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长坂坡百万大军都能杀个七进七出,关羽被二十多万大军围在麦城为什么杀不出去?

13714810485


看小辫儿说历史,听听不一样的故事。


赵云和关羽都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均名列刘备手下“五虎上将”,关羽关云长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跟着就被创业多年,曾经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辉煌事迹。赵云赵子龙原是公孙瓒手下大将,后来在邺城跟了刘备,是“五虎上将”中唯一一个辅佐了刘家两代君主的人。


这么厉害的两位名将都曾经有过独自一人面对数万敌人的情况,但两个人结局不一样,赵云不仅毫发无损地脱身,并且还将刘备的儿子刘禅保了下来,而关羽也在败走麦城后,被孙权手下抓住并杀死。难道两个人的本领有那么悬殊么?

两件事发生时,赵云和关羽的年龄问题

有人说赵云在长坂坡时年轻气盛,而关羽败走麦城时已经60岁,体力上肯定有很大区别,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是被影视剧误导的观点。

赵云的具体出生年月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但根据史料专家推算,赵云大概是出生在公元158年左右,而长坂坡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公元208年,所以这时赵云已经是50岁左右的老头子了,很影视剧中帅气年轻的形象有很大区别。


而关羽败走麦城时的年龄就是他的最终年龄,他的具体出生年月历史上也没有确切的记载,只是推断死时大概60岁左右。

所以,两个人在各自的事件发生时,确实有年龄上的差别,但一个是50岁,一个是60岁,体力上并没有很大的悬殊。

赵云在长坂坡时,曹操的大军并没有百万,并且曹操下令所有人不准伤了赵云

根据《三国演义》中,赵云当时是背着刘阿斗,冲进83万军马曹营,砍断两根旗杆,曹操整好在山顶上看到了赵云,但不认识,只是因为爱才,非常喜欢这样的猛将,徐庶看透了曹操的心思,说“这个特别厉害的家伙叫赵云,丞相如果喜欢,就把他收了吧”,曹操随机下令:“所有人听着,这个厉害的家伙,我要了,谁都不许伤了他,如果他受了伤,我叫你们所有人陪葬”。曹操都说了这话了,谁还敢动,只能看到赵云就退防,来不及退的大将就被赵云杀死,就这样,曹操的一句话坑了自己手下的58名大将。

关羽败走麦城,是中了吕蒙的埋伏,并且吕蒙的目的就是将关羽置于死地。


关羽的自负让自己吃了大亏,中了吕蒙的白衣渡江计策,丢失了荆州,只带着剩余的300人走进麦城,而此时的吕蒙胜券在握,将麦城的4个城门堵了3个,只留下1个等着关羽上钩,而走投无路的关羽果然中了埋伏,被生擒活捉,而关羽这时的骨气没丢,宁死不降,因此就被吕蒙杀掉。

所以,赵云、关羽两位名将在相似的年龄遭遇数量庞大的敌人,一个是对方故意放,一个是故意杀,结局当然不一样。如果赵云当时遇到的曹操部下是群而攻之,83万人马,就算来100个赵云也活不下来的,他再怎么厉害,也不是神。

(麻烦您动动小手,加个关注)



小辫儿说历史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赵云在长坂坡百万大军中都能杀个七进七出,关羽樊城之战被二十万大军围在麦城,为什么杀不出手?

按照题主的意思,关羽的武功差赵云太多了,其实不然,关羽和张飞是三国公认的万人敌,而赵云只不过是武艺高强罢了,比关羽这种万人敌级别还差一些,至于为什么赵云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毫发无损,关羽面对二十万军却无法突围的问题,小哥详细分析。

赵云长坂坡之战功成身退原因分析

首先,长坂坡之战的时候,赵云年龄不大,武功处于巅峰时期,在跟随刘备后被刘备赏识,此刻的赵云意气风发浑身充满干劲,他愿意为刘备赴汤蹈火,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数十万曹军,赵子龙浑身是胆七进七出所向披靡。

其次,按照《三国演义》描述,曹操见到白袍白马白铠甲的赵云后,打内心深处非常喜欢这个青年,曹操见赵云不仅长的帅,充满精神气,同时他武功高强,曹操对赵云的爱才之心汹涌彭拜,因为在他的眼里,弱小的刘备此次在劫难逃,先抓了赵云,等刘备失败被仙首,那个时候不愁赵云不投降自己,所以他命令手下要把赵云活捉,由于曹操的这个命令,基本上没有弓弩手敢对赵云放冷箭了,其他人在对战赵云的时候也有所顾忌,所以最终导致赵云如猛龙过江一般来来去去七进七出长坂坡,最后大家只能目送赵云离去,因为接引赵云的哪位大将,是出自从不吹牛、一脸严肃的关羽口中“万人之中取上将首级如囊探物”的张飞,关羽的厉害有目共睹,所以面对张飞,无人再敢前进一步。




