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姓氏·侯|侯安國興起梅州文教之風,後代湧現出世界冠軍、電影導演

安國流芳耀門楣 詩書耕讀繼世長

梅州文教事業先驅侯安國在此開基,至今已有近八百年曆史,後代逾十萬人

安國來梅,興教育才。

走進坐落在梅江河畔的攀桂坊,人文氣息依舊濃厚,這片客家人文秀區只有幾平方公里之大,卻孕育了百多位名人。這不得不提及梅州文教事業的先驅——侯安國,當年來梅州任教授時,見梅州風土人情淳樸厚實,便定居於攀桂坊,在此開枝散葉,梅州侯氏由此而來。

梅州《侯氏族譜》記載:“始祖,諱安國。先閩汀寧化人也。教授梅州,見風俗淳美,地僻人稀,遂隸籍於城東攀桂坊居焉。”侯安國崇文重教,在梅州竭力倡辦教育,開辦講學,採取多種減免措施,鼓勵梅州學子讀書。自此,梅州文風漸興。

梅州侯氏開基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傳世已達32代,在梅州居住生活的侯姓近2萬人,從梅州侯氏一世祖安國公分支的後代逾10萬人,分佈在全國各地,甚至遠赴海外謀生。他們繼承著梅州侯氏“忠孝傳家、詩書立訓”的家風家訓,傳承著忠孝廉潔的基因。

客家姓氏·侯|侯安国兴起梅州文教之风,后代涌现出世界冠军、电影导演

▶▷追根溯源

三代不修譜為不孝

族譜最早可溯元朝

記者坐上摩托車,在攀桂坊的鄉間小巷中穿梭,來到下市角的侯屋,一座修繕如新的客家民居映入眼簾,這是梅州侯氏的祖屋之一。

大門上的牌匾引人注目,“攀桂流徽”四個金字顯得肅穆莊嚴,兩旁的對聯“鄉賢世澤 ﻪ上谷家聲”,正是講述了梅州侯氏一世祖侯安國在攀桂坊安家立業,“上谷”即侯氏的堂號“上谷堂”,出自侯氏郡望、古代的上谷郡(今河北懷來、延慶一帶)。

“南宋末年,侯安國由福建寧化來梅州擔任教授,當年他十分喜歡梅州的風土人情,便舉家遷至梅州攀桂坊定居,在此開枝散葉。”熟悉梅州侯氏源流的東山中學老師侯名揚談到,追根溯源,侯安國是梅州侯氏的開基始祖。

江西侯氏族譜也有此源流的記載:“一世安國公,系師聖公侯仲良的八世孫,先居福建汀州寧化,系以宋淳祐間鄉貢進士,寶祐初授梅州教授。”

木有根兮水有源。

中國侯姓的淵源可追溯到周文王,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上的記載,晉侯緡被晉武公所殺,他的子孫後代逃往國外,以爵位“侯”為姓。當時,鄭國有侯宣多、侯羽,魯國有侯叔夏、侯犯,齊國有侯朝,魏國有侯嬴。據考證,這一支侯氏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後裔,屬正宗源流。故侯氏後人奉晉侯緡為侯姓的得姓始祖。

客家姓氏·侯|侯安国兴起梅州文教之风,后代涌现出世界冠军、电影导演

據不完全統計,當代侯姓總人口達到300多萬,人口總數在中國姓氏中位列第82位。廣東的侯姓分佈較為廣泛,梅州侯氏族群是其中人數眾多、聲望較高的一支,主要分佈在梅江區和梅縣區,其中以梅城南郊的灣下、三龍、梅塘三個村最為集中。明清時期,侯氏是城內影響較大的大族,梅州侯氏宗祠原址位於現梅城民主路,規模宏大,惜已毀於歷史變遷之中。

談及梅州侯氏的歷史淵源,均能在梅州《侯氏族譜》中找到答案。

來到人文氣息濃厚的西門高碫侯屋敦度公祠堂內,記者不禁感嘆,眼前的十幾本民國原版《侯氏族譜》,不僅保存完好,而且族譜中的家族源流、名人事蹟、家規家訓、聖旨公文等都有著詳細記載。

