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一定都经历过每天在早高峰的地铁上被挤秃噜皮的时刻。

早晚高峰的地铁站就宛如丛林社会,女生想要在这个弱肉强食的血腥地盘突出重围,更是难上加难。

四肢被完全封印,身上的敏感部位还不可避免地要和男性接触,女性尊严荡然无存。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近年来,深圳、广州在一些地铁上设置了“女性优先车厢”,想要解决女性在高峰时期乘车难的问题。

但由于缺乏约束,高峰时期还是有不少男乘客涌入女性车厢,平时时段也经常出现女性车厢中男乘客坐着、女乘客站着的场面。

为了让女性车厢真正做到名副其实,近日深圳市公开征求意见,女士优先车厢在高峰时段或可限制男士乘坐。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此条例一出,瞬间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有些女生觉得女性车厢不伦不类,男生更是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歧视和侮辱。

围绕女性车厢,一直有很多争议。它设立的初衷是防止咸猪手,让女性有更安全的乘车环境,但公众似乎并不买账。从“一刀切懒政”到“舍本逐末”,从“浪费资源”到“隔离女性”,人们对女性车厢有着各种各样的批评和不满。

一项乍看上去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制度,却让牵涉其中的两性都觉得膈应,这样的纷争无休无止,又汇集成了城市地铁“生存悲喜录”中的又一个篇章。

No.1 形同虚设的女性优待

深圳在两年前领风气之先,率先将“女性车厢”引进国内。广州也不甘示弱,紧随其上,开始试点“女性车厢”。

广东当时提出女性车厢提案的政协委员苏忠阳认为,

设置女性车厢的目的在于保护弱势群体,防止女性被性骚扰,此举不是为了排斥男性,而是提供一种关爱女性、尊重女性的文明理念,让大家都更有尊严地搭乘地铁。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过度拥挤的地铁确实会让女性处于尴尬和性骚扰的不安全处境之中。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

74.3%的人曾被地铁拥挤带来的肢体接触困扰,81.9%的人认为地铁上存在性骚扰,而六成以上的人认为造成性骚扰的主要原因是地铁太拥挤。


比起薛定谔的性骚扰,普通乘客们更关心的是自己今天能不能挤上眼前这辆如同绞肉机般的地铁车厢。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地铁本就拥挤,如果加设了女性车厢,在不加开列车的情况下,势必要侵占其他男性的乘客空间,而女性车厢的票价和一般车厢的票价又是一样的。

花的是同一份钱,享受的是两份不一样的乘车体验,这可能也是很多男性同胞在看到这则新闻时表现出本能抗拒的主要原因。

他们往往只会看到,自己进入某节车厢的权利被剥夺了,却忽视了,这背后是女性出行不安全的现状、女性更容易被性骚扰的事实,以及受害者总是被谴责的境遇。

他们总觉得,这些举措是在给女性特权,哪怕看见有女性反对女性车厢,也会觉得对方得了便宜还卖乖。

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在反对女性车厢,但两性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而一旦“地铁高峰女性车厢男士限乘”付诸实践,本可以成为联盟的两者,就会迅速被撕裂。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一项充满对女性关怀的人性化设计,因为陷入两性平权斗争的旋涡中而让人们忽略了其操作意义和实际效果,这实在让人遗憾。

事实上,女性车厢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也阻碍着其发挥社会关怀的作用。

一则,高峰时期地铁站客流量众多、人流速度快,有需要的女性乘客不一定能顺利挤上专用车厢。

二则,女性车厢设立少,没有挤上专用车厢的女性乘客无可避免地要和男性共处,这样一来,想要通过隔离两性来减少性骚扰的初衷也无法实现。

不仅如此,设立女性车厢后,乘客往来各个车厢的灵活性也会大大降低,甚至于会影响地铁站行驶的效率和紧急逃生通道的安排。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No.2 节外生枝的城市风景

女性车厢源于日本, 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明治时代的东京,设立之初是为了防范日本社会日益恶化的女性遭遇性骚扰问题。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女性车厢也经历了好几次搁浅。

二战后日本社会中的一些女权团体认为女性车厢是在把女性与男性区别对待,本质上就是在歧视女性,铁道公司面对社会压力,不得已取消了“女性专用车厢”。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一直到1980年代末电车骚扰事件日渐频繁,加上迫于民众舆论的压力,终于到了2000年,京王电铁首先引入女性专用车厢,提供女性乘客集中车厢,不仅可以彼此保护,且方便架设监视器、照明设备与站务员在附近监看。

日本京都、大阪、神户三地的主要铁道公司设立女性专用车厢后,2002年的件数减至493件、2005年则回升至500件左右,但2009年下降至400件后,近年皆维持在300件左右。女性专用车厢政策是否见效,很难从上述数据中判断。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然而,女性车厢并没有解决一般性的摸索问题,反而使得日本社会的两性关系更加紧绷。

广泛的性别对抗引发了与电车痴汉同样严重的问题——痴汉冤罪,男性被女性无端指控和误指控非礼的事情频频发生。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日本的《迷惑防止条例》对于猥亵罪行的处罚十分严格,男性一旦被定罪,他的人生可能就完蛋了。

为了不陷入“痴汉”纠纷,很多日本男性在上下班高峰乘坐地铁时会双手举起握住吊环,这样避免被指控为非礼的做法更像是他们无奈选择向女性群体“投降”的象征。

而如果无法抓住吊环又靠近女性,他们便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报纸,一手提公文包一手拿报纸,以表明自己的双手无法干“其他事”。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安排。

近些年来,日本不断地有抗议团体反对女性车厢,他们不觉得女性车厢的设立是对男性绅士态度的考验,反而认为这是对男性的逆向歧视。

No.3 泛滥的女性优待

女性车厢作为一个同时包含了性骚扰、男女平等、社会公平等敏感话题的议题,让每一个牵涉其中的群体都异常激动。

日本之后,台湾、东南亚、北美等地也陆续开始推行女性车厢,但撇除因为有特定宗教信仰的地区,其他地方的女性车厢最后几乎都落得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

不仅是女性车厢,女性优待的问题渐渐泛滥到每一处社会的公共角落。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前几年,南京、武汉等地的商场相继出现了女性专属停车位,这些停车位被粉刷成粉红色,设计得比一般停车位更宽敞,也离出口更近。

在方便女司机停车的同时,网上的各种讨论已经渐渐脱离停车这一技术问题,而是深陷性别歧视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女性专属看似给了女性更多的选择,但其实都把女性放到进退两难的选择之中。

你首先得向男性承认自己技术不好,给对方造成了困扰,才能享受这样的“特殊照顾”。

而从实操角度来说,女性专属公共设施的设立也很难做到真正地服务用户。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其实,设立女性优先车厢的初衷是好的,但为何在执行上效果如此不佳?甚至还引来男女双方的不适。

公共区域对人群进行隔离,无论是依据肤色、性别还是其他方面,都违背了平等、公平。

区分和隔离都是在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公共场合如何避免性骚扰现象”,问题必然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女性在“女士优先车厢”中依然不能找到自己的“体面”。

“就因为我是女性,我更加要反对女性车厢”


女性车厢、女性专属停车位……这些通过性别隔离的粗暴手段给予女性的特殊照顾不仅无效,更背离了一个包容社会应有的格局。

争论女性车厢到底是歧视男性还是歧视女性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有女性车厢,所以吵着也要设置男性车厢的言论更是可笑。

因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能靠性别隔离和自我禁锢的方式来获得绝对的自由。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云音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