樊城之战关羽被困原因分析

首先樊城之战关羽年龄已经很大了,同时他曾经胳膊受伤请华佗医治,刮骨疗伤之后武力值锐减,在樊城之战的时候,关羽一方面听到荆州失陷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一方面连日征战,吃不好睡不好,如此大的年龄如此折腾,有几个人能扛的住?

其次,关羽和徐晃对战,关羽率领的人马都是残兵败将,体力严重透支,人数也非常少,而徐晃所率军马全都是精兵良将,同时徐晃为了呼吁魏军士气,直接在战场许诺,“谁能取关羽首级,重赏千金,”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战场交战,武将个人武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最终关羽被徐晃击败,在逃亡过程中,被东吴小将潘璋所擒。

所以说,拿一个年轻气盛武力值巅峰的赵云去和年老体衰武力值锐减的关羽做比较,是非常不合理的,关羽虽然败在轻敌,但是他戎马一生征战四方,他的战斗力是值得肯定的。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古梁镛


题主这个问题有个错误,长坂坡曹操并没有百万大军,另外赵云和关羽两人面对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才会有不同结果。

长坂坡赵云为救阿斗杀了一个七进七出是《三国演义》里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不过此战曹操可没有百万大军。曹操发兵南下时共有五十万大军,其中第一路曹仁、曹洪的十万大军和先锋许褚在新野被诸葛亮一把大火烧了一个人仰马翻。攻下襄阳时,曹操收降了荆州军二十八万,不过这是分散在荆州各地的兵力总合,因此此时曹操身边最多也不过五十万人。

曹操在追击刘备时,命精选五千铁骑先行追击,各路大军随后出发追击,考虑到留守襄阳还需要部队,各路大军抵达时间也不一样。所以长坂坡之战时,曹军总兵力肯定不到五十万,更不可能有百万。

而更重要的是,长坂坡时局势非常混乱,刘备虽然只有三千人马,但是还有十几万百姓跟随,曹军又是陆续到达,此时战场上一片混乱,曹军将领各自统领本部人马在战场流散的百姓之间寻找刘备残部,没有严密的包围圈。

赵云单枪匹马在乱军之中穿行虽然危险,但是每次要面对的曹军都不过是一小部分,并不需要面对所有曹军,可以在混乱中逐步脱离曹军。而且撤到长板桥时,张飞还在桥上接应,因此赵云可以安然突围。

而麦城之战就不一样了,关羽败入麦城以后,吴军将麦城四面围定。麦城周围吴军数量虽然比长坂坡魏军少,但是包围圈要严密的多。当然,此时关羽如果要突围还是能突围的,实际上在刚退到麦城时,廖化就在关平的掩护下突围而出。廖化都能突围,关羽自然更不在话下。这个时候如果关羽、关平和廖化马上突围,那么吴军是拦不住他们的。

不过关羽此时还想等援兵来了和吴军一战,没有马上就走。等到关羽想突围的时候,吕范已经卜卦预料到了此事,所以吕蒙命朱然、潘璋引兵埋伏,等待关羽前来,这种情况下有心算无心,关羽自然难以突围了。


不沉的经远


第一、人数差距

曹操点马步水军八十三万南下,号称百万之师,预吞并江东。

曹操闻得刘备逃亡,派遣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来追击,并非百万大军全抵达长坂坡。

刘备方虽披甲者少,但军民有十万之众。

赵云依仗自身一身武艺,在乱军从中七进七出,也是艺高人胆大。

如果关羽在此,说不定也能七进七出。

麦城,关羽仅剩300残兵,吕蒙率领五千精兵围困东、西、南三方,只留北方小路并设有绊马索埋伏。

一边是五千精兵追杀十万军民,一边是五千精兵围困300残兵,人数差距大。

第二、目标不同

长坂坡之战,曹军目标是刘备,而非赵云,曹军见赵云骁勇,很多将士会避其锋芒。

麦城之围,曹军目标就是关羽,设好埋伏就为了擒住关羽,关羽想跑很难。

另外,当时麦城三面被围,北方小路明显有埋伏,关羽没有听从劝阻,执意走小路,如果从大路杀出,凭借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无人能挡,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纯手打,无粘贴,抱拳!