據介紹,安國公一脈自元朝以來各房就不斷修譜,至明嘉靖十三年(1534)開始編修統譜,至民國時數次續修,一直流傳有序,現仍有保存完整的民國十一年(1922)版族譜全套十四冊。現代以來,各分支也不斷續修,此外還有江西、花都、清遠、湖南等地的支譜數十冊,資料系統、詳實,業內人士表示,該族譜的完善度在各地各姓族譜中是罕見的。

2017年年初,梅州侯氏成立了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研究侯氏族譜的修譜工作。“侯氏家訓有言,三代不修譜,視為不孝。”侯氏族譜尚華公支譜編纂負責人侯永泰說,梅州侯氏族譜最早可追溯到元朝時期,最後一次修譜是1923年,全書共十四卷十四冊。“最後一次修譜至今快100年了,是時候啟動修譜工作了。”侯永泰說。

梅州侯氏族人表示,族譜不僅是一個族群的家族記載,也是客家文化演變的重要見證,侯氏家族十分重視延續修譜的傳統,保存好先祖留下的古老族譜。

▶▷追憶先民

侯安國定居攀桂坊

興起梅州文教之風

夏季清晨,剛下過一場雨的梅城涼風習習,從東山書院踱步跨過狀元橋,站在周溪河畔望向攀桂坊,端詳現代建築掩映下的粉牆黛瓦,讓人有一種身處煙雨江南的感覺。

在梅州的歷史長河中,攀桂坊這片客家人文秀區孕育出了近百名科舉才秀及多位歷史名人。攀桂坊正好處於“百花洲尾齊洲前”的核心地帶,人們期盼出狀元,諸生都能“蟾宮折桂”,故而將此地命名為“攀桂坊”。

當年,梅州侯氏的開基始祖侯安國便在此定居。清雍正《廣東通志》人物列傳載雲:“侯安國,本閩之寧化人。宋時由鄉貢進士,教授梅州。樂其風土,因家焉。梅州僻處嶺南,經學草昧,安國倡導之,文風日盛。”

“侯安國來梅州任職教授,掌管生員的教育、課試等,職位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局局長。”侯名揚說,侯安國到任後發現,梅州雖僻處嶺南、經學草昧,但民勤耕織、士敦詩書,他想到被蘇東坡譽為“鐵漢”的先賢劉元城,在貶謫梅州時仍諄諄勸學,在梅州創設書院,侯安國心生敬意,堅定了繼前賢而開文運的理想。

侯安國到梅城周邊巡視,見梅州風俗淳美,地僻人稀。當他來到被金山、東山拱抱,周溪、梅水縈繞的鐘靈毓秀之處時,更是歎賞不已,瞭解到這個地方名叫“攀桂坊”,寓意是“蟾宮折桂”,就決定舉家定居落籍於此,開始振興梅州的文教事業。

為了倡興文教,讓更多的梅州子弟入學就讀,侯安國減免學費,鼓勵學子讀書,使梅州子弟讀書的志氣更大,並以《春秋》授課。自此,梅州開始了“文風日盛”的發展歷程。

客家姓氏·侯|侯安国兴起梅州文教之风,后代涌现出世界冠军、电影导演

侯安國興起文教之後,梅州人文蔚起,科甲取士的時代,梅州籍士子的科考成績雄冠嶺南。尤其是在清代乾嘉年間,創造了鄉試“五科五解”的奇蹟,即連續五科鄉試全省第一名(解元)均為梅州士子。

侯安國還注重培養弟子的愛國情懷,其中最著名的是抗元英雄、詩人蔡蒙吉。據州志中蔡蒙吉的傳記雲:“(蒙吉)從進士侯安國學《春秋》,了其大義。”據此可知,侯安國的《春秋》大義,深深影響了蔡蒙吉。

蔡蒙吉12歲中進士,被譽為“神童進士”。南宋末年元兵南下,大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面對強敵,蔡蒙吉挺身而出,在梅州組織義軍抗元,保家衛國。可惜兵敗被俘,但他寧死不屈,精忠報國,年僅32歲。

侯安國對當地文教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奉旨崇祀為鄉賢,奉入縣學(今梅州學宮)鄉賢祠春秋配祭。

