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宜秀區“三長制”助力脫貧攻堅

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下,安慶市宜秀區對62個住宅小區全面實行封閉式管理,設立109個工作站,24小時嚴防死守。在小區封閉管理的基礎上,該區以村民組或自然村落、小區樓棟為單位,在全區設立820名睦鄰長、1043名單元長、166名聯防長,實行區、鄉、村、組(樓棟)四級包保,及時走訪摸排脫貧戶在疫情期間的就業需求。

“把最新就業信息表看一下,這個旺旺食品有限公司急需招人,也比較適合你。”64歲的宜秀區五橫鄉五橫社區的睦鄰長楊賢紅正在向脫貧戶董勝龍介紹最新的務工需求信息。

“每天上門四五家脫貧戶,把就業信息提供給他們,讓他們在疫情期間能夠就近就地就業。”楊賢紅說。目前,已有脫貧戶在五橫鄉曰公林場扶貧產業基地栽種樹苗。

近日,宜秀區按照“地毯式摸排、網格化管理、封閉式管控”要求,組建“網格長+睦鄰長、單元長、聯防長”1+3基層治理隊伍,做到重點人員清、防控措施清、包保責任清,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三長”制助力脫貧攻堅。

3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宜秀區大龍山鎮新新社區新新扶貧產業園,脫貧戶們正在田間栽種各種樹苗,有白茶、柑橘、桃子、杏子、櫻花、楊梅等十幾個品種。

該產業園已於2月15日正式復工,目前已有30人正在務工,其中不乏脫貧戶。“社區將我們這些脫貧戶介紹到這裡工作,70元一天,每天8小時,已經在這勞動10余天了。”新新社區居民胡愛珍說。

該項目預計投資2000萬,佔地1500餘畝,涵蓋山場、水面、土地。2019年,社區通過整合扶貧項目資金82.5萬元(其中30萬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物化資產)入股扶貧產業園,每年可獲得固定分紅4.2萬元。有勞動力的貧困戶給他們提供產業園的公益性就業崗位,無勞動力的貧困戶直接得到分紅。

“新新社區睦鄰長充分發揮作用,在微信群裡向村民積極介紹務工信息,形成‘人帶人’氛圍,讓脫貧戶在疫情期間就在家門口就業,常年有事做,將脫貧攻堅的成果真正鞏固提升。”新新社區黨支部書記潘健說。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羅嶺鎮羅嶺社區,該社區貧困戶梁嚴志正在村扶貧車間裡維修機器設備。通過單元長上門摸排,為防止因疫情返貧,社區及時安排梁嚴志返崗復工,每月梁嚴志可收入2000餘元。

據瞭解,2017年,羅嶺社區投資建設就業扶貧車間,建設面積約600平方米,總投資約12萬元,該車間主要生產用於機械設備的塑料包裝袋。截至2020年3月初,羅嶺社區就業扶貧車間已吸納就業15人,其中貧困勞動者6人。

“前期,我們充分發揮睦鄰長、單元長、聯防長“三長”作用,到各自管理的居民家中進行了上門走訪摸排脫貧戶就業意向,及時與用工企業對接需求。目前,正陸續安排有勞動力的脫貧戶就近就業,提高他們的收入。”宜秀區羅嶺鎮羅嶺社區黨總支書記章新民告訴記者。

(見習記者 舒暢 通訊員 方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