郑好看电影


很多读者因为受到《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影响,会将很多经过加工的内容看做是正史,但实际上在书中有很多内容都偏离正史,也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关于赵云在长坂坡被百万大军包围都能杀个七进七出,可是关羽被二十多万大军围在麦城却杀不出去的这个问题,也可以用这个原因来解释,因为在小说中有很多杜撰的成分,为了烘托人物角色,作者故意增加了一些夸张的描写。

首先曹操当时所派的兵力其实根本就不到百万大军的程度,真实的情况是,只有五千精锐包围了赵云,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云突破重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作者之所以会用百万大军这样的形容词,其实只是为了烘托赵云的勇猛和战斗力强悍这些方面,而这些夸张的手法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都只是夸张的形容词,并不属实。如果赵云真的遇到了百万大军,就算赵云武艺再高强,但是作为凡夫俗子他的体力也会被耗尽,所以赵云遇到百万大军是无法突破重围的,更不要说救人了。当然即便只是几千的精锐,也足以要赵云性命的,可是在实际作战中赵云却没有战死,这还和曹操有关系。

曹操当时所派出的这些精锐都是有很多作战经验的强兵猛将,但是赵云为了救人已经豁出了性命,他先是救了甘夫人,后来将甘夫人托人照看,随后他又解救了糜夫人和刘禅,只不过后来糜夫人自杀了,赵云只好带着刘禅一起逃亡,他当时将年纪还小的刘禅裹在身上继续和敌军拼杀,在此期间将曹操的很多名将都斩杀了,当时曹洪看到了这番景象,随即将这一切告诉给曹操。曹操听后就萌生了要将赵云收为部下的想法,所以就告诉手下,在交战时不可以下死手,他想要将赵云降服。因为曹操的手下留情,也为赵云突破重围提供了条件,所以他在面对敌军时可以游刃有余。

但是相比较赵云,关羽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关羽当时之所以无法突破重围,和他手下的战斗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关羽只有几百人跟随他,可是面对敌军的几十万大军,孰胜孰败显而易见,后来关羽还中了吕蒙的计,让关羽遭到了埋伏,所以他后来只有死路一条,根本没有回天之力。



历史小地主


主要原因是长坂坡之战后,赵云依然活着,无论他几进几出,他都没有死去;

襄樊之战后,关羽已经死去,无论几个人围困麦城,关羽都不会生还。

小说无论说得多么热闹,基本历史史实还是需要尊重,结果不可以更改,小说家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想象力把过程描写的精彩。

百万大军是个啥概念哪?

蜀汉灭亡时,全部户数二十八万,人口数是九十四万,兵力十万两千人。

尽管有史学家对这一数据提出异议,但基本还是反应三国时期的一些基本概况。

长坂坡之战,刘备主要携带的是十几万老百姓和荆州依附刘备的官吏,刘备自己的兵力就是屯兵新野时那一点人马。

而此时曹操大军远在后面,曹操只率领五千精骑,日夜兼程,以每天三百里的速度追击刘备,于当阳长坂坡与刘备展开大战。

《三国志·先主刘备传》的记载是,刘备抛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

这里的妻子,不仅仅是指老婆,而是指老婆孩子。

就五千骑兵围困十几万老百姓,即便是七进七出,又能遇到多少曹军呢?

曹操要抓的是刘备,这时候还顾不上那些百姓,就是杀死手无寸铁的百姓也是耽误功夫。

整个战斗,就好比是猫捉老鼠的游戏,满地乱窜而已。

后主刘禅207年出生,208年长坂坡大战时,的确是在襁褓之中。

查阅《三国志·后主传》,找不到一点赵子龙七进七出的记载,但此时赵云是负责刘备家眷的护卫工作。这一战刘备的甘糜二夫人及刘备的女儿,都失去了下落。

赵云怀抱一岁多的刘禅逃走,尽管《三国志》没有明确记载,但应该是史实。

这时候的刘禅自己还不会跑,没人抱着还去不了成都。

但这场战斗,赵子龙不仅是没有在百万军中七进七出,而且逃走时还很狼狈。

至于关羽的走麦城,差不多也是类似。

围困麦城的是东吴孙权的人,也没有几个人围困。关羽也是很轻松就突破了围困。

据相关资料记载,东吴户数五十二万三千,人口数二百三十万,兵二十三万。

东吴去哪里淘换二十万大军,围困麦城哦。

关羽是被东吴一路埋伏,一路追杀,一路饥肠辘辘,最终在临沮精疲力尽,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擒杀。

如果直接对阵,即便已经六十岁高龄的关羽,恐怕东吴潘璋等人也不是其对手。

最要命的是,我以为此时的关羽,已经没有了退却的方向,他自己都不知道要退往哪里?

