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分步走 穩提升”不斷提升大病保險民生效能

為減輕罹患大病患者醫藥費用負擔,切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宜秀區自2013年12月底啟動大病保險試點工作,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築牢群眾看病就醫的網底,兜住醫療保障底線。經多年的摸索完善,大病患者的賠付效率、受益人數和受益水平正穩步提升。

理賠方式分步走,提高大病保險報銷效率

第一步:制定政策,確定對象。試點之初無模式可循,無經驗可取,在充分考慮基金支付能力的基礎上對歷年基金運行數據綜合分析後,合理制定大病保險報銷方案。確定了自付費用2萬元以上參合患者納入大病保險保障範圍,同時確定了報銷比例和大病支付封頂額度。

第二步:商業承辦,數據支撐。試點初期,區級管理部門即確定了由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工作,並依託區新農合信息系統,開發接口實現信息交換和數據共享,自動篩選、篩選出預享受大病保險對象,對符合條件的參合患者由商業保險機構經審核後錄入系統進行通知並及時賠付。當年即兌付大病保險15人次,支付大病保險資金10.03萬元,民生意義凸顯。

第三步:即時辦理,一單結算。經多年的累計運行,專項基金運行安全可控,群眾受益面穩步擴大。隨著保障人群的不斷擴大,如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城鄉特困群體、生活困難人員。區新農合管理中心不斷擴展思路,將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報銷方案嵌入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統,實現參合患者在報銷基本醫保時,對符合條件的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全部實行一站式結算,不需要患者提供任何資料、不需要患者再向其他機構申請,實現“一站清”。

穩步提升保障水平,不斷體現“民生”意義

一是籌資標準提升。由2013年4元/人逐年提高至2019年的71.48元/人,籌資總額由試點初期的15萬元提高到2019年的824.52萬元,籌資標準、籌資總額的穩步提升為提高報銷比例、持續擴大受益面,築牢罹患大病患者就醫的網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二是報銷比例和封頂額提升。報銷比例由試點初期的30%,逐步提升至2019年的60%至80%。封頂額由10萬元逐步提升至30萬元。進一步減輕了參合患者醫療費用負擔,極大地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三是受益人數不斷提升。降低大病保險的報銷門檻,由2萬元調整至1.5萬元,直接擴大了可享受大病保險政策人群。由2013年試點初期年度支付15人到現在年享受3000人次的近1500人。

截至發稿時,2019年前三季度共有2321人次享受大病保險政策,兌付金額達484.52萬元,人均實際報銷比例在基本醫保報銷的基礎上提高了13.51個百分點,大病患者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社會各界反應良好。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真正做到了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楊明亮 陶芳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