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通遼又添一“國保”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通遼又添一“國保”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通遼又添一“國保”

文圖/記者 康桂君

10月16日,國務院下發通知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762處,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共計50處。通遼的哈民遺址躋身榜單。

哈民遺址位於通遼市科左中旗哈民艾勒嘎查。2010年早春,該遺址被發現後,自治區文物考古所開始對其進行現場踏查。當年5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自治區文物管理所與通遼市科左中旗文物管理所共同開始了第一次保護性發掘。從2010年至2014年,自治區文物管理所聯合有關部門,經過先後5次遺址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820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81座、灰坑61座、墓葬14座、環壕2條、人骨遺骸205具,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角蚌器等珍貴文物2500多件。經碳14測年法測定,哈民遺址距今約5500年至5000年。

遙遠、神秘的哈民忙哈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就這樣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哈民考古遺址發掘雖晚,但發現重大,它挖掘出的不僅僅是罕見的“國寶”,而是一個時代、一種文化,其歷史貢獻無法用價值來衡量。

以文物保護為核心,以遺址本體為依託,2016年4月16日,哈民遺址研究管理中心開工建設。2016年8月19日,位於科左中旗境內的內蒙古哈民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園後,這標誌著“哈民史前遺址”正式對外方開放。“以園護遺,以園示遺”,合理整治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僅使遺址本體得到有效保護,而且使整個園區的風貌得到改善,顯示了中華悠久文化的傳承,起到較好的展示作用,很受遊客喜愛。

哈民遺址先後被認定為國家文物局“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國社會 科學院“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及“第五批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哈民遺址的發現,開啟了科爾沁草原五千年文明的封塵記憶;哈民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讓哈民遺址得到了保護和傳承,也讓哈民文化得以發揚光大。哈民遺址由此成為科爾沁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哈民考古遺址公園的開放,攪熱科左中旗的旅遊業,成為科爾沁草原上又一文化旅遊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