投降曹操不能,投降东吴不行,恐怕回到蜀汉也非其愿。

这个在此就不必多说,因为跟本题关系不大。

回到题主的问题,对于历史事件,如果失去了基本的历史常识,那就只图说个热闹,不必去纠结对错、结果,否则毫无生趣。


豹眼看历史


武艺高低可不意味着突围能力的强弱。

如果单论武艺的话,赵云排不到关羽前面,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两人与文丑的对战。

赵云初出时第一战就是对阵文丑。磐河之战,公孙瓒与袁绍开仗,公孙瓒亲自挥槊上阵,袁绍军中文丑挺枪相迎,两人相战“十数合”,公孙瓒抵敌不住,拔马败走,文丑追来,公孙瓒麾下四健将拦挡不住,被文丑杀一退三,纷纷逃走。

公孙瓒马失前蹄,栽落尘土,文丑正要结果掉他,被赵云冲来阻住,两将交锋“五六十合,不分胜负”。

反观延津渡之战,曹军阵中张辽、徐晃双战文丑,被文丑一箭射掉张辽的盔缨,再一箭又射倒战马,再与徐晃大战。文丑后军来到,徐晃退走。

关羽冲来,与文丑交锋,“战不三合,文丑心怯绕河而走”。被关羽追上,脑后一刀,斩杀于马下。

两相比较,关羽的冲击力似乎要比赵云强很多。赵云初出,装备较差,又是少年将军,经验不多,与文丑五六十合战平也情有可原。但就算在赵云的巅峰期,要想三合击退文丑,也是不可能的。

但要说打突围战,在整个汉末三分时代,还有谁能比赵云更强?赵云说自己第二,谁敢称第一?即使横勇无敌如吕布,性情凶猛如张飞,武力超群如关羽,悍不畏死如典韦,都无法与赵云相提并论。

其他猛将突围,顶多也就是“杀开一条血路,落荒而走”。但赵云突围有个鲜明的特点――斩将破围。


不干掉你几个,赵云是不肯走的。

咱们看看赵云的几次破围而出:

1.穰山突围战

从夜间开始突围,先力战许禇,再从许禇、李典、于禁的围攻中突出去,一夜鏊战,比及天明,又突然从敌方后军中突入冲阵,一枪挑翻高览,杀退张郃。

2.长坂坡突围战

夜中遇袭,在乱军中往来冲杀,夺剑,护主,突围,直杀到次日,七进七出,陆续斩杀曹军名将四十余员,夺槊三条,砍倒大旗两面,力透重围而出。

3.汉水破围战

黄忠被围,赵云去救,单骑闯阵,连斩焦炳、慕容烈两员敌将,杀入重围,一条枪“如遍体梨花”,无人能当,吓得张郃和徐晃不敢应战。


4.彝陵突围战

刘备征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全军溃败,仓皇而逃,一路上被东吴诸军层层堵截追杀。赵云赶到,单骑杀入重围,一枪挑杀朱然,震慑住追兵,保着刘备返回白帝城。

打突围战和两军阵前单挑厮杀完全是两码事。不是说的仅仅有高强的武艺就行了,最起码需要以下几个特点:

1.出众的武艺

这是必须的,没有这个基础,就难以冲出重围。具备这一点的人很多,关羽也并不弱。

2.超强的耐力

这太重要了。因为突围战,可不是和一两个人交锋,是一大群敌人。而要说耐力,三国时代没有人能与赵云相比。这一点,关羽就要比赵云差很多。

3.玩命的勇气

突围战讲究的是快、准、狠,短暂突击,立即转移,下手必须狠,在最短时间内就必须解决问题,这就必须要放下身段,敢于冒险,敢于拼命。这一点,一向自矜狂傲的关羽也比不上赵云。

4.敏锐的战场感知力

突围战必须要对战场形势有迅速准确的判断,一步不慎,就会陷入绝境,能敏锐的发现突破口,识破假象和陷阱。这一点,赵云也要比关羽强很多。

正因为赵云以上几点都完美具备,所以就能屡屡破围成功。在三国时代的战场上,宁可和吕布、张飞、关羽阵前一对一,也别和赵云打混战。

单挑厮杀,技不如人,还可以跑,至少还知道自已是怎么死的,和赵云打混战就太危险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他的枪尖捅住了腰子。