值得一提的是,為紀念侯安國,民國十年(1921),由梅州後裔侯子豪、侯崇軒、侯召軒、侯火生等先賢各出資1000多銀元,在灣下黃竹塘西湖畔(今梅江區三角鎮三龍村),創辦了一所安國小學,以崇先祖,以勵後人,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惜於梅縣機場兩次建設中被拆除,至今未能恢復。

“當時學校的門聯是‘安求實學、國重高才’,表達了對崇文重教、求真務實精神的追求,也是對侯氏始祖安國公的敬仰。”侯名揚說。

▶▷追古撫今

崇文重教深入骨髓

忠孝傳家人才輩出

時間回到2016年9月,美國科學院院士侯一釗剛下飛機,就趕往祖籍地梅江區金山街道周溪村藍塘侯屋,踏入祖父曾居住過的老屋,翻看侯氏族譜、與宗親們聊天。

這是侯一釗50多年來首次歸鄉,感受到了濃濃的鄉情。此次回鄉,侯一釗主要是到嘉應學院進行講學,把自己學習、研究路上的故事分享給大家。他直言這是對其先祖侯安國教育之志的一種傳承。

“我父親一直希望我能回鄉講學,將先祖的教育之志傳承下去。”侯一釗說,回到家鄉,侯一釗感觸最深的是鄉親們對教育、對培養下一代的重視。當年他的父親在最艱難的時候也未曾放棄學習,並一直要求後代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想辦法接受教育。如今,侯一釗帶出數十名博士生,在其研究領域上頗有建樹。

“我們傳承著祖宗的精神,在秀美的山林間,以勤勞和智慧,‘種’出清涼山侯家人的風采。”侯安國第二十五世孫、梅州市清涼山家家發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侯春梅說,在清涼山拐坑裡,住著勤勞的侯家人,他們依託清涼山的優良環境,精心打造清涼山的茶葉品牌,讓清涼山的茶香景美。

客家姓氏·侯|侯安国兴起梅州文教之风,后代涌现出世界冠军、电影导演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優秀的家族文化也孕育良好家風。從古至今,侯安國後裔都秉承“忠孝傳家、詩書立訓”的文化精神,歷代人才輩出。

古時就科甲蟬聯、耕讀傳家的梅州侯氏產生了進士2名、舉人20名、貢生70名、秀才300多名,以及侯謹度、侯樞臣、侯國鈞等多名良吏名宦。

在近現代,則湧現出了太平天國水軍統帥、森王侯裕田,現代林業教育先驅、書法家侯過,國民黨中將侯志明、侯梅、侯志磬,少將侯又生、侯聲,外事活動家侯桐,羽毛球國家隊原教練、世界冠軍侯加昌,曾任新加坡國防部長侯永昌,武漢大學原校長侯傑昌,國際著名電影導演侯孝賢,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侯一釗等。

為了更好地將侯氏文化中的忠孝傳家、詩書立訓精神匯流到客家文化的長河中,侯氏族人不僅注重修繕族譜,更加重視祠堂這一載體,讓老祖屋真正成為了精神家園。

在梅江區三角鎮灣下村照壁下,有一座古樸而典雅的侯氏老祖屋,名為“衍生公祠”。侯氏族人細心維護公祠,除了張貼懸掛底蘊深厚的楹聯、匾額之外,還將反映家族歷史文化、鄉村民風民情、優良家訓格言佈置在祠堂牆壁上,並配備了電子閱覽室,巧妙地將傳承宗族文化、客家文化和宣傳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讓祠堂成了道德文化的課堂。

2016年8月,衍生公祠被梅州市評選為首批“示範文化祠堂”。

梅州侯氏名人

侯過(1880年—1973年),梅江區城北上村人,書法家,詩人,中國近代林業先驅。2007年被列入廣東歷史文化名人。光緒三十一年留學日本,專攻林業。1923年回廣東,歷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院長達數十年。1950年8月出席全國科學工作者會議,應邀參加周恩來總理的宴請。是年,繼任廣東省參事室副主任、廣東省文物保管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文史館館長,當選為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中國農工民主黨廣東省常委。

