人次,徵求意見百餘條;市、區文物、旅遊、史志、規劃、城建等部門和專家參加座談會30餘場次,為古城項目建設的方向、路徑、工作重點建言獻策。

南阳市宛城区:披荆斩棘拓新河 古城复兴开新篇

保護“活歷史”,古為今用留住古城鮮活記憶

保護與開發古城並重,離不開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心指導。市委書記張文深,市長霍好勝,市政協主席張生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富治,副市長阿穎,副市長黃鈁等市領導先後到古城調查研究,要求堅持保護為主、合理利用、打造亮點、彰顯特色的原則,讓古宛城沉睡的歷史復活,並煥發出靚麗的光彩。

“古城保護範圍內,一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2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共南陽地委辦公舊址就在古城保護範圍內。護城河是古宛城防禦設施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城市建設、內河治理,對護城河、南陽城牆遺址區域進行治理,是當前一項重要工作。”提起對古城的保護利用開發,宛城區文聯主席周仁明如數家珍。自從兼任南陽古城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以來,古城建設的相關資料就堆滿了他的辦公室,為了確保古城文物一件不落的得到保護,他跑遍古城每一個角落;為了儘快拿出拿出南陽古城保護利用開發工作的調研報告,他奔赴多地,查閱古城建設案例,分析外地名城保護可借鑑之處。正是有了周仁明這樣一批基層幹部,使得古城文化恢復確定了從保護單一的純物質實體到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工作思路,併為歷史文化與現代城市相結合打下了基礎。

完善專項規劃,優化工作流程。在《南陽市城市總體規劃》指引下,加快《南陽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南陽古城歷史街區保護及修復整治規劃》、《南陽市中心城區十六處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同步審檢,同步報批,從運營角度優化策劃規劃方案,做好招商建設和運營工作。澄清文物底子,保護革命遺址。組織文物、黨史等部門,多次對文物資源進行詳細普查,對古城區域內的紅色舊址和革命紀念地、文化街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等文化資源建立檔案。堅持依法修志,建立保障機制。加大對古宛城區域內的新華街道志、東關街道志編修工作的推動力度,翔實記錄古宛城的發展歷程,通過史志編修,將古宛城的建置沿革、城池演變、歷史變遷、文化風俗、民族宗教、自然地理等內容編撰成冊,保存史料。

建成後的南陽古城將以明清建築風格為特色、以漢文化為內涵,充分彰顯其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優勢,展現千年古城的歷史特色,重新煥發歷史名城的活力,成為國家5A級景區和國內知名的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南阳市宛城区:披荆斩棘拓新河 古城复兴开新篇

啃下“硬骨頭”,凝心聚力礪淬磨鍊宛城精神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以護城河徵遷礪煉宛城精神”,這是懸掛在護城河徵遷指揮部的碩大標語,紅底黃字,格外閃亮。掛滿會議室的“房屋徵遷進度一覽表”上,一面面代表徵遷進度的小紅旗燦若繁星,目不暇接。在這間不大,但總是在深夜仍舊燈火通明的會議室裡,宛城區的黨員幹部用無數個不眠之夜體現著忠誠擔當,用無數的辛勤和汗水訴說著無怨無悔。

護城河全長4.5公里,綜合治理工程紅線內房屋徵收任務為民房821戶、公建單位30家,房屋徵收面積約14萬平方米。該區域房屋徵收面臨的情況極為複雜:有的群眾幾代人在這裡生長,故土難離;有的在這裡世代經商,不願搬離;有的房屋存在所有權手續不齊全問題;公建單位或破產,或停產多年,或與群眾存在產權糾紛......該區域房屋徵收工作不折不扣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為讓拆遷區域群眾搬的安心、拆的放心、住的舒心,區委書記劉中青、區長樊牛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制定徵收補償方案,充分徵求市、區、街道、社區、被徵收群眾的意見建議,確保方案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為了解決徵遷資金難題,區委常委、副區長陳明遠在市投資集團的支持下,多次與交通銀行、國開行聯繫融資,短短一個月到位資金7.5億元。副區長劉洪濤帶領區住建、國土、環保等部門,坐鎮徵遷一線,有條不紊推動徵遷工作。

南阳市宛城区:披荆斩棘拓新河 古城复兴开新篇

“勇士不怕徵遷難,勇於擔當奔向前。待到任務完成日,拂去征塵笑開顏!”這是宛城區政府辦副主任劉瑞記在護城河指揮部工作群寫下的一首詩。雖然只有寥寥幾句,卻代表了宛城幹部在重任面前的滿腔熱情和必勝信念!話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拆遷工作開始以來的一個多月,指揮部、辦事處、社區的廣大幹部沒有歇過星期天、節假日,把分分秒秒都投入到了工作中。累了,躺在辦公室椅子上打個盹;餓了,隨便吃幾口早已放涼的工作餐,拆遷區域到處閃現著他們辛勤奔波做群眾工作的身影。十幾天沒有回過家,但仍奮戰在工作一線的同志隨處可見,家屬焦急不安地找到社區,年邁的父母不能伺候,年幼的孩子只能託給鄰居照看。面對父母、配偶和孩子,他們深感虧欠的太多。但是,為了心中的那份責任,他們只能舍小家,顧大家。在房屋徵遷一線,很多同志嗓子喊啞了,眼睛熬紅了,身體累病了。新華街道人大聯絡處主任惠榮山,夜以繼日與年輕同志們並肩戰鬥,最終累病躺倒在徵遷一線;工農社區黨支部書記張運才已經退休且患有疾病,聽到護城河房屋徵遷的消息後,從醫院病床上一骨碌爬起來,義無反顧地奔上徵遷一線和大家一起戰鬥。東關街道幹部劉學民,由於連續熬夜,勞累過度,導致心臟病發作,暈倒在房屋丈量現場;綜治專幹魯文林在房屋丈量現場從居民樓梯上摔下來,多處受傷,鮮血淋淋,同志們勸他回去養傷休息,他也只是到醫院簡單包紮一下,一瘸一拐地又返回徵遷一線。西拐社區支部書記郭雷鋒,丈夫在外地工作,年幼的孩子無人照看,只好將遠在山東的婆婆接來代為照顧,自己和社區一班姐妹們以柔弱的身軀頑強奮戰在房屋徵遷一線。在這場攻堅戰中,大家你追我趕,爭先恐後,老同志與年輕同志比,女同志與男同志比,社區與社區比,東關、新華兩個街道辦事處比,形成了明爭暗賽的高潮。

南阳市宛城区:披荆斩棘拓新河 古城复兴开新篇

宛城區委書記劉中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深有感觸地說:南陽古城建設項目是全市文旅重大專項的標誌性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全體宛城人乃至1000餘萬南陽人民的光榮夢想!下一步,宛城區將繼續眾志成城,攻堅克難,把古城項目建設作為當前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試金石,把規劃設計、開發保護和加強監管融合起來,打造知名歷史文化旅遊目的地,讓“顧全大局、擔當奉獻、務實重幹”的宛城精神大放異彩!為南陽建設大城市增光添彩,為建設美麗、富饒、文明、和諧的宛城作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