馋嘴肥猫铲史官


《三国演义》中,虽然赵云是罗贯中的“亲生儿子”,可要说罗贯中最“疼爱”的却莫过于关羽。一个武将一生能得到的荣誉,关羽都得到了,还得到了“义绝”的至高名号,不可不谓偏心。

既然这样,,为什么赵云能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而无事,可关羽却在麦城一地战败被俘,最后还被一刀砍下了脑袋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两者的定位不同。赵云的定位是战将、猛将,可以毫无顾忌地一骑当先,横冲直撞而不需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可关羽却不同,在麦城之时关羽已经是集团方面元帅,是负责整个荆州攻防事务的主帅。

这一点就使得关羽在突围的时候有着不少顾忌,他的动态很容易就影响到下属部队,也使得他硬生生地错过了不少的逃跑机会。

第二:两者的目的不同。赵云在当时目的是救人,为此他可以抛弃自己的部下骑兵,即使他们全部深陷敌阵,只需要把刘禅救走即可。

而关羽在麦城时,他除了想要活命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保全自己的部下。要一个爱兵如命的关羽抛下部队自己逃走,那可比让他束手就擒还要难受。就算关羽狠下心抛弃部队,可亲生儿子关平和跟了他十几年的周仓呢?这两个又怎能放弃?

第三:两者的年龄段不同。赵云在长坂坡时正值壮年,而关羽在麦城时已是快六十岁的老人了,能斩庞德已经是他此时最巅峰的时候,可也中了毒箭。可见此时的关羽,人老、刀老、马老,心也老了。

再加上黑夜奔袭,关羽之前有受过伤、打过仗,气力和精神都远不如前,而袭击关羽的军队又是训练有素的江东士卒。关羽情况和心境完全不能和赵云在长坂坡的时候对比,被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赵云长坂坡百万大军,都杀个七进七出,关羽在麦城二十万大军为啥杀不出去?



这先得把百万大军澄清一下,不然没法继续话题。赤壁之战前,曹操给孙权发送的檄文中,确实有“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这样的话,但应说明,这已经是大约建安十三年十月,曹操的位置在长江边。而长坂坡一战,发生在当阳,距离长江还很遥远。最重要的是,长坂坡大战,距离曹操发出檄文还有几个月,在长坂坡与刘备发生激战的,是曹操专门临时组建、紧急追击刘备的骑兵师团--虎豹骑,总兵力只有五千,这在三国演义中,第41回明确说“操教各部下精选五千铁骑,星夜前进,限一日一夜,赶上刘备”。整个南征大军,还在数百里之外的襄阳、樊城一带,长坂坡那里有什么百万大军?



而且,当时曹操要求,限一天一夜,人不卸甲、马🐴不去鞍,务必追上并抓获刘备,所以,这支队伍在一个黎明,前锋终于追上刘备队伍。刘备的总兵力是三千人,这支部队经诸葛亮集中强化训练,有一定战斗力。但因前面关羽、孙乾带走500人,去刘琦那里请求援兵;等待不及,又派诸葛亮再带500人去摧,因此,刘备的兵只有两千人。



再说明一下,刘备不光带着两千多兵,还有十万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牲畜车辆,包裹行囊,家什杂物,由于队伍庞大,强弱参差,离离拉拉,距离拉得很长。刘备的甘、糜二夫人抱着一岁多的阿斗,就在这个松散、混乱的队伍中。很明显,这样一条长蛇阵,前后距离估计得在二三十里以上,以曹军五千骑兵,是没法包围、也不会包围的。



当时,天色尚未大亮,曹军追上后,只能努力分辨那些人群,刘备可能在其中,再追上去查找。赵云七进七出,正是反复寻找甘、糜二夫人及阿斗。从三国演义描述看,赵云冲入稀稀拉拉的曹军,主要经历有 : 先救出简雍;再救甘夫人;三救糜竺,刺死曹将淳于导;杀夏侯恩,夺青釭剑;找到糜夫人并阿斗杀曹洪部将晏明;遇张郃马陷土坑,红光罩体嚇退张郃;青釭剑左杀右砍,亮银枪上刺下挑,拦路曹将衣甲平过,血肉横飞,杀退张南、焦触、马延、张凱四将围堵,曹操远远望见,令曹洪下山探问姓名;临近长板桥,最后杀死钟缙、钟绅兄弟,被张飞接应跑过长板桥,再往前把阿斗交付给坐在树下的刘备。



