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不信Libra會成功,中國央行或是首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10月28日,在2019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演講中指出,在數字化時代,企業間、國家間的支付結算方式需要重塑。他強調,人民幣跨境清算高度依賴美國的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系統和CHIPS(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存在一定風險,兩者正逐漸淪為美國行使全球霸權,進行長臂管轄的金融工具。

“SWIFT是過時的、效率低下、成本極高的支付系統。SWIFT成立46年以來,技術更新緩慢,效率已經比較低下,國際電匯通常需要3-5個工作日才能到賬,大額匯款通常需要紙質單據,難以有效處理大規模交易。同時SWIFT通常按結算量的萬分之一收取費用,憑藉壟斷平臺獲得了鉅額利潤。”黃奇帆如此表示對SWIFT的不滿。

針對國際輿論關注的Facebook的Libra項目,黃奇帆並不看好:“在數字時代,有部分企業試圖通過發行比特幣、Libra挑戰主權貨幣,這種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貨幣脫離了主權信用,發行基礎無法保證,幣值無法穩定,難以真正形成社會財富。本人不相信Libra會成功。”

黃奇帆認為,對主權國家來講,最好的踐行貨幣國家發行權的辦法是由政府和中央銀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在全球央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的過程中,除了要提高便捷性、安全性之外,還要制定一種新的規則,使得數字貨幣能夠與主權的信用相掛鉤,與國家GDP、財政收入、黃金儲備建立適當的比例關係,通過某種機制,遏制濫發貨幣的局面。

“人民銀行對於DCEP(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已經有五六年,我認為已趨於成熟。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黃奇帆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