侯永昌(1923年—2007年),曾任新加坡國防部長、衛生部長,祖籍梅城十甲尾。年幼時跟隨父親到新加坡,在馬來亞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先後擔任教師和行政官員等民事服務職位將近30年。1960年,受委為建屋局第一任局長,過後也曾任新加坡發展銀行主席,新加坡港務局主席。1979年他獲選為波東巴西區議員,從此踏入政壇。侯永昌過後受委為國防部長和衛生部長。

侯傑昌(1937年—),曾任武漢大學校長,梅城西門人。空間物理學家,博士生導師,在電離層與電波傳播關係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1992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8年3月當選為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同年9月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

侯加昌(1942年—),祖籍梅江區東郊藍塘村,出生於印度尼西亞三寶龍市,中國著名的羽毛球運動員、教練員,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健將。1960年入廣東隊,1972年入國家隊。他創造了獨具一格的快拉、快吊結合突擊的打法以及技術全面、擊球準確的特點,成為中國羽毛球隊的領軍人物。1979年起擔任中國國家隊教練。榮立國家一等功一次,先後十一次榮獲國家體育運動卓越榮譽勳章與獎章,1986年獲國際羽毛球聯合會頒發的卓越貢獻獎。

侯孝賢(1947年—),出生於梅江區灣下村。中國臺灣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金馬電影學院發起人、院長。曾獲得第30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第2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第4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第3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第6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第8屆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獎、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侯一釗(1962年—),祖籍梅江區東郊藍塘村,國際著名數學家、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15歲考上了華南工學院即華南理工大學的前身應用數學系。後來在美國留學深造,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博士後學位。現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應用數學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在流體力學、多尺度問題、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等方面有許多獨創性成果。

家族軼事

梅州侯氏溯源詩

侯氏先輩有一首溯源詩,凡是侯姓人能背出這四句詩句,就被認為是同宗子侄。詩曰:

安國遷居始粵東,德升遺下世華榮。

居仁直學傳惟吉,六世名珪萬古隆。

據介紹,該詩嵌入梅州侯氏六代先祖的名字,即安國公傳下的六代:兒子是德升公,德升公傳下是世華公;居仁、直學公是第四世;惟吉公是第五世;六世名珪(號南波),也有詩句把名珪叫成南波,其實是指同一人,意即在幾代祖先的功德庇佑下家族萬古興隆。

據侯氏族人口述,在廣州花都等地有好幾萬人是安國公的後裔,以前有這樣一種現象,凡是侯姓人到廣州的侯屋,能背出這四句詩句,就會相認“自家人”而得到熱情招待。

賭出來的一份家產

在梅州繁華熱鬧的江北老城,東門外的不遠處,曾有一口大塘,世稱“東門塘”,也叫“象棋塘”,這裡有一個故事,涉及到侯家人一處賭出來的家產。

話說舊時,嘉應州城的東門附近有姓饒、姓侯兩位棋友,痴迷於棋盤博弈,幾乎天天要拼殺幾場。一日,棋局擺在侯家,饒友忽言:“日日這般下法似覺無趣,不如下個賭注助助興,更具挑戰?”並先一舉押上自己的祖業——東門塘。侯友拿不出與東門塘近值的東西作注,饒友趁機說:“如若沒有其他可押,老婆也可拿來下注的。”侯友被激怒,決定應戰。

兩人竭盡心力,絞盡腦汁,生怕走錯一步,每一步棋就都需深思熟慮,於是這一盤棋下了兩天兩夜,仍未分勝負。到第三天上午,侯友陷入危境,苦思無策。這時,侯妻在後房高聲支使兒子:“福古佬,日頭都半天高了,還不把牛趕過梅江食草!”侯友心想:自家並未養牛,何來趕過梅江?莫非賢妻以牛指馬,在提醒我?侯友順著這思路一想,果然飛馬過河,繼而推進兩步,鎖定勝局。饒友就這樣賠出一口東門塘。一局棋賭了一口塘的故事很快傳遍了大街小巷,從此東門塘聲名遠揚,因而人們又稱它為“象棋塘”。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汪思婷

【作者】 汪思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