以上事例说明,提问把曹军兵力,扩大整整一百九十九倍,时间推后至少两个月,把一个开放、松散的野战,说成对峙、包围的恶战,这样言过其实的结果,就会产生误导误解,对于赵云形象,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即使赤壁之战时,曹操发送的檄文,也不能当真。所谓百万大军,其实是一种先声夺人策略,兵力虚夸,无非是为了恐吓对方,减小对抗阻力,希图小战甚至不战而胜。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东征前,实际集结约二十万人马,以刘宗敏为前敌总指挥,却发出檄文说:“……大兵五十万,……孤亲提兵百万于后”,瞧,吹牛皮不是?



三国志.孙权传 : 【闰月,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糜芳以城降,蒙据江陵,抚其老弱,释于禁之囚。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 这里并没说明东吴夺取荆州的兵力,另查吕蒙传,其中也未明确出兵多少?不知道这二十万自何而来?不过,孙权传中,明确那一年有个闰月,从闰月吕蒙诱降糜芳、士人,夺取南郡、江陵,到十二月马忠擒关羽,至少历时两月。



自当年七、八月开始出征襄阳、樊城,到十二月在章乡被俘,多半年来,关羽一直处于征战辛劳、疲于奔命、不得休整状态,加上年近六旬,身体又多次中箭,一次刮骨疗毒大手术,老巢被抄,前进无路,后退无门,进入麦城的,不过三二百饥兵饿卒,围城吴兵虽说没有二十万,但吴军是就地围困、酒足饭饱、给养充足,这样的环境,与赵云三十多岁,敌军流动、松散、摆开在长距离、大区域范围的野战情况,完全不同。说句不讲理的混话,关羽并不是在麦城被抓住,而是在临沮或章乡,那关羽不是已经杀出麦城了吗?(800)


流誉后


赵子龙在长坂坡百万军中七进七出,击杀曹军五十余员猛将,这是罗贯中编的故事,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事实上赵子龙当时护送着刘备的家眷在逃命,跟本没有与曹军相遇,曹操派了五千虎豹骑追击刘备等人,赵子龙护送刘备逃命都来不及,何谈单骑救主之说。关羽在襄樊战役后身受重伤,作为一军主帅的他又不能私自逃走,最终被东吴重兵伏击而亡。不过东吴也没有派二十多万大军去包围关羽,数万人可能有。关羽带着几千败兵逃命,突然被数万精兵包围,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属,他就算有能力突围而出也不会那样去做。

罗贯中根据《三国志》著写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小说而非史书,罗贯中自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编,以达到他尊刘贬曹的中心思想。罗贯中十分喜欢赵子龙和关羽,可以说很多原本不是他们杀的大将都归到他们名下了,成功塑造了武神赵子龙、义帝关云长的艺术形象。因此《三国演义》也有逻辑上的问题,比如关羽的武力值高于赵云,为何赵云能从百万军中突围,而关羽不能从二十万人中突围呢?这个逻辑错误只能去问罗贯中本人了。

其实古代打仗是十分讲究阵法的,元帅大将一般不会在两军阵前单挑,他们都是居于中军之中,指挥部队作战。就算两军战到一起,双方将领也都加入到了肉搏之中,大将身边都是有亲兵护卫的,不会出现一员大将与数十名敌军肉搏的情况。古代军法相通:大将战死,左右护卫皆赐死。因此不会出现关羽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杀文丑这样的事,毕竟四人都是军队高级将领,肉搏于两军阵前,成何体统?军队打胜仗靠的是将领的指挥,而不是靠将领冲锋在前。如果每次大战都要双方将领在两军阵前单挑决胜负,那军队只需要勇士而不是大将。大家可听说过白起在阵前与廉颇、赵括单挑?白起的赫赫战功可不是他武功高造就的,而是他指挥秦军创造的。

关羽、赵子龙武功高强,但是要从百万军中突围而出那是十分困难的!正史记载的项羽那么厉害,也只能击杀汉军百骑,而且是在拼命的状况下。所以“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只是艺术说法;“万人敌”这样的称呼也只是夸张说法,不会有那个大将真能以一敌万的!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谓高于生活那就是有夸张成份在内,大家只要喜欢艺术就不去计较其中的逻辑问题。要逻辑经得起考验,那就不是艺术了,而是科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