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真的“平安嗎”?多項投訴加身,被指變相高息

平安普惠真的“平安嗎”?多項投訴加身,被指變相高息

出品|鈣媒體

作者|袁啟明

平安普惠金融業務集群(平安普惠)董事長兼CEO趙容奭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的業績量目前已經遠遠超過美國的LendingClub,在中國市場上,我們也已經超越了很多同行。”然而現在卻面臨著高利貸、暴力催收、收取高額服務費和強制保險等問題。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平安普惠金融業務集群(以下簡稱“平安普惠”)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集團”) 聯營企業的下屬業務集群。秉承“信任就是力量”的品牌理念,以創新的科技和卓越客戶體驗為廣大小微型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貸款服務,打造全球貸款客戶信賴的消費金融品牌。

平安普惠被指變相高息 貸款產品搭售保險、暴力催收

今年1月18日,媒體報道稱,目前,羅女士在平安普惠旗下貸款產品平安i貸有三份在還借款,自2018年6月份以來,每個月都會收到兩條來自中國平安的保險費和服務費的扣款短信,共計556.39元/月。三份借款的還款詳情頁面都有一份平安財產保險的電子保單。面對突如其來的保險單,羅女士感到十分困惑:“我連投保單都沒見過、沒填過,哪來的保險單呢?”

據媒體獲悉,平安普惠官網顯示,平安普惠i貸是平安普惠的一款純線上產品,通過“刷臉”識別,最快3分鐘放款。客戶通過下載APP並註冊、發起申請、綁定銀行卡、人臉識別、授信成功並放款。

羅女士的遭遇並非個例,中國經濟網記者在聚投訴官網發現,今年1月份,平安普惠收到的投訴量達648條,大部分投訴涉及平安普惠貸款產品的變相高息、貸款產品搭售保險、暴力催收等現象。

投訴人孟先生稱,“平安普惠變相收取用戶高利息,貸款20600元分20期,每期應還1530.67元,已還4期共7000多元,卻只有4000的本金利息高達3000多元。每月光管理費和保險費就400多?這種收費是否合理?”

投訴人賓先生也表示,“平安普惠金融貸款,廣告利息是0.09%,進行誤導宣傳。可是實際借款的時候,收取比利息更高的管理費用和保險費用。這樣算下來,年利率高達36%以上。”

投訴人韓先生稱,“還款日為每月26日,昨天25日就不斷打電話騷擾,到晚上五點打電話告知我要騷擾我通訊錄的親朋好友,半小時後,親朋好友陸續接到平安催收電話。別說未到還款日,就算到了,也不應該如此暴力催收。”

投訴人柯先生稱,“變相收取高額費用,擅自為客戶投保,每個月都要多交一筆不少的保險費,以前都沒有的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投保的,系統更新後就出現了一個保單。”

3000多投訴3.5%解決率背後的違規問題

自2016年5月17日起,至2018年12月30日,某投訴網站共受理針對平安普惠的有效投訴3024件,僅106件獲得解決,解決率3.5%。

平安普惠有效投訴量在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排名14名,在投訴量前30名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中,其解決率(3.5%)僅比借貸寶的解決率(2.9%)高。2018年11月初,平安普惠入駐聚投訴,至今,未在投訴帖下做過回覆。

3000多件投訴反映了平安普惠諸多涉嫌問題:低息背後隱含其它名目的費用,實際借款年化利率高於合同所示利率;保單查不到相關信息,或涉虛假;各種暴力催收仍在繼續……

相關投訴,此前聚投訴已陸續轉達給平安普惠。與其他大平臺截然不同的是,平安普惠一直奉行不回應、不處理、不改善的”三不政策“。

本次聚投訴發稿前,平安普惠終於給出回應,對於聚投訴重點轉達的幾則惡性催收案例,避而不談,重點解釋了其利率未超36%,以及其一直不予回應和處理投訴的理由由於反催收組織的猖獗,企業公開的積極回應或者妥善解決,有時會帶來更多的惡意投訴或者逃避債務目的投訴。

建議聚投訴平臺對投訴處理過程和結果進行保密,保護合規、合法經營者的權益,以便降低此類惡意投訴現象蔓延的可能性。

平安普惠董事長:降低運營成本,與銀行“分蛋糕”

一般而言,銀行的資金成本為2%左右,而非銀機構的資金成本為8%,因此趙容奭表示希望可以把平安普惠的運營成本儘量降低,甚至逼近於0,努力將成本降至和銀行相當的水準,就能與銀行共同分享這個巨大的消費金融市場。

“若那個時候我已經有2000萬客戶了,如果說他們不斷重複貸款,這2000萬客戶我們不需要獲客成本、運營成本。我們會為他們提供更低的,更有吸引力的定價,可以和銀行的定價對等的定價。同時我們希望能夠為客戶提供體更好的服務,讓他們擁有更好的貸款體驗”趙容奭稱。

對於行業內有沒有尊敬的對手,趙容奭一臉自信,“目前沒有。”他表示,跨行業尊敬的對手是平安其他子公司,比如平安壽險和平安財險,並且希望未來規模能夠超過他們。

對於P2P和小貸的發展瓶頸,趙容奭認為是全國範圍內徵信體系的缺失,即便平安有前海徵信,也有資格進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進行查詢,但市場上依舊缺乏完善的徵信記錄,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無法覆蓋到所有借款人。對於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客觀條件,趙容奭認為這也是他們的機會所在,因為平安普惠擁有經過時間驗證的核心能力——如何識別一個好的客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